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多學科診療(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模式是改善醫療服務質量、提升患者就醫體驗的重要舉措。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為提升門診 MDT 的可及性和覆蓋面,探索了專科疾病式、自助式、教授團隊式 3 種門診 MDT 模式,經過實踐發現多類型門診 MDT 模式的開展能夠進一步發揮 MDT 在社會、醫院、患者方面的優勢。該文將分享上述多類型門診 MDT 模式建設的經驗。
引用本文: 馬戈, 俞斌. 多類型門診多學科診療模式探索. 華西醫學, 2024, 39(1): 98-100. doi: 10.7507/1002-0179.202310191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華西醫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隨著醫學各學科技術的飛速發展,學科越分越細,專科技術也越來越精[1],門診的專科化使得各科醫生常常“各說各話”,這樣會造成患者無所適從[2],使得無法明確診斷特別是需要多學科共同診治或多病共存患者的就診變得困難。門診多學科診療(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涉及多個學科的綜合性疾病,采用跨學科聯合診斷方式對疑難雜癥提供全方位、多學科的綜合診療,主要的服務對象包括已經就診 3 個專科或在 1 個專科就診 3 次以上尚未明確診斷,以及所患疾病診斷較為明確但病情涉及多器官、多系統、多學科,需要多個專科協同診療的門診患者[3]。據文獻記錄,MDT 模式源于 20 世紀 90 年代的美國[4-6],目前在歐美發達國家已成為常態[7],國內門診 MDT 最早可到 2007 年[8]。門診 MDT 體系的建立優化了就診流程,提高了患者的診斷準確率、滿意度,同時提高了醫療服務質量及各相關學科間的交流[9]。隨著門診 MDT 的普及和發展,其好處得到了業界和相關主管部門的認可,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也發文推進門診 MDT 的開展[10],各醫療機構也在不斷完善 MDT 運行機制。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以下簡稱“我院”)作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單位,為進一步提升患者就醫體驗,對門診 MDT 進行了創新性探索,讓專科疾病式、自助式、教授團隊式 3 種門診 MDT 模式共同運行。下文將分享我院多類型門診 MDT 模式建設的經驗。
1 模式簡介
1.1 專科疾病式
專科疾病式門診 MDT 是傳統的門診 MDT 模式,是以專科疾病為診治方向的 MDT 門診(如神經內分泌腫瘤 MDT)。在該模式中,專家團隊、開展時間和開展地點固定,科室申請流程、患者就診流程標準化[11-15]。該模式是現階段普及面最廣、醫患最常用、運行最成熟的 MDT 模式。
1.2 自助式
自助式門診 MDT 即自助選擇專家,由患者根據前一階段診治醫師的建議,自行選擇需要的學科,醫院專職人員協調專家組合接診。在該模式中,專家相對固定,開展時間和開展地點固定。
1.3 教授團隊式
教授團隊式門診 MDT 是專科疾病式門診 MDT 的改良,是為了進一步發揮專家知名度而設定的模式。門診 MDT 冠以專家的名字,更好地引導患者就診,如某教授甲狀腺多學科門診,在該模式中,專家團隊、開展時間和開展地點固定。
2 各模式運行機制
