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觀察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藥物起始聯合地塞米松玻璃體腔植入劑(DEX)對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CRVO)繼發黃斑水腫(ME)患眼黃斑區外層視網膜結構完整性的長期影響及療效。方法 回顧性臨床研究。2015年2月至2022年8月于中部戰區總醫院眼科檢查確診的CRVO合并ME(CRVO-ME)患者54例54只眼納入研究。其中,男性30例30只眼,女性24例24只眼;均為單眼患病。根據治療方案的不同,將患者分為玻璃體腔注射DEX和抗VEGF藥物聯合治療組(起始聯合組)、單純玻璃體腔注射抗VEGF藥物組(單藥組),分別為21、33只眼。患眼均行最佳矯正視力(BCVA)、光相干斷層掃描(OCT)檢查。OCT儀測量中央視網膜厚度(CRT)以及黃斑1 mm區外界膜(ELM)、橢圓體帶(EZ)、嵌合體帶(IZ)缺失長度。起始聯合組在聯合治療后經評估按需(PRN)給予抗VEGF藥物或DEX治療;單藥組接受3+PRN方案治療。首次治療后1、6、12個月(分別記錄為V1、V6、V12)以及2023年12月觀察截止點或最后一次訪視(記錄為Vf)采用治療前相同的設備和方法行相關檢查,對比觀察兩組患眼基線以及V1、V6、V12、Vf時ELM、EZ、IZ缺失長度變化。組間BCVA、CRT以及不同隨訪時間ELM、EZ、IZ缺失長度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兩組連續變量的相關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關檢驗。結果 起始聯合組、單藥組患者隨訪時間分別為(18.05±5.66)、(21.90±10.80)個月,差異無統計學意義(F=13.430,P=0.229)。與基線時比較,起始聯合組、單藥組患眼治療后不同隨訪時間ELM、EZ、IZ缺失長度均明顯改善(F=11.848、10.880、29.236),BCVA提高(F=10.541),CRT降低(F=52.278),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01)。V1時,起始聯合組、單藥組EZ、IZ缺失長度分別為(344.10±413.03)、(593.33±372.96)μm和(354.71±321.75)、(604.85±385.77)μm,起始聯合組EZ、IZ缺失長度改善優于單藥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5.272、6.106,P=0.026、0.017);起始聯合組、單藥組CRT分別為(248.86±59.99)、(314.72±214.91)μm,起始聯合組CRT顯著低于單藥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6.102,P=0.017)。V6、V12、Vf時,起始聯合組、單藥組ELM、EZ、IZ缺失長度以及BCVA、CRT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起始聯合組、單藥組ELM、EZ、IZ與BCVA、CRT均呈正相關(P<0.001)。V6、V12、Vf時,起始聯合組、單藥組抗VEGF藥物注射次數分別為(2.67±1.32)、(4.43±2.27)、(6.05±3.51)次和(4.58±0.90)、(7.33±1.93)、(11.33±6.10)次;起始聯合組注射次數明顯少于單藥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5.150、0.646、3.433,P<0.01)。結論 起始聯合組患眼BCVA、CRT改善程度與單藥組近似;與單藥組比較,起始聯合組患眼早期EZ、IZ缺失改善更為顯著,CRT下降更為明顯;起始聯合組較單藥組接受更少的抗VEGF藥物注射次數。

引用本文: 葉婭, 黃珍, 閆明, 許國仁, 宋艷萍. 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與地塞米松玻璃體腔植入劑起始聯合應用對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黃斑水腫外層視網膜結構完整性變化的長期觀察. 中華眼底病雜志, 2024, 40(8): 583-592. doi: 10.3760/cma.j.cn511434-20240218-00069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華眼底病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下一篇

    非動脈炎性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患者的部分外周血細胞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