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仲康 1,2,3 , 崔興然 1,2 , 張政波 4 , 俞夢孫 5
  • 1. 東南大學 生物科學與醫學工程學院(南京 210096);
  • 2. 東南大學 非線性動態醫學研究中心(南京 210096);
  • 3. 哈佛大學 醫學院/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美國 波士頓 02215);
  • 4.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醫學創新研究部 醫學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北京 100853);
  • 5. 空軍特色醫學中心 航空醫學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142);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本文旨在探討當今醫療系統所面臨的主要挑戰,提出了一種新的醫療范式,即充分發掘可穿戴設備的潛能并和新的健康與疾病的理論體系相結合。當前生活形態相關的各類疾病已成為主要醫療支出,并隨人口老齡化不斷增加。可穿戴設備正逐漸成為以疾病預防和管理為重點的大規模醫療健康系統的關鍵技術。微型傳感器、系統集成、物聯網、人工智能、5G等技術的進步使得可穿戴設備能夠實現與醫療設備相當的高質量檢測。通過各種物理、化學和生物傳感器,可穿戴設備以無創或微創的方式持續監測體征信號,包括心電圖、腦電圖、呼吸、血氧、血壓、血糖、活動等。通過融合復雜系統觀念和非線性動力學方法,我們發展出一套嶄新的連續動態生理信號分析理論——動態生物復雜度,動態信號分析的結果可以為疾病預防、診斷、治療和管理提供重要信息。此外,可穿戴設備還可以作為連接醫生和患者的重要橋梁,通過跟蹤、存儲患者數據,并與醫療機構共享患者數據,實現對患者的遠程或實時健康評估,為精準醫療和個性化治療提供技術支持。可穿戴設備在醫療領域有著廣泛的前景,將成為醫療系統轉型的重要推動力。同時,也將推動我們對于健康和疾病的認識和理解更為深入和全面,帶來革命性的醫療變革。

引用本文: 彭仲康, 崔興然, 張政波, 俞夢孫. 可穿戴設備:評估與監測人體生理狀態的展望. 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 2023, 40(6): 1045-1052. doi: 10.7507/1001-5515.202303043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下一篇

    基于物聯網和可穿戴技術的智能監護系統研發及其應用模式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