2.1 專科疾病式
專科疾病式門診 MDT 以專項疑難疾病為討論要點,對外號源顯示疾病名稱,如腦轉移癌多學科聯合門診。MDT 團隊構成以該疾病相關專科為主。啟動流程一般由接診科室醫師評估后,建議患者提請醫院 MDT 討論,患方同意后按照醫院流程通過線上或者線下掛號流程申請門診 MDT。院方專職人員接到預約信息后與患者對接資料準備事項,資料齊全后按照既定的時間、地點、團隊開展門診 MDT。
2.2 自助式
自助式門診 MDT 指患者根據自己的病情和需求自主選擇多個學科和不同職稱專家進行的門診 MDT。患者在醫院網站上選擇 MDT 科室(至少 3 個專科)和相應職稱醫師(副高級及以上職稱的專家);專職人員接到自助式門診 MDT 預約后,聯系患者了解病情,將病情反饋給專科醫師后,明確 MDT 所需準備材料;專職人員審核材料,根據患者的需求召集相應學科專家為患者提供 MDT 服務。
2.3 教授團隊式
某些專家在一些疑難疾病的診治上有很深的造詣,為了發揮這些專家的專業特長,讓其更好地為這類疑難疾病患者服務,我院推出了知名專家團隊多學科病例討論服務模式。每個 MDT 團隊門診由 1 名知名專家領銜,由其組織其他專科業務精湛的副主任醫師以上成員,對外號源以其姓名和疾病名稱作為區分,如某專家某疾病 MDT。該模式是專科疾病式門診 MDT 的改良版,因此操作流程基本相同。
3 各模式特點比較
3.1 共同點
上述 3 種門診 MDT 模式均從患者的角度出發,旨在集中院內最優資源,為患者制定明確、連續的診療方案。這 3 種門診 MDT 模式均能發揮各學科專業優勢,實現跨學科知識互補,有益于臨床醫師診療思維的拓展,促進學科實力增強和臨床研究開展,有利于提高醫院疑難復雜疾病的臨床診治能力,促進醫院高質量發展[16]。
3.2 不同點
3.2.1 啟動機動性不同
專科疾病式門診 MDT 是以疾病或者癥狀引導患者就診,需要明確疾病大致方向后進行預約;教授團隊式門診 MDT 是以專家效應為引導,基本是疾病明確后預約該門診;自助式門診 MDT 的預約具有一定的機動性,可以根據患者病情進行組合,只要有一定的疾病考慮范圍,就可以預約。
3.2.2 疾病覆蓋面不同
專科疾病式門診 MDT、教授團隊式門診 MDT 只針對某種疾病或某種癥狀進行 MDT 討論,項目的增加需要先建團隊,再建流程,過程復診。自助式門診 MDT 則采用機動性的動態機制,不以某種疾病為主要要點,而以患者診療需求為主,可作為疑難疾病確診前的定標討論。
3.2.3 組織協調不同
專科疾病式門診 MDT、教授團隊式門診 MDT 都依托于專職秘書進行預約、審核、安排,專職秘書不需要和專家團隊討論病情。自助式門診 MDT 是由患者自行選擇搭配討論科室,具有很強的機動性,需要專職人員與各專科專家對接病情再決定 MDT 的準備和安排。
3.2.4 團隊成員固定性不同
專科疾病式門診 MDT、教授團隊式門診 MDT 由固定專家團隊進行接診。自助式門診 MDT 的開展是以門診當天可調配的專家為主,專家團隊相對固定。
4 初步成效
我院推廣多類型門診 MDT 之后,門診 MDT 的覆蓋面有了提升。2023 年我院門診 MDT 量達到 2713 人次,較 2022 年提升了 1977 人次,增加了 37%。其中專科疾病式 1674 人次,教授團隊式 642 人次,自助式 397 人次。相比普通專科門診,門診 MDT 模式在疑難病患者、腫瘤患者和共病患者的診治上更有優勢,通過多類型門診 MDT 能夠進一步提升 MDT 可及性,進一步減少患者漏診、誤診以及待診周期。
5 瓶頸及未來改進的方向
雖然 MDT 在各醫療機構已初步普及,但門診 MDT 開展的范圍不夠廣,程度不夠深,患者對 MDT 了解不夠深入,需求還未凸顯[17]。我院多類型門診 MDT 的開展能夠有效提升 MDT 受眾面,但也面臨一些推廣瓶頸,這些瓶頸也是未來改進的方向。
5.1 多類型門診 MDT 的推動需要醫院全方位支持
