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皮采鑫, 李潔, 袁懷紅. 多囊腎病患者維持性血液透析應用甲磺酸萘莫司他的預見性護理一例. 華西醫學, 2024, 39(10): 1670-1672. doi: 10.7507/1002-0179.202406087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華西醫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病例介紹 患者,女,52 歲,因“發現血肌酐升高 4 年余,發現血尿 2+ d”于 2024 年 1 月 29 日收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以下簡稱“我院”)腎臟內科住院治療。自訴入院前 2+ d,無明顯誘因出現小腹、腰部疼痛,遂即小便發現全程血尿,呈鮮紅色,約 4 次/24 h、100 mL/次,伴尿痛,便后緩解。患者 4 年前因“腰背部疼痛”檢查發現多囊腎病、多囊肝病,自訴在腹腔鏡下行“多囊腎病手術”(具體不詳),予藥物清除毒素,延緩腎功能進展等治療。2022 年 3 月 14 日查肌酐升高至 966 μmol/L 確診為慢性腎臟病 5 期,2022 年 3 月 30 日于我院行右頸內靜脈帶 cuff 導管置入術,手術順利,后給予 3 次/周的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3+個月前因 cuff 導管血流量下降就診,行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下中心靜脈造影+cuff 導管更換術,后再次出現 cuff 導管血流量下降收入本院腎臟內科,于 2023 年 11 月 20 日行 DSA 下中心靜脈造影+cuff 導管更換術。術后 cuff 導管流量正常。2022 年 4 月 7 日、2023 年 11 月 29 日分別行右、左前臂動靜脈內瘺成形術,術后均未觸及血管雜音。患者入院時意識清楚,體溫 36℃,心率 91 次/min,呼吸 18 次/min,血壓 140/105 mm Hg(1 mm Hg=0.133 kPa)。入院體格檢查:雙肺叩診呈清音,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干濕啰音,心界正常,心律齊,雙下肢無水腫,右頸部 cuff 導管在位。輔助檢查示:尿素 15.9 mmol /L,肌酐 743 μmol/L,估算腎小球濾過率 4.95 mL/(min·1.73 m3);血常規:血紅蛋白 88 g/L,血小板計數 121×109/L,白細胞計數 3.73×109/L;D-二聚體 0.78 μg/L;尿沉渣鏡檢,尿液分析:隱血 330(3+)Cell/μL,紅細胞 1 075/μL,紅細胞(高倍視野)每高倍鏡下 194 個。真菌涂片檢查:涂片革蘭染色見較多 G+鏈球菌(+++);女性泌尿系彩色多普勒超聲:雙側腎臟形態失常,體積明顯增大,雙腎較大約 6.2 cm×5.7 cm,左腎較大約 4.8 cm×3.2 cm,上述結節及團塊邊界清楚,形態規則,部分囊內透聲差,內未見確切血流信號。影像學檢查:CT 全腹部普通掃描:雙腎及肝臟多發囊腫,部分囊腫為高密度,雙腎多發鈣化灶;右側腎上限區域結節(2.7 cm×2.1 cm),盆腔少量積液:回盲部憩室。入院診斷為:① 多囊腎病出血;② 慢性腎臟病 5 期;③ 肺部感染;④ 腎性貧血。患者維持血液透析頻率為 3 次/周,4 h/次。入院予以止血、血液透析、降壓、止咳、抗感染等對癥治療;2024 年 1 月 29 日行血液透析無肝素透析 3 h,計劃超濾為 1 000 mL,每 30 分鐘予 0.9%氯化鈉注射液預沖管路,透析至 2 h 30 min 時,監測靜脈壓升高至 225 mm Hg,機顯超濾為 1 250 mL,補液總量為 400 mL,遵醫囑予提前下機,護送離開血透室。經腎臟內科、血液透析室醫生綜合評估后,抗凝劑由低分子肝素抗改用甲磺酸萘莫司他(nafamostat mesylate, NM)以避免加重出血;超濾 700~1 300 mL,血流量 220~240 mL/min,肝素鈉注射液 2 支(每支 2 mL/支,共 12 500 U)透析后封管,人促紅素注射液靜脈注射治療腎性貧血。此外,考慮患者病程較長、出血風險大、因對 NM 的使用存在知識缺乏而存在焦慮、恐懼情緒。在該患者維持性血液透析出血期的護理中,改用 NM 抗凝劑的同時采用預見性護理模式,提前識別可能出現的健康問題。護理措施如下:① 患者及環境準備。通過“先預防后治療”的理念,制定預見性護理程序。② 血管通路管理。根據 NM 藥物特性,更改常規預沖管路方式。③ 全程精準監測透析過程,保障血液透析質量安全。④ 實施個體化的健康教育,以一對一的教育模式滿足患者的特殊需求,提升患者的健康素養和自我護理能力,樹立治療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治療期間,患者安全地接受血液透析治療并維持相對穩定的健康狀態。經治療,患者病情平穩,無肉眼血尿,于 2024 年 2 月 9 日出院。
