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康復醫聯體作為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通過整合區域內醫療資源,促進康復醫療服務的標準化、專業化及可及性,實現各級醫療機構間的高效協作與資源共享。該文對目前國內區域康復醫聯體的構建現狀進行了全面系統梳理與分析,同時結合四川大學華西空港醫院的建設實踐,總結經驗并提出建議,為區域康復醫聯體的發展提供參考。
引用本文: 陳濤, 代婭, 劉沙鑫, 呂鐵林, 干林玉, 吳萍, 畢學琦, 鄧小蘭, 胡云曦, 劉清玉. 區域康復醫聯體建設的實踐與建議. 華西醫學, 2024, 39(6): 939-942. doi: 10.7507/1002-0179.202401235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華西醫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2009 年-2019 年的 10 年間,國家層面的政策導向明確指向構建多層次、階梯式康復醫療服務網絡,國務院更進一步細化了醫聯體實施的操作規程與規范框架[1-5]。在此宏觀政策指引下,康復醫聯體作為專科醫聯體的一種創新形態應運而生,其運行模式以三級醫療機構的康復醫學科或專科康復醫院為引領,二級醫院相應科室為中堅力量,同時深度融入社區及鄉鎮衛生服務,旨在推進康復技術標準化進程,實施疾病康復的分級管理,常態化學科間轉診機制,并確保優質康復資源能夠有效下沉至基層,從根本上強化基層康復服務的供給能力與質量[6]。自 2019 年確定區域康復醫聯體發展戰略以來[7],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以下簡稱“華西醫院”)派遣康復醫學科學科主任入駐,在華西醫院深度領辦管理模式的基礎上,對成都市雙流區第一人民醫院即四川大學華西空港醫院(以下簡稱“空港醫院”)的康復醫學科發展進行扶持,為空港醫院康復醫學科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本文對目前國內區域康復醫聯體的構建現狀進行全面系統梳理與分析,同時結合空港醫院的建設實踐,對國內未來區域康復醫聯體建設的改進和優化提出建議。
1 國內區域康復醫聯體建設現狀
通過系統梳理與分析國內已發表的關于區域康復醫聯體建設的研究[8-22],我們發現目前國內區域康復醫聯體建設主要涉及醫聯體模式[8-10, 12-13, 15-17]、幫扶方式[8-12, 14-18, 21]、政府支持[8-10, 12-13, 15-16, 18-21]、培訓教育[8-18, 22]、成效[8-9, 15]、宣傳[13, 15, 17](表1)。目前國內區域康復醫聯體的建設在醫聯體模式、幫扶手段、政府支持、培訓教育、宣傳等方面逐漸成熟,并且區域康復醫聯體有利于提升成員單位醫務人員的康復診療水平,培養更多康復專業技術人才,推進分級診療,同時還能夠優化醫療資源結構布局,提升基層服務能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便利的醫療服務,更好地滿足群眾看病就醫的需求,提升就醫滿意度。

然而,因我國康復醫學起步較晚,康復醫療資源仍存在總量不足、分布不均、發展不平衡、專業人才匱乏[8, 23];二級及以下公立醫療機構康復科室存在建設不規范、服務能力明顯不足,也存在康復患者在不同層級醫療機構間轉診渠道不暢通等問題[8, 24-26]。上述問題均不利于分級診療實施、康復資源整合與疑難病診治,也不利于區域康復醫聯體服務體系的構建與推廣。
2 空港醫院區域康復醫聯體建設情況
2.1 區域康復醫聯體建設總體成效
空港醫院自建立區域康復醫聯體以來,重新規劃了康復醫學科,設置康復門診、康復治療區、康復病區,充分利用醫院現有的資源和設施。空港醫院康復醫學科目前設置多個亞專業康復治療區域,包括肌骨康復、神經康復、言語吞咽康復、心肺康復、作業治療訓練大廳及多個物理因子治療室、傳統治療室等,為患者提供廣泛而專業的康復服務。在設備設施方面,空港醫院康復醫學科引進了先進的康復設備,包括神經功能重建治療系統、經顱磁刺激儀、語言評估與訓練系統、天軌自適應步態訓練系統等。這些設備能夠有效輔助醫務人員進行康復治療,提高了康復治療的效果和質量,為患者的康復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支持。在康復技術方面,空港醫院康復醫學科逐步開展了人體平衡功能檢查與分析、體外膈肌起搏治療、超聲引導下膈肌功能評估、吞咽造影新技術、懸吊訓練治療技術、各種物理因子治療技術等。