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張曉鑫, 馬天羽, 林子琦. 教學晨交班在綜合醫院中醫學科臨床教學中的研究及實踐. 華西醫學, 2025, 40(1): 101-105. doi: 10.7507/1002-0179.202404242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華西醫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綜合醫院的中醫學科是中醫藥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綜合醫院發展中醫藥事業的主陣地[1]。中醫學科臨床教學既是培養醫學生臨床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又是提升綜合醫院服務能力和促進中醫藥學術傳承創新的重要過程[2]。但部分綜合醫院中醫學科存在缺乏專人管理、教學內容設計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問題,導致中醫學科臨床教學混亂、散漫,嚴重降低了教學質量[3]。因此,探索和改進綜合醫院中醫學科的臨床教學管理模式,提高中醫學科臨床教學質量,是中醫學科臨床教育面臨的重要問題[4]。晨交班制度是臨床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臨床低年級醫護的臨床知識與技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是臨床實踐必須嚴格遵守的醫療核心制度[5],但傳統的晨交班體系并未完全發揮臨床教學的先進作用[6]。本研究在臨床晨交班中加入教學晨交班,明確各崗位人員職責,落實臨床教學安排并及時反饋效果,持續落實臨床教學管理的有效合理實施,以探索教學晨交班對綜合醫院中醫學科臨床教學的影響。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及分組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中西醫結合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于 2023 年 10 月在醫療晨交班中加入教學晨交班。回顧性納入 2023 年 4 月—2024 年 3 月在中心臨床學習的所有實習生、研究生/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生(簡稱“規培生”)、住院醫師/進修生,其中 2023 年 4 月—9 月學員為對照組,2023 年 10 月—2024 年 3 月學員為觀察組。本研究經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生物醫學倫理審查委員會批準,批件號:2024 年審(896)號。
1.2 教學晨交班要求及內容
分管 3 類學員的教學主任、實踐教學專職教師、住院總醫師及相關帶教老師必須參與晨交班并完成相應任務。實踐教學專職教師應對科室教學晨交班相關人員出勤情況進行考核并記錄。教學晨交班包括日交班、周交班及月交班,分別由住院總醫師、實踐教學專職教師及教學主任進行,根據學員背景設計差異化教學安排。
1.2.1 日交班
教學日交班應在每日醫療晨交班后開展,由住院總醫師進行交班,交班內容包括:① 實習生:當日及下一個工作日安排,包括教學活動如臨床技能培訓、臨床小講課、教學查房的時間、地點、主要內容、授課教師、學生應到情況;② 研究生/規培生:當日及下一個工作日教學活動的時間、地點、參與人員等安排,如科室內的臨床小講課、教學查房、專業講座、讀書報告、開題報告、進展報告、研究生答辯等;③ 住院醫師/進修生:當日及下一個工作日的教學活動,如專業講座、讀書報告、教學查房、臨床小講課、疑難病案討論等。
1.2.2 周交班
每周的首個工作日開展教學周交班,由實踐教學專職教師進行交班,交班內容包括:① 實習生:本周全部實習教學活動安排(如時間、地點、主要內容、授課教師以及近期安排),本科教學通知及科室相關工作計劃;② 研究生/規培生:本周日常教學活動的時間、地點、參與人員安排,研究生特殊工作安排如開題報告、進展報告、畢業答辯等;③ 住院醫師/進修生:上周教學活動開展及學員參與情況,本周各類教學活動安排;④ 學員總情況:上周不同學員出科人數、年級專業、考核情況(如有不及格需通報原因),本周新入科學員人數、年級專業、分組情況、值班安排計劃等情況。
1.2.3 月交班