多類型門診 MDT 的推進不僅僅是單個學科或者單個行政部門的工作,而是需要醫院給予全方位支持,解決具體實際問題,例如如何科學協調聯合門診各科室的合作關系,如何制定合理的績效評價體系,如何制定合理的 MDT 門診收費標準,如何合理統籌醫院有限的醫療資源等[18]。
5.2 信息系統是推動多類型門診 MDT 體系的關鍵
門診 MDT 目前存在接診時間長、參與醫師多、組織效率低、隨訪反饋機制不完善等問題,這些不足都可以用信息化手段解決[19]。門診 MDT 信息系統應從患者端的微信、醫院網頁、醫院信息系統、醫院 APP 等操作功能,到醫院端 MDT 信息獲取、專家安排,再到患者端追蹤隨訪,進而形成全周期患者診治檔案。此外,還應搭建院內 MDT 專家庫,形成院內 MDT 專家工作群。一方面方便院內專家討論,形成院內討論氛圍;另一方面方便醫院 MDT 專職人員將 MDT 申請情況通過后臺發至各專家,隨時組織在線專家開展自助式門診 MDT。
5.3 自助式門診 MDT 反響好但醫院操作難度最大
由于患者可以根據個人情況自由申請相應專科開展討論,自助式門診 MDT 模式較其他 2 種模式更受患者的歡迎。但對醫院來說,該模式人力投入大,操作難度大。一是自助式門診 MDT 的開展質量很大程度依靠首診醫師的引導,如果首診醫師不作好 MDT 的宣教和檢查準備,很容易造成關鍵材料的缺失,無法獲得有效的診療方案;二是專職人員要有能力全院調配專家,對專職人員統籌協調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三是需要全院各科專家的支持,能夠利用自己空閑時間配合醫院的調配。
6 小結
MDT 已成為國內外醫學領域積極倡導的醫學模式,其目的是通過多學科協作,為患者制定最佳的個體化治療方案,從而避免單一治療、重復治療和過度治療,最終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并進一步推動多學科的共同發展[20]。多類型門診 MDT 能夠發揮多學科病例討論優勢的同時,進一步滿足患者對 MDT 的需求,提高患者滿意度,提升診療質量。醫院應結合自身特點,開展適合醫院的門診 MDT 模式。除了常規的專科疾病式門診 MDT,教授團隊式門診 MDT、自助式門診 MDT 都是值得推廣的模式。隨著信息系統和醫院管理水平的提高,MDT 將會成為更為便捷的就診方式。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隨著醫學各學科技術的飛速發展,學科越分越細,專科技術也越來越精[1],門診的專科化使得各科醫生常常“各說各話”,這樣會造成患者無所適從[2],使得無法明確診斷特別是需要多學科共同診治或多病共存患者的就診變得困難。門診多學科診療(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涉及多個學科的綜合性疾病,采用跨學科聯合診斷方式對疑難雜癥提供全方位、多學科的綜合診療,主要的服務對象包括已經就診 3 個專科或在 1 個專科就診 3 次以上尚未明確診斷,以及所患疾病診斷較為明確但病情涉及多器官、多系統、多學科,需要多個專科協同診療的門診患者[3]。據文獻記錄,MDT 模式源于 20 世紀 90 年代的美國[4-6],目前在歐美發達國家已成為常態[7],國內門診 MDT 最早可到 2007 年[8]。門診 MDT 體系的建立優化了就診流程,提高了患者的診斷準確率、滿意度,同時提高了醫療服務質量及各相關學科間的交流[9]。隨著門診 MDT 的普及和發展,其好處得到了業界和相關主管部門的認可,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也發文推進門診 MDT 的開展[10],各醫療機構也在不斷完善 MDT 運行機制。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以下簡稱“我院”)作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單位,為進一步提升患者就醫體驗,對門診 MDT 進行了創新性探索,讓專科疾病式、自助式、教授團隊式 3 種門診 MDT 模式共同運行。下文將分享我院多類型門診 MDT 模式建設的經驗。