空港醫院區域康復醫聯體推動了優質醫療資源的下沉和共享,惠及基層,為本地區居民提供了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體驗,并針對性地解決了當前康復醫療資源配置不均衡等核心問題,提高了老百姓對康復治療項目的認知程度,縮短了患者住院周期。空港醫院的康復門診量逐年增加(表2),業務量提高,社會影響力大大提升。空港醫院康復醫學科在開展區域康復醫聯體后步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整體學科建設實力顯著提升,于 2021 年獲批為成都市醫學重點專科建設單位。

2.2 相關醫務人員的反饋
我們參照了相關研究[27]中詳實的問卷設計內容,并結合實際情況對部分內容進行了適當調整,最終制作出了針對空港醫院康復醫學科醫務人員的問卷。在調查過程中,所有問卷均采用匿名填寫的方式并排除利益相關人群,以充分消除被調查者的心理顧慮,從而鼓勵他們真實、無保留地表達自己對于區域康復醫聯體建設的認知和看法。共發放問卷 42 份,回收問卷 42 份,有效問卷 42 份。接受調查的醫務人員年齡分布在 20~60 歲之間,其基本情況見表3。

問卷調查顯示,78.5%的醫務人員了解醫聯體,21.5%聽說過醫聯體;78.6%的醫務人員通過醫院宣傳了解醫聯體;66.7%的醫務人員對目前的康復醫聯體現狀滿意。對于區域康復醫聯體建設帶來的變化,28.6%的醫務人員認為工作強度加大,42.9%認為醫患關系有改善,69%認為個人能力有提升,50%認為工作環境有改善,35.7%認為學習和培訓機會增多,71.4%認為績效和福利增加,97.6%認為科室管理水平提升;71.4%的醫務人員表示對牽頭單位提供的技術幫扶滿意。總之,空港醫院康復醫學科建立區域康復醫聯體以來,發生了巨大改變,醫務人員的工作強度、壓力雖然加大,但個人能力得到提升,同時工作環境得到改善,晉升和學習培訓機會也增多,且科室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幫扶滿意度提升,醫患關系得到了改善。然而,問卷調查也顯示,目前還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問題,主要包括:45.2%的醫務人員認為技術幫扶的時間不靈活;52.4%認為幫扶形式單一,缺乏多樣性;40.4%認為缺乏后續考核,不利于工作持續優化。
2.3 相關管理者的反饋
針對空港醫院相關管理者和該地區衛生系統相關管理者的面對面訪談結果顯示,相關管理者肯定了“華西醫院+空港醫院+帶動未知醫院(如雙流區域內其他社區或鄉鎮醫院)”這一區域康復醫聯體模式的作用。在這一區域康復醫聯體模式下,華西醫院專家定期到空港醫院開展康復及其他專業業務指導,同時派駐學科主任扶持空港醫院康復醫學科,這些都有利于空港醫院康復醫學科的學科發展。同時,相關管理者也建議增加華西醫院專家到雙流區域內社區及鄉鎮醫院不定期開展康復指導以及其他指導的頻次,進一步優化并擴大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康復醫療機構。
3 對區域康復醫聯體建設的思考與建議
空港醫院的區域康復醫聯體建設創新了康復服務模式,構建了分級診療格局,在醫療、教學等方面開展合作,提升了基層康復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同時,空港醫院得到了高質量發展,學科能力提升,優質醫療資源得以共享和下沉,減輕了患者的就醫負擔,有效解決了當前醫療資源配置不均的問題。但空港醫院的區域康復醫聯體建設仍存在以下不足:① 技術幫扶方面:時間安排不夠靈活,形式較為單一,缺乏多樣性。此外,缺乏對技術幫扶工作的后續考核,不利于工作的持續優化。② 人才引進方面:尚未建立完善的人才引進制度,引進力度也有待加強。同時,也需要完善人才獎勵和考核制度,以激發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力。③ 培訓教育方面:尚缺乏系統的培訓教育體系,需加強對各類人才的培訓和教育工作,提高整體人才素質。