每月的首個工作日開展教學月交班,由教學主任進行交班,交班內容包括:① 實習生:總結上月科室的實習生教學總體情況,預告本月實習生教學安排、教研活動計劃、教學督導工作安排、學生教學效果和滿意度評價等;② 研究生/規培生:總結上月研究生/規培生教學活動的組織、參與人員反饋情況,預告本月的重點教學活動如研究生答辯相關工作、研究生招生安排、畢業季相關活動安排等,通報本月研究生/規培生思想動態和訴求;③ 住院醫師/進修生:上月住院醫師/進修生教學活動開展以及學員參與情況,預告本月各類教學活動安排;④ 學員總情況:匯總上月各類學員出入科情況,包含入科人員人數、時間、分組、值班安排、入科教育開展情況、出科/結業考核情況等。
1.2.4 監督考核管理
科室晨交班中教學晨交班工作納入教學質量考核,其具體開展情況將由各相應教學職能部門組織多形式的監督考核,如參與晨交班、教學活動旁聽、教學記錄核查等。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各級學員根據學習周期要求,分別完成 1~6 個月中心臨床學習,在完成學習時進行主觀問卷調查及客觀出科考核。
1.3.1 主觀問卷調查
臨床學習結束后的學員填寫主觀問卷調查,包括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能力及教學管理滿意度的主觀性評價,每個部分包含 1~5 分評分,其中 1 分表示非常不滿意,2 分表示較不滿意,3 分表示中規中矩,4 分表示較滿意,5 分表示非常滿意。具體內容如下:① 教學內容:知識點科學合理、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② 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新穎性、多樣性及學員參與性;③ 教學能力:知識儲備、解析水平、臨床實踐水平和科研水平前沿性;④ 教學管理:教學安排合理性、教學工作規范性及教學反饋健全性。
1.3.2 客觀考核成績
由于基礎知識水平及臨床工作角色定位不同,學習結束后將實習生與其他學員進行差異化考核,將研究生/規培生和住院醫師/進修生歸為臨床住院醫師類統一考核。分別對比對照組和觀察組中實習生及臨床住院醫生的客觀出科考核包括理論閉卷考試(占 40%)、過程性評定(帶教教師對學員的職業素養、臨床勝任能力及值班情況評定,占 40%)及教學活動參與度(占 2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20.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服從正態分布的連續變量用均數±標準差表示,不服從正態分布的連續變量用中位數(下四分位數,上四分位數)表示;根據正態性及方差齊性,組間比較采用 t 檢驗或 Mann-Whitney U 檢驗,對于主觀調查結果和客觀考核成績計算均數差或中位數差及其 95% 置信區間(confidence interval, CI)。定性資料用頻數和/或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χ2 檢驗。雙側檢驗水準 α=0.05。
2 結果
2.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共納入學員 220 名,對照組實習生 57 名,臨床住院醫師 49 名;觀察組實習生 78 名,臨床住院醫師 36 名。兩組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2.2 兩組學員的主觀問卷調查結果比較
對教學滿意度主觀調查分析,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實習生和臨床住院醫師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能力 3 個方面滿意度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教學管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學員的客觀考核成績比較
在客觀考核方面,觀察組實習生出科考核總分高于對照組(P<0.001),進一步考核分項分析顯示,觀察組在理論閉卷考試(P<0.001)及教學活動參與度(P<0.001)上高于對照組,而臨床過程性評定方面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229)。同樣,臨床住院醫師出科考核分析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總分、理論閉卷考試及教學活動參與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而臨床過程性評定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68)。具體見表3。

3 討論