1 模式簡介
1.1 專科疾病式
專科疾病式門診 MDT 是傳統的門診 MDT 模式,是以專科疾病為診治方向的 MDT 門診(如神經內分泌腫瘤 MDT)。在該模式中,專家團隊、開展時間和開展地點固定,科室申請流程、患者就診流程標準化[11-15]。該模式是現階段普及面最廣、醫患最常用、運行最成熟的 MDT 模式。
1.2 自助式
自助式門診 MDT 即自助選擇專家,由患者根據前一階段診治醫師的建議,自行選擇需要的學科,醫院專職人員協調專家組合接診。在該模式中,專家相對固定,開展時間和開展地點固定。
1.3 教授團隊式
教授團隊式門診 MDT 是專科疾病式門診 MDT 的改良,是為了進一步發揮專家知名度而設定的模式。門診 MDT 冠以專家的名字,更好地引導患者就診,如某教授甲狀腺多學科門診,在該模式中,專家團隊、開展時間和開展地點固定。
2 各模式運行機制
2.1 專科疾病式
專科疾病式門診 MDT 以專項疑難疾病為討論要點,對外號源顯示疾病名稱,如腦轉移癌多學科聯合門診。MDT 團隊構成以該疾病相關專科為主。啟動流程一般由接診科室醫師評估后,建議患者提請醫院 MDT 討論,患方同意后按照醫院流程通過線上或者線下掛號流程申請門診 MDT。院方專職人員接到預約信息后與患者對接資料準備事項,資料齊全后按照既定的時間、地點、團隊開展門診 MDT。
2.2 自助式
自助式門診 MDT 指患者根據自己的病情和需求自主選擇多個學科和不同職稱專家進行的門診 MDT。患者在醫院網站上選擇 MDT 科室(至少 3 個專科)和相應職稱醫師(副高級及以上職稱的專家);專職人員接到自助式門診 MDT 預約后,聯系患者了解病情,將病情反饋給專科醫師后,明確 MDT 所需準備材料;專職人員審核材料,根據患者的需求召集相應學科專家為患者提供 MDT 服務。
2.3 教授團隊式
某些專家在一些疑難疾病的診治上有很深的造詣,為了發揮這些專家的專業特長,讓其更好地為這類疑難疾病患者服務,我院推出了知名專家團隊多學科病例討論服務模式。每個 MDT 團隊門診由 1 名知名專家領銜,由其組織其他專科業務精湛的副主任醫師以上成員,對外號源以其姓名和疾病名稱作為區分,如某專家某疾病 MDT。該模式是專科疾病式門診 MDT 的改良版,因此操作流程基本相同。
3 各模式特點比較
3.1 共同點
上述 3 種門診 MDT 模式均從患者的角度出發,旨在集中院內最優資源,為患者制定明確、連續的診療方案。這 3 種門診 MDT 模式均能發揮各學科專業優勢,實現跨學科知識互補,有益于臨床醫師診療思維的拓展,促進學科實力增強和臨床研究開展,有利于提高醫院疑難復雜疾病的臨床診治能力,促進醫院高質量發展[16]。
3.2 不同點
3.2.1 啟動機動性不同
專科疾病式門診 MDT 是以疾病或者癥狀引導患者就診,需要明確疾病大致方向后進行預約;教授團隊式門診 MDT 是以專家效應為引導,基本是疾病明確后預約該門診;自助式門診 MDT 的預約具有一定的機動性,可以根據患者病情進行組合,只要有一定的疾病考慮范圍,就可以預約。
3.2.2 疾病覆蓋面不同
專科疾病式門診 MDT、教授團隊式門診 MDT 只針對某種疾病或某種癥狀進行 MDT 討論,項目的增加需要先建團隊,再建流程,過程復診。自助式門診 MDT 則采用機動性的動態機制,不以某種疾病為主要要點,而以患者診療需求為主,可作為疑難疾病確診前的定標討論。
3.2.3 組織協調不同
