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昌大學附屬眼科醫院 江西省眼科醫院 江西省眼科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江西省眼科學與視覺科學研究所 江西省眼科學重點實驗室 國家耳鼻喉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江西省分中心 江西省衛生健康玻璃體視網膜疾病重點實驗室, 南昌 330006;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觀察微創玻璃體切割手術(PPV)聯合內界膜(ILM)剝除和41G超微針視網膜下注射平衡鹽溶液(BSS)治療難治性黃斑裂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臨床研究。2023年1~6月于南昌大學附屬眼科醫院檢查確診的難治性黃斑裂孔患者20例20只眼納入研究。患眼裂孔基底直徑(BD)均>1 000 μm,黃斑裂孔指數(MHI)<0.5。患眼接受23G PPV聯合ILM剝除及41G超微針視網膜下注射BSS治療。患眼手術前及手術后1、2、3、6個月均行最佳矯正視力(BCVA)、微視野、光相干斷層掃描血管成像(OCTA)檢查。采用標準對數視力表行BCVA檢查,統計時換算為最小分辨角對數(logMAR)視力。采用MP-3微視野計行微視野檢查,記錄中心凹12°范圍內視網膜平均光敏感度(MS)。采用OCTA儀測量黃斑中心凹無血管區(FAZ)面積、FAZ周長(PERIM)、視網膜血管長度密度(VLD)、血流灌注密度(VPD)。對比分析手術前后患眼BCVA、MS、FAZ面積、PERIM、VLD、VPD變化。同時觀察患眼手術后以及裂孔閉合狀態和并發癥發生情況。手術前及手術后不同時間觀察指標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手術后6個月各觀察指標與手術前裂孔最小直徑(MD)、BD、裂孔高度的相關性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 20例20只眼中,男性2例2只眼,女性18例18只眼;年齡(61.45±8.56)歲。患眼logMAR BCVA、MS、FAZ面積、PERIM、VLD、VPD分別為1.46±0.21、(16.20±5.81)dB、(0.40±0.17)mm2、(2.89±0.99)mm、(6.23±3.59)mm?1、(0.17±0.10)%。手術后6個月,20只眼中,裂孔閉合、不完全閉合分別為18(90.0%,18/20)、2(10.0%,2/20)只眼。logMAR BCVA、MS、FAZ面積、PERIM、VLD、VPD分別為0.80±0.20、(22.20±4.60)dB、(0.18±0.10)mm2、(1.83±0.80)mm、(9.54±2.88)mm?1、(0.31±0.14)%;與手術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手術前BD與手術后6個月PERIM、VPD呈正相關(P<0.05);手術前MD與手術后6個月VLD呈負相關(P<0.05);手術前MHI與手術后6個月logMAR BCVA、VPD呈負相關(P<0.05)。所有患眼手術后均未出現眼壓升高或降低、視網膜色素上皮受損、視網膜出血、眼內炎及視網膜脫離等并發癥。結論 微創PPV聯合ILM剝除和41G超微針視網膜下注射BSS短期內可有效提高難治性黃斑裂孔患眼裂孔閉合率,改善視力,安全性好。

引用本文: 胡寒英, 楊婷, 游志鵬, 李少川, 柴宛璇, 蘇曉涵. 玻璃體切割手術聯合41G超微針視網膜下注射平衡鹽溶液治療難治性黃斑裂孔的療效觀察. 中華眼底病雜志, 2024, 40(5): 353-359. doi: 10.3760/cma.j.cn511434-20231229-00516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華眼底病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無脈絡膜癥患者的縱向視力自然病程
  • 下一篇

    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渦靜脈擴張模式與脈絡膜厚度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