發展綜合醫院中醫學科,培養“中西醫復合型人才”,推動中西醫并重和中西醫的有機融合,是國家推進“開展中西醫協同攻關,形成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醫療格局的重要環節[7],這就要求切實加強臨床教學,多方面、多層次及多維度協調創新發展[8]。隨著中醫學/中西醫結合醫學的發展,目前綜合醫院尤其是教學醫院已在實踐中儲備了一批掌握中西醫知識的師資力量,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不斷進步,但仍存在比較嚴重的臨床教學管理弱勢,如制度不健全、重視度不足、管理不合理等[7, 9]。因此,提高中醫學科臨床教學管理質量,有助于進一步提升中醫學科教學質量[10]。
為了進一步規范教學管理制度,設置專職管理人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建立了以“分管教學院長-教務處/研究生部/畢業后培訓部-科室教學主任-科室實踐教學專職崗-住院總醫師”為管理模塊的多層次管理體系;同時為了明確教學常規運行工作與重點建設工作,理清教學主任、實踐教學專職教師、住院總醫師及相關帶教老師在教學工作中的職責并及時反饋臨床教學結果,持續落實臨床教學管理的有效合理實施,特對臨床晨交班工作進行優化調整,創新性引入教學晨交班,充分發揮臨床晨交班在臨床教學過程中的能動性,加強培育科室內的教學文化和育人氛圍,切實保障教學運行及質量。
綜合醫院中醫學科因特有的理論體系與臨床診療效果,需承擔各類學員的臨床教學工作,包括高職、大專、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層次,實習生、研究生/規培生、住院醫師、進修生等不同背景,專業類別多、學習時間不統一[11]。這要求臨床教學過程中“有教無類”地統一規范化管理,亦要求“因材施教”地分層教學[12]。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中醫學科同樣不僅要承擔本科實習生的基礎臨床教學,要負責本專業研究生/規培生的研究生學業培養,同時還要對不同背景的住院醫師/進修學員先進技術理念傳播。因此,本研究的教學晨交班針對綜合醫院中醫學科學習學員層次多、背景雜等特點,將不同類型學員進行分類,設計不同的臨床教學內容,及時預告每周的教學安排并反饋每周的教學結果。研究對比教學晨交班實施前后不同學員的主觀教學滿意度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對照組和觀察組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能力方面滿意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可能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及中醫/中西醫結合學科特色亞專業發展處于全國前列有關[13],醫院管理理念先進、人才儲備多樣、臨床診療先進及科研學術前沿,因此各學員對教學內容、方法及能力滿意度均較高[1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各層次學員對教學管理滿意度顯著提高,表明各學員對教學晨交班的管理理念認可。
客觀成績考核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各類學員出科總分、理論閉卷考試及教學活動參與度均高于對照組,該結果表明教學晨交班有助于提升各學員臨床教學參與度,提高理論知識掌握效果。但本研究發現教學晨交班對臨床過程性評定無顯著提升,這可能與臨床過程性評定設置內容相關,該過程性評定包含學員職業素養、臨床勝任能力及值班情況 3 個部分,該部分主要體現學員的臨床職業態度、主觀能動性以及臨床實踐操作,這需要在臨床執業過程中不斷提高,可能短期學習進修無法明顯提高該方面結果。
本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首先,實踐教學專職教師是本研究過程中最重要的臨床管理執行者,其脫產臨床工作,專職從事臨床教學工作,但在許多教學醫院尤其是中醫學科可能無法保證相關人員配置。第二,本研究為回顧性研究,未對其他潛在影響因素進行評估及控制,如不同學員背景臨床學習周期長短不一,可能無法保證其他因素對結果的影響。第三,由于本研究樣本量有限且學員背景層次多樣,本研究將研究生/規培生及住院醫師/進修生合并為臨床住院醫師,并沒有對這兩類學員進一步分層分析。因此,后續研究可考慮擴大樣本量,在有效控制潛在影響因素情況下,進一步驗證教學晨交班對綜合醫院中醫學科臨床教學的影響。