結合空港醫院的實踐經驗,建議國內未來的區域康復醫聯體建設可在以下方面進行改進和優化:① 強化政策引導與政府統籌管理:首先,建議建立跨部門協同機制,整合衛生、發改、科技、財政、人社、醫保等部門資源,形成聯動效應[28-30];其次,建議通過制定并推行相關配套政策與措施,充分發揮政策疊加優勢;再次,建議積極落實區域康復醫聯體績效考核工作,有效激發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參與區域康復醫聯體建設的積極性,實現整體效能最大化[31]。總體上,建議進一步加強政府主體責任的落實,規范雙向轉診流程,推動醫保管理改革。同時,建議加大財政投入,促進信息共享,加強宣傳和培訓工作,充分發揮各種平臺的作用。② 優化康復醫療同質化管理:建議強化康復醫療上下游單位的一體化質量管理,制定統一的質量控制標準,并確保各成員單位以此為基準進行評估考核或對標參照,以實現同類機構間的同質化管理。此舉旨在實質性提升基層康復機構的服務能力,從而帶動整個康復學科的全面提升。③ 加大人員培訓力度:建議擴大培訓規模,采用進修、遠程教育、專題講座、規范化培訓及持續再教育等多種形式,培訓內容涵蓋科室管理、臨床診療、康復技術、康復護理、康復宣教等領域[8]。④ 提升業務指導效能:建議加強對會診、教學查房、病例討論、日常業務指導以及專家駐點工作的深度與頻次,以增強專業指導效果。⑤ 完善醫聯體內信息化平臺建設:建議在康復醫療同質化服務的基礎上,借助互聯網+、智慧醫療和遠程醫療等先進技術手段,構建互通互聯、互認共享的信息化網絡平臺。將患者基本信息、疾病狀況、診療過程、康復進展等各項數據進行統一標準化、信息化管理,實現醫聯體內資源共享和患者的無縫診療一體化。⑥ 深入開展宣傳推廣:建議充分利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渠道,包括網絡、短信、科普專欄、宣傳海報等各種形式,向公眾普及區域康復醫聯體的概念和優勢,提高康復服務的有效使用率,吸引更多患者選擇醫聯體成員單位就診。如此一來,不僅能夠顯著提升區域康復醫聯體的品牌附加值,同時也能為醫院帶來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雙重豐收。
4 結語
綜上所述,空港醫院區域康復醫聯體是國內區域康復醫聯體建設的一次有益嘗試,但國內未來區域康復醫聯體的建設仍需不斷優化。建議在發展模式層面,政府扮演核心角色,通過制定相關政策與舉措,增加醫保和財政對區域康復醫聯體的扶持力度,充分利用三級醫院的專業指導功能,以此驅動區域康復醫聯體穩健發展。建議著力推動康復醫聯體內醫療服務的同質化進程,以提升整個區域醫療服務質量及滿意度;同時,建議強化聯盟內醫療機構間的培訓交流與業務指導,不斷提升各級醫療機構的診療水平。此外,構建智慧型康復醫聯體模式,實現上下級醫療機構間信息資源的高效共享,也是推動區域康復醫療衛生事業現代化的關鍵環節。
志謝:感謝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圖書信息中心何林研究員對文獻檢索的指導,感謝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科技部陳正舉實驗師對文章寫作的指導。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2009 年-2019 年的 10 年間,國家層面的政策導向明確指向構建多層次、階梯式康復醫療服務網絡,國務院更進一步細化了醫聯體實施的操作規程與規范框架[1-5]。在此宏觀政策指引下,康復醫聯體作為專科醫聯體的一種創新形態應運而生,其運行模式以三級醫療機構的康復醫學科或專科康復醫院為引領,二級醫院相應科室為中堅力量,同時深度融入社區及鄉鎮衛生服務,旨在推進康復技術標準化進程,實施疾病康復的分級管理,常態化學科間轉診機制,并確保優質康復資源能夠有效下沉至基層,從根本上強化基層康復服務的供給能力與質量[6]。自 2019 年確定區域康復醫聯體發展戰略以來[7],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以下簡稱“華西醫院”)派遣康復醫學科學科主任入駐,在華西醫院深度領辦管理模式的基礎上,對成都市雙流區第一人民醫院即四川大學華西空港醫院(以下簡稱“空港醫院”)的康復醫學科發展進行扶持,為空港醫院康復醫學科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本文對目前國內區域康復醫聯體的構建現狀進行全面系統梳理與分析,同時結合空港醫院的建設實踐,對國內未來區域康復醫聯體建設的改進和優化提出建議。
1 國內區域康復醫聯體建設現狀
通過系統梳理與分析國內已發表的關于區域康復醫聯體建設的研究[8-22],我們發現目前國內區域康復醫聯體建設主要涉及醫聯體模式[8-10, 12-13, 15-17]、幫扶方式[8-12, 14-18, 21]、政府支持[8-10, 12-13, 15-16, 18-21]、培訓教育[8-18, 22]、成效[8-9, 15]、宣傳[13, 15, 17](表1)。目前國內區域康復醫聯體的建設在醫聯體模式、幫扶手段、政府支持、培訓教育、宣傳等方面逐漸成熟,并且區域康復醫聯體有利于提升成員單位醫務人員的康復診療水平,培養更多康復專業技術人才,推進分級診療,同時還能夠優化醫療資源結構布局,提升基層服務能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便利的醫療服務,更好地滿足群眾看病就醫的需求,提升就醫滿意度。

