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江蘇鎮江 21201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鈦金屬的表面形貌是影響其親水性及生物相容性的重要因素,探究鈦金屬表面處理策略是提高其生物相容性的重要途徑。本文先采用大顆粒噴砂酸蝕技術(SLA)處理鈦金屬A4(TA4),對得到的SLA-TA4進行堿熱、紫外光照及等離子體轟擊等單一方式表面處理。根據實驗結果得出,堿熱處理是提高并保持鈦金屬SLA-TA4親水性的最佳單一處理方法。隨后,在堿熱處理的基礎上,繼續研究多種表面處理方式形成的鈦金屬表面納米線網絡結構及其生物性能。通過小鼠胚胎成骨前體細胞MC3T3-E1黏附實驗,比較了不同方式表面處理后,鈦金屬材料支持細胞黏附、細胞鋪展的能力,并根據不同表面處理方式形成的材料表面接觸角、微坑深度及粗糙度等參數,分析探討多種表面處理方式造成的生物活性差異的機制。結果表明,經堿熱處理10 h及紫外照射1 h處理后的SLA-TA4 表現出最佳的生物活性及穩定性。從提高醫療器械表面生物活性的角度考慮,本文研究結果或對鈦金屬植入性器械的表面處理相關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引用本文: 楊開通, 宋成龍, 馬智豪, 汪杰. 鈦種植體表面改性策略對生物活性的影響. 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 2024, 41(3): 604-611. doi: 10.7507/1001-5515.202308049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具有時變剛度的骨折內固定植入物結構設計及骨重塑效果評估
  • 下一篇

    基于虛擬現實的孤獨癥患兒聯合注意缺陷干預研究現狀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