綜上所述,本研究在綜合醫院以教學晨交班形式將中醫學科臨床教學管理有機地融入到晨交班這一具有臨床醫師工作學習特色的環節中,進一步深化教學管理過程的落實,切實保障中醫學科臨床教學的合理有效開展,不斷提升中醫學科的臨床教學管理質量,提高中醫學科臨床教學成效。然而,對于這種新型臨床教學管理模式的研究仍需進一步進行評估,以確保其可行性及有效性,并在更廣泛的醫學教育中得到應用和推廣。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綜合醫院的中醫學科是中醫藥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綜合醫院發展中醫藥事業的主陣地[1]。中醫學科臨床教學既是培養醫學生臨床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又是提升綜合醫院服務能力和促進中醫藥學術傳承創新的重要過程[2]。但部分綜合醫院中醫學科存在缺乏專人管理、教學內容設計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問題,導致中醫學科臨床教學混亂、散漫,嚴重降低了教學質量[3]。因此,探索和改進綜合醫院中醫學科的臨床教學管理模式,提高中醫學科臨床教學質量,是中醫學科臨床教育面臨的重要問題[4]。晨交班制度是臨床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臨床低年級醫護的臨床知識與技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是臨床實踐必須嚴格遵守的醫療核心制度[5],但傳統的晨交班體系并未完全發揮臨床教學的先進作用[6]。本研究在臨床晨交班中加入教學晨交班,明確各崗位人員職責,落實臨床教學安排并及時反饋效果,持續落實臨床教學管理的有效合理實施,以探索教學晨交班對綜合醫院中醫學科臨床教學的影響。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及分組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中西醫結合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于 2023 年 10 月在醫療晨交班中加入教學晨交班。回顧性納入 2023 年 4 月—2024 年 3 月在中心臨床學習的所有實習生、研究生/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生(簡稱“規培生”)、住院醫師/進修生,其中 2023 年 4 月—9 月學員為對照組,2023 年 10 月—2024 年 3 月學員為觀察組。本研究經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生物醫學倫理審查委員會批準,批件號:2024 年審(896)號。
1.2 教學晨交班要求及內容
分管 3 類學員的教學主任、實踐教學專職教師、住院總醫師及相關帶教老師必須參與晨交班并完成相應任務。實踐教學專職教師應對科室教學晨交班相關人員出勤情況進行考核并記錄。教學晨交班包括日交班、周交班及月交班,分別由住院總醫師、實踐教學專職教師及教學主任進行,根據學員背景設計差異化教學安排。
1.2.1 日交班
教學日交班應在每日醫療晨交班后開展,由住院總醫師進行交班,交班內容包括:① 實習生:當日及下一個工作日安排,包括教學活動如臨床技能培訓、臨床小講課、教學查房的時間、地點、主要內容、授課教師、學生應到情況;② 研究生/規培生:當日及下一個工作日教學活動的時間、地點、參與人員等安排,如科室內的臨床小講課、教學查房、專業講座、讀書報告、開題報告、進展報告、研究生答辯等;③ 住院醫師/進修生:當日及下一個工作日的教學活動,如專業講座、讀書報告、教學查房、臨床小講課、疑難病案討論等。
1.2.2 周交班
每周的首個工作日開展教學周交班,由實踐教學專職教師進行交班,交班內容包括:① 實習生:本周全部實習教學活動安排(如時間、地點、主要內容、授課教師以及近期安排),本科教學通知及科室相關工作計劃;② 研究生/規培生:本周日常教學活動的時間、地點、參與人員安排,研究生特殊工作安排如開題報告、進展報告、畢業答辯等;③ 住院醫師/進修生:上周教學活動開展及學員參與情況,本周各類教學活動安排;④ 學員總情況:上周不同學員出科人數、年級專業、考核情況(如有不及格需通報原因),本周新入科學員人數、年級專業、分組情況、值班安排計劃等情況。
1.2.3 月交班
每月的首個工作日開展教學月交班,由教學主任進行交班,交班內容包括:① 實習生:總結上月科室的實習生教學總體情況,預告本月實習生教學安排、教研活動計劃、教學督導工作安排、學生教學效果和滿意度評價等;② 研究生/規培生:總結上月研究生/規培生教學活動的組織、參與人員反饋情況,預告本月的重點教學活動如研究生答辯相關工作、研究生招生安排、畢業季相關活動安排等,通報本月研究生/規培生思想動態和訴求;③ 住院醫師/進修生:上月住院醫師/進修生教學活動開展以及學員參與情況,預告本月各類教學活動安排;④ 學員總情況:匯總上月各類學員出入科情況,包含入科人員人數、時間、分組、值班安排、入科教育開展情況、出科/結業考核情況等。