討論 多囊腎病的腎臟表現包括急性、慢性疼痛、血尿、囊腫感染等,有 50%~70%的患者最終進展為終末期腎病[1-2]。在導致終末期腎病的病因中,多囊腎病位居第 4 位,僅次于糖尿病、高血壓和腎小球腎炎[3]。約 15%的多囊腎病患者選擇接受血液透析治療,而 35%~50%的多囊腎病患者會出現間歇性血尿[4]。在進行血液透析時,使用肝素抗凝劑對于保持透析通路暢通,確保透析器中血液流動非常重要,臨床常用的抗凝方法包括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目前還沒有確鑿的證據表明,伴終末期腎病的多囊腎病患者需要接受特殊抗凝治療;在臨床實踐中,通常會避免在囊腫出血出現肉眼血尿的時候使用肝素[5]。然而,無肝素抗凝透析治療可以降低透析管路紅細胞及血小板黏附增加的風險[6],但限制了透析時間為 3 h,并且需要重復使用生理鹽水對管路及濾器進行沖洗,增長了患者的超濾量,同時也提高了血流動力不穩定患者的透析風險。如果透析器出現凝血,需要更換管路濾器甚至提前終止治療,導致患者的血細胞殘留丟失和透析效果不充分[7]。
NM 是一種新型抗凝藥物,由日本煙草公司研發,屬于非肽類蛋白酶抑制劑,通過抑制多種酶的活性實現抗凝作用[8]。在我國,NM 在維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出血的病例中應用較為罕見。自 1989 年在日本上市以來,NM 已在日本廣泛作為血液透析中處理出血或凝血障礙患者的抗凝藥物[9]。在我國,《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抗凝管理指南》[10]提到可在出血高危患者中應用該藥物。然而《血液凈化標準操作規程 2021》[11]中的抗凝方案并沒有對 NM 抗凝進行相關的闡述。已有多項臨床研究發現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特性、有效的抗凝活性、高體內清除率、短半衰期、安全性高以及出血并發癥少等特點,被認為是理想的抗凝劑[9,12-13]。然而,除了藥物治療方面的考慮外,患者的心理和經濟壓力也需要重視,盡管 NM 在抗凝方面有諸多優點,但其價格相對較高,治療成本高于其他可在醫保目錄內找到的抗凝劑[14]。由于血液透析需要頻繁進行,且藥物費用昂貴,患者及家屬可能會面臨巨大的經濟壓力。因此,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相關的教育和心理支持顯得尤為重要,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疾病與治療方案,從而更好地應對治療過程的種種挑戰[15]。
預見性護理是一種醫療護理理念,指護理人員對患者病情進行全方位評估和個體分析后,能夠提前洞察和干預可能存在的護理問題和危險因素,在實施護理過程中,結合醫學護理知識和臨床經驗,明確護理重點,并預先規劃相應的防范措施[16]。研究表明,針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這種護理模式有助于減輕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降低患者在透析期間出現低血壓等不良反應的風險,并確保患者能獲得足夠的營養,從而提高營養水平[17]。通過這種前瞻性的護理干預,可有效地減少患者面臨危險的潛在風險,進而提升護理質量水平。
預見性護理的具體應用包括 4 個方面。① 患者及環境準備。制定預見性護理程序,通過“先預防后治療”的理念,從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精神層面評估患者。針對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等信息建立健康宣教檔案資料;傾聽患者心聲,邀請患者填寫抑郁問卷;分析患者血壓、體重、腎功能、出血等指標檢查,預見性識別其潛在風險和問題,主要包括:A. 體液失衡;B. 疼痛;C. 營養失調:低于機體需要量;D. 知識缺乏;E. 恐懼。綜合評估患者的病情,針對患者出現的護理問題,醫護一體決策對應的護理方式。此外,在環境方面,通過保持透析室治療環境的整潔,清潔和消毒治療設備及表面,來減少細菌和病毒的傳播風險;同時,透析前核查透析機器和管路的功能,以避免因設備故障引發的治療延誤或并發癥。