專科疾病式門診 MDT、教授團隊式門診 MDT 都依托于專職秘書進行預約、審核、安排,專職秘書不需要和專家團隊討論病情。自助式門診 MDT 是由患者自行選擇搭配討論科室,具有很強的機動性,需要專職人員與各專科專家對接病情再決定 MDT 的準備和安排。
3.2.4 團隊成員固定性不同
專科疾病式門診 MDT、教授團隊式門診 MDT 由固定專家團隊進行接診。自助式門診 MDT 的開展是以門診當天可調配的專家為主,專家團隊相對固定。
4 初步成效
我院推廣多類型門診 MDT 之后,門診 MDT 的覆蓋面有了提升。2023 年我院門診 MDT 量達到 2713 人次,較 2022 年提升了 1977 人次,增加了 37%。其中專科疾病式 1674 人次,教授團隊式 642 人次,自助式 397 人次。相比普通專科門診,門診 MDT 模式在疑難病患者、腫瘤患者和共病患者的診治上更有優勢,通過多類型門診 MDT 能夠進一步提升 MDT 可及性,進一步減少患者漏診、誤診以及待診周期。
5 瓶頸及未來改進的方向
雖然 MDT 在各醫療機構已初步普及,但門診 MDT 開展的范圍不夠廣,程度不夠深,患者對 MDT 了解不夠深入,需求還未凸顯[17]。我院多類型門診 MDT 的開展能夠有效提升 MDT 受眾面,但也面臨一些推廣瓶頸,這些瓶頸也是未來改進的方向。
5.1 多類型門診 MDT 的推動需要醫院全方位支持
多類型門診 MDT 的推進不僅僅是單個學科或者單個行政部門的工作,而是需要醫院給予全方位支持,解決具體實際問題,例如如何科學協調聯合門診各科室的合作關系,如何制定合理的績效評價體系,如何制定合理的 MDT 門診收費標準,如何合理統籌醫院有限的醫療資源等[18]。
5.2 信息系統是推動多類型門診 MDT 體系的關鍵
門診 MDT 目前存在接診時間長、參與醫師多、組織效率低、隨訪反饋機制不完善等問題,這些不足都可以用信息化手段解決[19]。門診 MDT 信息系統應從患者端的微信、醫院網頁、醫院信息系統、醫院 APP 等操作功能,到醫院端 MDT 信息獲取、專家安排,再到患者端追蹤隨訪,進而形成全周期患者診治檔案。此外,還應搭建院內 MDT 專家庫,形成院內 MDT 專家工作群。一方面方便院內專家討論,形成院內討論氛圍;另一方面方便醫院 MDT 專職人員將 MDT 申請情況通過后臺發至各專家,隨時組織在線專家開展自助式門診 MDT。
5.3 自助式門診 MDT 反響好但醫院操作難度最大
由于患者可以根據個人情況自由申請相應專科開展討論,自助式門診 MDT 模式較其他 2 種模式更受患者的歡迎。但對醫院來說,該模式人力投入大,操作難度大。一是自助式門診 MDT 的開展質量很大程度依靠首診醫師的引導,如果首診醫師不作好 MDT 的宣教和檢查準備,很容易造成關鍵材料的缺失,無法獲得有效的診療方案;二是專職人員要有能力全院調配專家,對專職人員統籌協調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三是需要全院各科專家的支持,能夠利用自己空閑時間配合醫院的調配。
6 小結
MDT 已成為國內外醫學領域積極倡導的醫學模式,其目的是通過多學科協作,為患者制定最佳的個體化治療方案,從而避免單一治療、重復治療和過度治療,最終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并進一步推動多學科的共同發展[20]。多類型門診 MDT 能夠發揮多學科病例討論優勢的同時,進一步滿足患者對 MDT 的需求,提高患者滿意度,提升診療質量。醫院應結合自身特點,開展適合醫院的門診 MDT 模式。除了常規的專科疾病式門診 MDT,教授團隊式門診 MDT、自助式門診 MDT 都是值得推廣的模式。隨著信息系統和醫院管理水平的提高,MDT 將會成為更為便捷的就診方式。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