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李志林, 周露宇, 文娟, 劉小虎, 陳蓉, 段俊國. 先天性視網膜劈裂伴水尾現象1例. 中華眼底病雜志, 2024, 40(8): 640-641. doi: 10.3760/cma.j.cn511434-20240227-00082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華眼底病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患者男,34歲。因自幼雙眼視力低下伴夜盲于2022年10月18日到成都中醫大銀海眼科醫院就診。患者的舅舅及2個表弟也有同樣的癥狀。眼科檢查:右眼、左眼最佳矯正視力均為0.25。右眼、左眼眼壓均為11 mm Hg(1 mm Hg=0.133 kPa)。雙眼眼前節檢查未見明顯異常。眼底檢查,雙眼周邊部視網膜廣泛金黃色顏色改變(圖1A,1B)。暗適應前彩色眼底照相檢查,雙眼周邊部視網膜金黃色改變顯著,右眼更明顯(圖1C,1D);暗適應30 min后,雙眼視網膜呈金黃色,較暗適應前顏色變淡,呈橙紅色(圖1E,1F)。光相干斷層掃描檢查,雙眼黃斑中心凹附近視網膜劈裂(圖1G,1H)。征求患者同意后行全外顯子基因檢測。結果顯示,RS1基因第4號外顯子存在位點變異,位于第304位堿基,對應102位氨基酸(圖2)。診斷:先天性視網膜劈裂癥(RS)伴水尾現象。

1A、1B分別示右眼、左眼廣角彩色眼底像,雙眼周邊部視網膜廣泛金黃色顏色改變,右眼更明顯。1C、1D分別示右眼、左眼暗適應前彩色眼底像,眼底呈金黃色改變。1E、1F分別示右眼、左眼暗適應30 min后彩色眼底像,眼底呈橙紅色。1G、1H分別示右眼、左眼光相干斷層掃描像,左圖為掃描方向和部位,右圖為檢查結果。雙眼黃斑中心凹附近視網膜劈裂

討論 RS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視網膜疾病,也稱為X連鎖視網膜劈裂(XLRS),發病率約為1/5 000~1/25 000[1]。RS1基因是XLRS致病基因,由Müller細胞和雙極細胞產生的分泌型蛋白,參與調節細胞間的黏附和信號傳遞,維護視網膜的正常結構和功能[2-3]。XLRS的特征為自幼視力低下、斜視、眼球震顫等,眼底可見視網膜劈裂,伴有輻射狀改變,可伴有水尾現象[4]。
水尾現象是指在暗室中停留2~3 h后,白色眼底逐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橙色[5]。水尾現象常見于XLRS、X連鎖隱性視錐營養不良和小口病。通常水尾現象是小口病的特征表現[6],研究表明,水尾現象可能是XLRS中的一致表現,在XLRS中暗適應檢查,金黃色反光在暗適應后轉變為正常眼底顏色是常見的診斷體征[7]。小口病與XLRS之間的共同特征提示,水尾現象疾病的潛在發病機制或病因相似。水尾現象在XLRS中的重要性尚不明確。視網膜中Müller細胞的K+通道的不均勻分布和XLRS中Müller細胞節段的差異影響可能為其發病機制。主要由于視網膜中Müller細胞的K+清除能力降低,導致視網膜中細胞外K+過量引起的。暗適應時,XLRS患者視網膜細胞外過量的K+被清除,隨著更多的K+通道受到影響,水尾現象逐漸消失[8-9]。
本例患者基因檢測結果提示RS1基因第4號外顯子存在位點變異,變異位置位于第304位堿基處,對應102位氨基酸,密碼子由CGG變為TGG,氨基酸由精氨酸變為色氨酸。這與既往病例報告的基因突變位點不同[10]。患者家人及相似癥狀家族患者因個人原因不愿意進一步行相關檢查,故未對患者的家人進行進一步的檢測。
本病目前的治療尚無統一的方案,視網膜劈裂患者在中年時期可能會出現視網膜脫離,原因是液化的玻璃體通過視網膜劈裂部位進入視網膜下腔,視網膜血管長入玻璃體腔形成玻璃體積[4]。治療上,可采用中藥及營養神經藥物維持現有視力,密切隨訪,盡量避免不可逆的視力損傷。診斷時,對于水尾現象應注重暗適應前后顏色變化,同時該現象與先天性視網膜劈裂有一定的關聯性,基因檢測是重要的診斷措施,對于該病治療方案仍需要進一步研究。
患者男,34歲。因自幼雙眼視力低下伴夜盲于2022年10月18日到成都中醫大銀海眼科醫院就診。患者的舅舅及2個表弟也有同樣的癥狀。眼科檢查:右眼、左眼最佳矯正視力均為0.25。右眼、左眼眼壓均為11 mm Hg(1 mm Hg=0.133 kPa)。雙眼眼前節檢查未見明顯異常。眼底檢查,雙眼周邊部視網膜廣泛金黃色顏色改變(圖1A,1B)。暗適應前彩色眼底照相檢查,雙眼周邊部視網膜金黃色改變顯著,右眼更明顯(圖1C,1D);暗適應30 min后,雙眼視網膜呈金黃色,較暗適應前顏色變淡,呈橙紅色(圖1E,1F)。光相干斷層掃描檢查,雙眼黃斑中心凹附近視網膜劈裂(圖1G,1H)。征求患者同意后行全外顯子基因檢測。結果顯示,RS1基因第4號外顯子存在位點變異,位于第304位堿基,對應102位氨基酸(圖2)。診斷:先天性視網膜劈裂癥(RS)伴水尾現象。