② 血管通路管理。根據 NM 藥物特性,更改常規預沖管路方式。透析預充管路是在開始透析治療之前對透析機器和管路進行清洗和準備的過程。旨在確保透析用物的清潔衛生,避免感染和并發癥的發生。規范沖洗透析管路以避免透析管路出現凝血。在治療開始前,確保透析機器和管路的完好無損,充分預充管路:將透析器翻轉,首先使用 0.9%氯化鈉注射液 500 mL 以 100 mL/min 速度預沖體外循環回路,使透析器動脈端朝下向上排盡氣體,并連接透析旁路,排盡動脈和靜脈壺的空氣,再次翻轉透析器,保持動脈端向上,并將泵速調整為 200 mL/min,進行膜外排氣,確保透析器膜充分濕化。0.9%氯化鈉注射液預沖管路后,將 NM 100 mg+5%葡萄糖注射液 20 mL 完全溶解后配制為 NM 稀釋液 20 mL,取已按溶解方法配置好的 NM 稀釋液 4 mL 注入 0.9%氯化鈉注射液 500 mL 中,密閉式預沖體外循環管路 15~20 min,剩余已按溶解方法配置好的 NM 稀釋液 16 mL 連接透析機微量泵備用。預充完畢后檢查管路是否有漏水、氣泡,并確保所有連接處緊固牢靠,以確保治療順利進行。嚴格遵照血液凈化標準操作規程(2021 版)[11]完成中心靜脈導管護理,避免感染和血栓形成,確保通路通暢。
③ 全程精準透析護理。血液透析上機連接體外循環過程中,引血血流量調整為 50~100 mL/min,避免引血過快造成休克。體外循環開始后,將 NM 稀釋液以 4 mL/h 微量泵持續泵入體外循環回路。調整血流量為 220~240 mL/min,設置治療參數:透析速率、超濾量、透析時間等。確保 cuff 管連接、固定的有效性,以高舉平抬法妥善固定透析管路,膠布雙重固定透析管路,避免漏血、空氣進入管路或血管通路打折,導致血流量不足,進而引起血栓形成或透析通路凝血[18]。透析期間每隔 1 h 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監測機器超濾參數、靜脈壓、跨膜壓等變化,觀察管路凝血情況,透析器顏色有無變深、血液發黑,管路變硬。實時監測 NM 微量泵泵入通暢,觀察抗凝藥物 NM 不良反應,例如:過敏、休克、出血、高鉀血癥等。
透析治療結束后,從靜脈壺緩慢推注靜脈用藥人促紅素注射液,避免因推注過快將靜脈壺的血塊掉入壺底,引起血栓栓塞;回血完畢后,立即以脈沖式推注生理鹽水,彈丸式推注肝素鈉封管,防止血栓形成。回血完畢后檢查是否存在透析器凝血、血管路凝血。
④ 精準護理健康教育。重點對患者進行個體化的健康教育,以一對一的教育模式滿足患者的特殊需求,幫助他們理解疾病的本質、治療的原理以及日常生活需要注意的事項。例如:囑咐患者臥床安靜休息、減少活動,透析后由醫院專人輪椅護送回病房,以避免情緒波動、活動引起囊腫破裂出血的風險。同時,對患者的飲食進行了詳細的指導[19],建議他們透析前避免過度飲食,遵循低鹽低脂、高蛋白的飲食原則,并避免攝入高鉀、高磷食物,以控制血壓和體液、電解質平衡。除了身體健康管理,還需注重患者心理健康的關懷,聆聽患者心聲,針對患者因血尿引起的焦慮和恐懼可進行心理健康宣教[20],鼓勵患者患者積極表達情緒,給予情感支持;用簡單明了的方式分享成功的案例,讓患者及家屬了解疾病的起因、發展過程以及治療計劃,從而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逐步提升患者的健康素養和自我護理能力,樹立治療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另外,應強調患者家庭和社會支持的重要性,這將有助于他們更好地應對疾病的挑戰,并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
該例患者在使用 NM 抗凝的治療期間未增加出血風險,且沒有出現消化道癥狀,如惡心、嘔吐等;同時,未觀察到嚴重不良反應,如休克、過敏癥狀或高鉀血癥等;并且未發生動、靜脈壺和透析器 2 級以上凝血情況。在接受 NM 抗凝方案治療后,患者血壓保持穩定,血尿逐日變淡至無肉眼血尿,透析充分性提升,并且未出現透析并發癥。患者病情明顯好轉后予出院,患者滿意度和生存質量[21]明顯提高。