然而,因我國康復醫學起步較晚,康復醫療資源仍存在總量不足、分布不均、發展不平衡、專業人才匱乏[8, 23];二級及以下公立醫療機構康復科室存在建設不規范、服務能力明顯不足,也存在康復患者在不同層級醫療機構間轉診渠道不暢通等問題[8, 24-26]。上述問題均不利于分級診療實施、康復資源整合與疑難病診治,也不利于區域康復醫聯體服務體系的構建與推廣。
2 空港醫院區域康復醫聯體建設情況
2.1 區域康復醫聯體建設總體成效
空港醫院自建立區域康復醫聯體以來,重新規劃了康復醫學科,設置康復門診、康復治療區、康復病區,充分利用醫院現有的資源和設施。空港醫院康復醫學科目前設置多個亞專業康復治療區域,包括肌骨康復、神經康復、言語吞咽康復、心肺康復、作業治療訓練大廳及多個物理因子治療室、傳統治療室等,為患者提供廣泛而專業的康復服務。在設備設施方面,空港醫院康復醫學科引進了先進的康復設備,包括神經功能重建治療系統、經顱磁刺激儀、語言評估與訓練系統、天軌自適應步態訓練系統等。這些設備能夠有效輔助醫務人員進行康復治療,提高了康復治療的效果和質量,為患者的康復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支持。在康復技術方面,空港醫院康復醫學科逐步開展了人體平衡功能檢查與分析、體外膈肌起搏治療、超聲引導下膈肌功能評估、吞咽造影新技術、懸吊訓練治療技術、各種物理因子治療技術等。空港醫院區域康復醫聯體推動了優質醫療資源的下沉和共享,惠及基層,為本地區居民提供了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體驗,并針對性地解決了當前康復醫療資源配置不均衡等核心問題,提高了老百姓對康復治療項目的認知程度,縮短了患者住院周期。空港醫院的康復門診量逐年增加(表2),業務量提高,社會影響力大大提升。空港醫院康復醫學科在開展區域康復醫聯體后步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整體學科建設實力顯著提升,于 2021 年獲批為成都市醫學重點專科建設單位。

2.2 相關醫務人員的反饋
我們參照了相關研究[27]中詳實的問卷設計內容,并結合實際情況對部分內容進行了適當調整,最終制作出了針對空港醫院康復醫學科醫務人員的問卷。在調查過程中,所有問卷均采用匿名填寫的方式并排除利益相關人群,以充分消除被調查者的心理顧慮,從而鼓勵他們真實、無保留地表達自己對于區域康復醫聯體建設的認知和看法。共發放問卷 42 份,回收問卷 42 份,有效問卷 42 份。接受調查的醫務人員年齡分布在 20~60 歲之間,其基本情況見表3。

問卷調查顯示,78.5%的醫務人員了解醫聯體,21.5%聽說過醫聯體;78.6%的醫務人員通過醫院宣傳了解醫聯體;66.7%的醫務人員對目前的康復醫聯體現狀滿意。對于區域康復醫聯體建設帶來的變化,28.6%的醫務人員認為工作強度加大,42.9%認為醫患關系有改善,69%認為個人能力有提升,50%認為工作環境有改善,35.7%認為學習和培訓機會增多,71.4%認為績效和福利增加,97.6%認為科室管理水平提升;71.4%的醫務人員表示對牽頭單位提供的技術幫扶滿意。總之,空港醫院康復醫學科建立區域康復醫聯體以來,發生了巨大改變,醫務人員的工作強度、壓力雖然加大,但個人能力得到提升,同時工作環境得到改善,晉升和學習培訓機會也增多,且科室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幫扶滿意度提升,醫患關系得到了改善。然而,問卷調查也顯示,目前還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問題,主要包括:45.2%的醫務人員認為技術幫扶的時間不靈活;52.4%認為幫扶形式單一,缺乏多樣性;40.4%認為缺乏后續考核,不利于工作持續優化。
2.3 相關管理者的反饋
針對空港醫院相關管理者和該地區衛生系統相關管理者的面對面訪談結果顯示,相關管理者肯定了“華西醫院+空港醫院+帶動未知醫院(如雙流區域內其他社區或鄉鎮醫院)”這一區域康復醫聯體模式的作用。在這一區域康復醫聯體模式下,華西醫院專家定期到空港醫院開展康復及其他專業業務指導,同時派駐學科主任扶持空港醫院康復醫學科,這些都有利于空港醫院康復醫學科的學科發展。同時,相關管理者也建議增加華西醫院專家到雙流區域內社區及鄉鎮醫院不定期開展康復指導以及其他指導的頻次,進一步優化并擴大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康復醫療機構。
