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世紀 1,2 , 張廣浩 1,2 , 吳昌哲 1,2 , 霍小林 1,2 , 張李君 1,2 , 張競兮 1,2 , 張丞 1,2
  • 1. 中國科學院 電工研究所 生物電磁學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190);
  • 2. 中國科學院大學 電子電氣與通信工程學院(北京 100049);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經顱直流電刺激(tDCS)是治療精神疾病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重要手段。本文分別通過大鼠腦片染色圖像和磁共振成像(MRI)數據重建了兩個離體腦片模型,并使用有限元計算得出tDCS皮層后大鼠腦區海馬處的電流密度。隨后,通過神經元模型計算這些電流密度下大鼠海馬錐體神經元的響應,比較兩種模型在不同刺激參數下的神經元反應。結果顯示,基于腦片染色圖像的模型中,刺激電壓最小為17 V時可引起海馬錐體神經元的興奮,而基于MRI的模型需24 V。分析表明,基于腦片染色圖像的模型在精細度和電場傳播模擬方面更具優勢,結果更接近真實測量值,可為tDCS參數選擇提供指導,并為精準刺激提供科學依據。

引用本文: 何世紀, 張廣浩, 吳昌哲, 霍小林, 張李君, 張競兮, 張丞. 基于大鼠腦片的經顱直流電刺激參數優化仿真研究. 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 2024, 41(5): 945-950. doi: 10.7507/1001-5515.202402007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不同頻率重復脈沖與短陣快速脈沖經顱磁刺激對小鼠記憶功能和神經元興奮性影響的對比分析
  • 下一篇

    情緒刺激下恐懼反應的神經機制:結合早期后部負波和腦電圖源網絡分析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