綜上,在患者的整個透析過程中應用預見性護理干預,加強和提高了發現患者存在和潛在護理問題的能力。這種模式不是被動地執行醫囑,而是根據疾病的發展規律和臨床表現,對患者各層面進行綜合考慮,主動對其進行評估和關懷。目前 NM 作為維持性血液透析抗凝劑的臨床研究相對有限。因此,針對該藥的治療和護理需要積累更多的臨床經驗并持續觀察和總結 NM 的療效特點以及可能的不良反應。這將為各個透析中心提供寶貴的參考和支持,幫助優化治療措施,提高患者護理水平。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病例介紹 患者,女,52 歲,因“發現血肌酐升高 4 年余,發現血尿 2+ d”于 2024 年 1 月 29 日收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以下簡稱“我院”)腎臟內科住院治療。自訴入院前 2+ d,無明顯誘因出現小腹、腰部疼痛,遂即小便發現全程血尿,呈鮮紅色,約 4 次/24 h、100 mL/次,伴尿痛,便后緩解。患者 4 年前因“腰背部疼痛”檢查發現多囊腎病、多囊肝病,自訴在腹腔鏡下行“多囊腎病手術”(具體不詳),予藥物清除毒素,延緩腎功能進展等治療。2022 年 3 月 14 日查肌酐升高至 966 μmol/L 確診為慢性腎臟病 5 期,2022 年 3 月 30 日于我院行右頸內靜脈帶 cuff 導管置入術,手術順利,后給予 3 次/周的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3+個月前因 cuff 導管血流量下降就診,行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下中心靜脈造影+cuff 導管更換術,后再次出現 cuff 導管血流量下降收入本院腎臟內科,于 2023 年 11 月 20 日行 DSA 下中心靜脈造影+cuff 導管更換術。術后 cuff 導管流量正常。2022 年 4 月 7 日、2023 年 11 月 29 日分別行右、左前臂動靜脈內瘺成形術,術后均未觸及血管雜音。患者入院時意識清楚,體溫 36℃,心率 91 次/min,呼吸 18 次/min,血壓 140/105 mm Hg(1 mm Hg=0.133 kPa)。入院體格檢查:雙肺叩診呈清音,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干濕啰音,心界正常,心律齊,雙下肢無水腫,右頸部 cuff 導管在位。輔助檢查示:尿素 15.9 mmol /L,肌酐 743 μmol/L,估算腎小球濾過率 4.95 mL/(min·1.73 m3);血常規:血紅蛋白 88 g/L,血小板計數 121×109/L,白細胞計數 3.73×109/L;D-二聚體 0.78 μg/L;尿沉渣鏡檢,尿液分析:隱血 330(3+)Cell/μL,紅細胞 1 075/μL,紅細胞(高倍視野)每高倍鏡下 194 個。真菌涂片檢查:涂片革蘭染色見較多 G+鏈球菌(+++);女性泌尿系彩色多普勒超聲:雙側腎臟形態失常,體積明顯增大,雙腎較大約 6.2 cm×5.7 cm,左腎較大約 4.8 cm×3.2 cm,上述結節及團塊邊界清楚,形態規則,部分囊內透聲差,內未見確切血流信號。影像學檢查:CT 全腹部普通掃描:雙腎及肝臟多發囊腫,部分囊腫為高密度,雙腎多發鈣化灶;右側腎上限區域結節(2.7 cm×2.1 cm),盆腔少量積液:回盲部憩室。入院診斷為:① 多囊腎病出血;② 慢性腎臟病 5 期;③ 肺部感染;④ 腎性貧血。患者維持血液透析頻率為 3 次/周,4 h/次。入院予以止血、血液透析、降壓、止咳、抗感染等對癥治療;2024 年 1 月 29 日行血液透析無肝素透析 3 h,計劃超濾為 1 000 mL,每 30 分鐘予 0.9%氯化鈉注射液預沖管路,透析至 2 h 30 min 時,監測靜脈壓升高至 225 mm Hg,機顯超濾為 1 250 mL,補液總量為 400 mL,遵醫囑予提前下機,護送離開血透室。經腎臟內科、血液透析室醫生綜合評估后,抗凝劑由低分子肝素抗改用甲磺酸萘莫司他(nafamostat mesylate, NM)以避免加重出血;超濾 700~1 300 mL,血流量 220~240 mL/min,肝素鈉注射液 2 支(每支 2 mL/支,共 12 500 U)透析后封管,人促紅素注射液靜脈注射治療腎性貧血。此外,考慮患者病程較長、出血風險大、因對 NM 的使用存在知識缺乏而存在焦慮、恐懼情緒。在該患者維持性血液透析出血期的護理中,改用 NM 抗凝劑的同時采用預見性護理模式,提前識別可能出現的健康問題。護理措施如下:① 患者及環境準備。通過“先預防后治療”的理念,制定預見性護理程序。② 血管通路管理。根據 NM 藥物特性,更改常規預沖管路方式。③ 全程精準監測透析過程,保障血液透析質量安全。④ 實施個體化的健康教育,以一對一的教育模式滿足患者的特殊需求,提升患者的健康素養和自我護理能力,樹立治療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治療期間,患者安全地接受血液透析治療并維持相對穩定的健康狀態。經治療,患者病情平穩,無肉眼血尿,于 2024 年 2 月 9 日出院。
