<samp id="ffp3e"><ins id="ffp3e"><ruby id="ffp3e"></ruby></ins></samp>

<menuitem id="ffp3e"><strong id="ffp3e"></strong></menuitem>

    <tbody id="ffp3e"></tbody>

    <tbody id="ffp3e"><bdo id="ffp3e"></bdo></tbody>
    1. <menuitem id="ffp3e"></menuitem>
    2. <progress id="ffp3e"><bdo id="ffp3e"></bdo></progress>

      <tbody id="ffp3e"></tbody>

    3. <progress id="ffp3e"><bdo id="ffp3e"><dfn id="ffp3e"></dfn></bdo></progress><tbody id="ffp3e"><nobr id="ffp3e"></nobr></tbody>
      華西醫學期刊出版社
      關鍵詞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關鍵詞 包含"KCNQ2基因" 1條結果
      • KCNQ2 基因相關癲癇的臨床表型譜研究

        目的對 KCNQ2 基因變異導致的癲癇表型譜進行研究。方法收集 2012 年 1 月—2018 年 1 月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兒科神經專科門診診治的 KCNQ2 基因變異癲癇患兒 40 例,對其基因型和表型進行研究。結果40 例 KCNQ2 基因變異癲癇患兒共檢測到 36 種不同的變異,其中 20 種為文獻尚未報道的變異;12 例為遺傳性變異,28 例為新生變異。40 例患兒的癲癇發作起病年齡為出生后 1 d~9 個月,其中新生兒期起病占 80.0%(32/40);表現為多種發作類型,其中局灶性發作 38 例(95.0%),痙攣發作 10 例(25.0%),肌陣攣發作 4 例,強直痙攣發作 3 例;40 例發作均有叢集性的特點。28 例攜帶 KCNQ2 基因新生變異的患兒中,24 例(85.7%)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運動發育落后,其余 4 例智力運動發育正常;12 例攜帶 KCNQ2 基因遺傳性變異的患兒中,1 例智力運動發育落后,其余 11 例(91.7%)智力運動發育正常。發作間期腦電圖以局灶性發作最為多見(31/40)。顱腦核磁共振成像(MRI)檢查發現 14 例有異常(均攜帶新生變異且伴智力運動發育落后),其中胼胝體發育不良 10 例(25.0%),額顳區蛛網膜下腔增寬 11 例(27.5%),雙側額顳區皮層發育不良 2 例,腦溝增深 4 例,雙側側腦室擴大 3 例。40 例患兒臨床表現為多種癲癇表型,其中良性家族性新生兒癲癇(BFNE) 3 例,良性家族性新生兒-嬰兒癲癇(BFNIE)2 例,良性家族性嬰兒癲癇(BFIE)3 例,良性新生兒癲癇 5 例,良性嬰兒癲癇 2 例,大田原綜合征 3 例,嬰兒痙攣癥 9 例,不能分類的早發癲癇性腦病 12 例,癲癇共患孤獨癥譜系障礙 1 例。通過治療和隨訪發現,在所有抗癲癇藥物中,鈉離子通道阻滯劑奧卡西平的有效率最高(90.9%)。結論KCNQ2 基因變異以錯義變異為主,新生變異更常見,該基因變異導致的癲癇多在新生兒期起病,以局灶性發作為主,發作具有叢集性的特點,新生變異的患兒常伴智力運動發育落后,約半數有額顳葉和胼胝體發育不良。鈉離子通道阻滯劑是治療 KCNQ2 基因變異相關癲癇的有效藥物。

        發表時間:2019-07-15 02:48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

      小泉真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