1A、1B分別示右眼、左眼廣角彩色眼底像,雙眼周邊部視網膜廣泛金黃色顏色改變,右眼更明顯。1C、1D分別示右眼、左眼暗適應前彩色眼底像,眼底呈金黃色改變。1E、1F分別示右眼、左眼暗適應30 min后彩色眼底像,眼底呈橙紅色。1G、1H分別示右眼、左眼光相干斷層掃描像,左圖為掃描方向和部位,右圖為檢查結果。雙眼黃斑中心凹附近視網膜劈裂

討論 RS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視網膜疾病,也稱為X連鎖視網膜劈裂(XLRS),發病率約為1/5 000~1/25 000[1]。RS1基因是XLRS致病基因,由Müller細胞和雙極細胞產生的分泌型蛋白,參與調節細胞間的黏附和信號傳遞,維護視網膜的正常結構和功能[2-3]。XLRS的特征為自幼視力低下、斜視、眼球震顫等,眼底可見視網膜劈裂,伴有輻射狀改變,可伴有水尾現象[4]。
水尾現象是指在暗室中停留2~3 h后,白色眼底逐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橙色[5]。水尾現象常見于XLRS、X連鎖隱性視錐營養不良和小口病。通常水尾現象是小口病的特征表現[6],研究表明,水尾現象可能是XLRS中的一致表現,在XLRS中暗適應檢查,金黃色反光在暗適應后轉變為正常眼底顏色是常見的診斷體征[7]。小口病與XLRS之間的共同特征提示,水尾現象疾病的潛在發病機制或病因相似。水尾現象在XLRS中的重要性尚不明確。視網膜中Müller細胞的K+通道的不均勻分布和XLRS中Müller細胞節段的差異影響可能為其發病機制。主要由于視網膜中Müller細胞的K+清除能力降低,導致視網膜中細胞外K+過量引起的。暗適應時,XLRS患者視網膜細胞外過量的K+被清除,隨著更多的K+通道受到影響,水尾現象逐漸消失[8-9]。
本例患者基因檢測結果提示RS1基因第4號外顯子存在位點變異,變異位置位于第304位堿基處,對應102位氨基酸,密碼子由CGG變為TGG,氨基酸由精氨酸變為色氨酸。這與既往病例報告的基因突變位點不同[10]。患者家人及相似癥狀家族患者因個人原因不愿意進一步行相關檢查,故未對患者的家人進行進一步的檢測。
本病目前的治療尚無統一的方案,視網膜劈裂患者在中年時期可能會出現視網膜脫離,原因是液化的玻璃體通過視網膜劈裂部位進入視網膜下腔,視網膜血管長入玻璃體腔形成玻璃體積[4]。治療上,可采用中藥及營養神經藥物維持現有視力,密切隨訪,盡量避免不可逆的視力損傷。診斷時,對于水尾現象應注重暗適應前后顏色變化,同時該現象與先天性視網膜劈裂有一定的關聯性,基因檢測是重要的診斷措施,對于該病治療方案仍需要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