1.2.4 監督考核管理
科室晨交班中教學晨交班工作納入教學質量考核,其具體開展情況將由各相應教學職能部門組織多形式的監督考核,如參與晨交班、教學活動旁聽、教學記錄核查等。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各級學員根據學習周期要求,分別完成 1~6 個月中心臨床學習,在完成學習時進行主觀問卷調查及客觀出科考核。
1.3.1 主觀問卷調查
臨床學習結束后的學員填寫主觀問卷調查,包括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能力及教學管理滿意度的主觀性評價,每個部分包含 1~5 分評分,其中 1 分表示非常不滿意,2 分表示較不滿意,3 分表示中規中矩,4 分表示較滿意,5 分表示非常滿意。具體內容如下:① 教學內容:知識點科學合理、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② 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新穎性、多樣性及學員參與性;③ 教學能力:知識儲備、解析水平、臨床實踐水平和科研水平前沿性;④ 教學管理:教學安排合理性、教學工作規范性及教學反饋健全性。
1.3.2 客觀考核成績
由于基礎知識水平及臨床工作角色定位不同,學習結束后將實習生與其他學員進行差異化考核,將研究生/規培生和住院醫師/進修生歸為臨床住院醫師類統一考核。分別對比對照組和觀察組中實習生及臨床住院醫生的客觀出科考核包括理論閉卷考試(占 40%)、過程性評定(帶教教師對學員的職業素養、臨床勝任能力及值班情況評定,占 40%)及教學活動參與度(占 2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20.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服從正態分布的連續變量用均數±標準差表示,不服從正態分布的連續變量用中位數(下四分位數,上四分位數)表示;根據正態性及方差齊性,組間比較采用 t 檢驗或 Mann-Whitney U 檢驗,對于主觀調查結果和客觀考核成績計算均數差或中位數差及其 95% 置信區間(confidence interval, CI)。定性資料用頻數和/或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χ2 檢驗。雙側檢驗水準 α=0.05。
2 結果
2.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共納入學員 220 名,對照組實習生 57 名,臨床住院醫師 49 名;觀察組實習生 78 名,臨床住院醫師 36 名。兩組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2.2 兩組學員的主觀問卷調查結果比較
對教學滿意度主觀調查分析,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實習生和臨床住院醫師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能力 3 個方面滿意度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教學管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學員的客觀考核成績比較
在客觀考核方面,觀察組實習生出科考核總分高于對照組(P<0.001),進一步考核分項分析顯示,觀察組在理論閉卷考試(P<0.001)及教學活動參與度(P<0.001)上高于對照組,而臨床過程性評定方面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229)。同樣,臨床住院醫師出科考核分析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總分、理論閉卷考試及教學活動參與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而臨床過程性評定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68)。具體見表3。

3 討論