3 對區域康復醫聯體建設的思考與建議
空港醫院的區域康復醫聯體建設創新了康復服務模式,構建了分級診療格局,在醫療、教學等方面開展合作,提升了基層康復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同時,空港醫院得到了高質量發展,學科能力提升,優質醫療資源得以共享和下沉,減輕了患者的就醫負擔,有效解決了當前醫療資源配置不均的問題。但空港醫院的區域康復醫聯體建設仍存在以下不足:① 技術幫扶方面:時間安排不夠靈活,形式較為單一,缺乏多樣性。此外,缺乏對技術幫扶工作的后續考核,不利于工作的持續優化。② 人才引進方面:尚未建立完善的人才引進制度,引進力度也有待加強。同時,也需要完善人才獎勵和考核制度,以激發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力。③ 培訓教育方面:尚缺乏系統的培訓教育體系,需加強對各類人才的培訓和教育工作,提高整體人才素質。
結合空港醫院的實踐經驗,建議國內未來的區域康復醫聯體建設可在以下方面進行改進和優化:① 強化政策引導與政府統籌管理:首先,建議建立跨部門協同機制,整合衛生、發改、科技、財政、人社、醫保等部門資源,形成聯動效應[28-30];其次,建議通過制定并推行相關配套政策與措施,充分發揮政策疊加優勢;再次,建議積極落實區域康復醫聯體績效考核工作,有效激發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參與區域康復醫聯體建設的積極性,實現整體效能最大化[31]。總體上,建議進一步加強政府主體責任的落實,規范雙向轉診流程,推動醫保管理改革。同時,建議加大財政投入,促進信息共享,加強宣傳和培訓工作,充分發揮各種平臺的作用。② 優化康復醫療同質化管理:建議強化康復醫療上下游單位的一體化質量管理,制定統一的質量控制標準,并確保各成員單位以此為基準進行評估考核或對標參照,以實現同類機構間的同質化管理。此舉旨在實質性提升基層康復機構的服務能力,從而帶動整個康復學科的全面提升。③ 加大人員培訓力度:建議擴大培訓規模,采用進修、遠程教育、專題講座、規范化培訓及持續再教育等多種形式,培訓內容涵蓋科室管理、臨床診療、康復技術、康復護理、康復宣教等領域[8]。④ 提升業務指導效能:建議加強對會診、教學查房、病例討論、日常業務指導以及專家駐點工作的深度與頻次,以增強專業指導效果。⑤ 完善醫聯體內信息化平臺建設:建議在康復醫療同質化服務的基礎上,借助互聯網+、智慧醫療和遠程醫療等先進技術手段,構建互通互聯、互認共享的信息化網絡平臺。將患者基本信息、疾病狀況、診療過程、康復進展等各項數據進行統一標準化、信息化管理,實現醫聯體內資源共享和患者的無縫診療一體化。⑥ 深入開展宣傳推廣:建議充分利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渠道,包括網絡、短信、科普專欄、宣傳海報等各種形式,向公眾普及區域康復醫聯體的概念和優勢,提高康復服務的有效使用率,吸引更多患者選擇醫聯體成員單位就診。如此一來,不僅能夠顯著提升區域康復醫聯體的品牌附加值,同時也能為醫院帶來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雙重豐收。
4 結語
綜上所述,空港醫院區域康復醫聯體是國內區域康復醫聯體建設的一次有益嘗試,但國內未來區域康復醫聯體的建設仍需不斷優化。建議在發展模式層面,政府扮演核心角色,通過制定相關政策與舉措,增加醫保和財政對區域康復醫聯體的扶持力度,充分利用三級醫院的專業指導功能,以此驅動區域康復醫聯體穩健發展。建議著力推動康復醫聯體內醫療服務的同質化進程,以提升整個區域醫療服務質量及滿意度;同時,建議強化聯盟內醫療機構間的培訓交流與業務指導,不斷提升各級醫療機構的診療水平。此外,構建智慧型康復醫聯體模式,實現上下級醫療機構間信息資源的高效共享,也是推動區域康復醫療衛生事業現代化的關鍵環節。
志謝:感謝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圖書信息中心何林研究員對文獻檢索的指導,感謝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科技部陳正舉實驗師對文章寫作的指導。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