發展綜合醫院中醫學科,培養“中西醫復合型人才”,推動中西醫并重和中西醫的有機融合,是國家推進“開展中西醫協同攻關,形成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醫療格局的重要環節[7],這就要求切實加強臨床教學,多方面、多層次及多維度協調創新發展[8]。隨著中醫學/中西醫結合醫學的發展,目前綜合醫院尤其是教學醫院已在實踐中儲備了一批掌握中西醫知識的師資力量,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不斷進步,但仍存在比較嚴重的臨床教學管理弱勢,如制度不健全、重視度不足、管理不合理等[7, 9]。因此,提高中醫學科臨床教學管理質量,有助于進一步提升中醫學科教學質量[10]。
為了進一步規范教學管理制度,設置專職管理人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建立了以“分管教學院長-教務處/研究生部/畢業后培訓部-科室教學主任-科室實踐教學專職崗-住院總醫師”為管理模塊的多層次管理體系;同時為了明確教學常規運行工作與重點建設工作,理清教學主任、實踐教學專職教師、住院總醫師及相關帶教老師在教學工作中的職責并及時反饋臨床教學結果,持續落實臨床教學管理的有效合理實施,特對臨床晨交班工作進行優化調整,創新性引入教學晨交班,充分發揮臨床晨交班在臨床教學過程中的能動性,加強培育科室內的教學文化和育人氛圍,切實保障教學運行及質量。
綜合醫院中醫學科因特有的理論體系與臨床診療效果,需承擔各類學員的臨床教學工作,包括高職、大專、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層次,實習生、研究生/規培生、住院醫師、進修生等不同背景,專業類別多、學習時間不統一[11]。這要求臨床教學過程中“有教無類”地統一規范化管理,亦要求“因材施教”地分層教學[12]。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中醫學科同樣不僅要承擔本科實習生的基礎臨床教學,要負責本專業研究生/規培生的研究生學業培養,同時還要對不同背景的住院醫師/進修學員先進技術理念傳播。因此,本研究的教學晨交班針對綜合醫院中醫學科學習學員層次多、背景雜等特點,將不同類型學員進行分類,設計不同的臨床教學內容,及時預告每周的教學安排并反饋每周的教學結果。研究對比教學晨交班實施前后不同學員的主觀教學滿意度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對照組和觀察組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能力方面滿意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可能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及中醫/中西醫結合學科特色亞專業發展處于全國前列有關[13],醫院管理理念先進、人才儲備多樣、臨床診療先進及科研學術前沿,因此各學員對教學內容、方法及能力滿意度均較高[1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各層次學員對教學管理滿意度顯著提高,表明各學員對教學晨交班的管理理念認可。
客觀成績考核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各類學員出科總分、理論閉卷考試及教學活動參與度均高于對照組,該結果表明教學晨交班有助于提升各學員臨床教學參與度,提高理論知識掌握效果。但本研究發現教學晨交班對臨床過程性評定無顯著提升,這可能與臨床過程性評定設置內容相關,該過程性評定包含學員職業素養、臨床勝任能力及值班情況 3 個部分,該部分主要體現學員的臨床職業態度、主觀能動性以及臨床實踐操作,這需要在臨床執業過程中不斷提高,可能短期學習進修無法明顯提高該方面結果。
本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首先,實踐教學專職教師是本研究過程中最重要的臨床管理執行者,其脫產臨床工作,專職從事臨床教學工作,但在許多教學醫院尤其是中醫學科可能無法保證相關人員配置。第二,本研究為回顧性研究,未對其他潛在影響因素進行評估及控制,如不同學員背景臨床學習周期長短不一,可能無法保證其他因素對結果的影響。第三,由于本研究樣本量有限且學員背景層次多樣,本研究將研究生/規培生及住院醫師/進修生合并為臨床住院醫師,并沒有對這兩類學員進一步分層分析。因此,后續研究可考慮擴大樣本量,在有效控制潛在影響因素情況下,進一步驗證教學晨交班對綜合醫院中醫學科臨床教學的影響。
綜上所述,本研究在綜合醫院以教學晨交班形式將中醫學科臨床教學管理有機地融入到晨交班這一具有臨床醫師工作學習特色的環節中,進一步深化教學管理過程的落實,切實保障中醫學科臨床教學的合理有效開展,不斷提升中醫學科的臨床教學管理質量,提高中醫學科臨床教學成效。然而,對于這種新型臨床教學管理模式的研究仍需進一步進行評估,以確保其可行性及有效性,并在更廣泛的醫學教育中得到應用和推廣。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