討論 多囊腎病的腎臟表現包括急性、慢性疼痛、血尿、囊腫感染等,有 50%~70%的患者最終進展為終末期腎病[1-2]。在導致終末期腎病的病因中,多囊腎病位居第 4 位,僅次于糖尿病、高血壓和腎小球腎炎[3]。約 15%的多囊腎病患者選擇接受血液透析治療,而 35%~50%的多囊腎病患者會出現間歇性血尿[4]。在進行血液透析時,使用肝素抗凝劑對于保持透析通路暢通,確保透析器中血液流動非常重要,臨床常用的抗凝方法包括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目前還沒有確鑿的證據表明,伴終末期腎病的多囊腎病患者需要接受特殊抗凝治療;在臨床實踐中,通常會避免在囊腫出血出現肉眼血尿的時候使用肝素[5]。然而,無肝素抗凝透析治療可以降低透析管路紅細胞及血小板黏附增加的風險[6],但限制了透析時間為 3 h,并且需要重復使用生理鹽水對管路及濾器進行沖洗,增長了患者的超濾量,同時也提高了血流動力不穩定患者的透析風險。如果透析器出現凝血,需要更換管路濾器甚至提前終止治療,導致患者的血細胞殘留丟失和透析效果不充分[7]。
NM 是一種新型抗凝藥物,由日本煙草公司研發,屬于非肽類蛋白酶抑制劑,通過抑制多種酶的活性實現抗凝作用[8]。在我國,NM 在維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出血的病例中應用較為罕見。自 1989 年在日本上市以來,NM 已在日本廣泛作為血液透析中處理出血或凝血障礙患者的抗凝藥物[9]。在我國,《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抗凝管理指南》[10]提到可在出血高危患者中應用該藥物。然而《血液凈化標準操作規程 2021》[11]中的抗凝方案并沒有對 NM 抗凝進行相關的闡述。已有多項臨床研究發現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特性、有效的抗凝活性、高體內清除率、短半衰期、安全性高以及出血并發癥少等特點,被認為是理想的抗凝劑[9,12-13]。然而,除了藥物治療方面的考慮外,患者的心理和經濟壓力也需要重視,盡管 NM 在抗凝方面有諸多優點,但其價格相對較高,治療成本高于其他可在醫保目錄內找到的抗凝劑[14]。由于血液透析需要頻繁進行,且藥物費用昂貴,患者及家屬可能會面臨巨大的經濟壓力。因此,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相關的教育和心理支持顯得尤為重要,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疾病與治療方案,從而更好地應對治療過程的種種挑戰[15]。
預見性護理是一種醫療護理理念,指護理人員對患者病情進行全方位評估和個體分析后,能夠提前洞察和干預可能存在的護理問題和危險因素,在實施護理過程中,結合醫學護理知識和臨床經驗,明確護理重點,并預先規劃相應的防范措施[16]。研究表明,針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這種護理模式有助于減輕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降低患者在透析期間出現低血壓等不良反應的風險,并確保患者能獲得足夠的營養,從而提高營養水平[17]。通過這種前瞻性的護理干預,可有效地減少患者面臨危險的潛在風險,進而提升護理質量水平。
預見性護理的具體應用包括 4 個方面。① 患者及環境準備。制定預見性護理程序,通過“先預防后治療”的理念,從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精神層面評估患者。針對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等信息建立健康宣教檔案資料;傾聽患者心聲,邀請患者填寫抑郁問卷;分析患者血壓、體重、腎功能、出血等指標檢查,預見性識別其潛在風險和問題,主要包括:A. 體液失衡;B. 疼痛;C. 營養失調:低于機體需要量;D. 知識缺乏;E. 恐懼。綜合評估患者的病情,針對患者出現的護理問題,醫護一體決策對應的護理方式。此外,在環境方面,通過保持透析室治療環境的整潔,清潔和消毒治療設備及表面,來減少細菌和病毒的傳播風險;同時,透析前核查透析機器和管路的功能,以避免因設備故障引發的治療延誤或并發癥。
② 血管通路管理。根據 NM 藥物特性,更改常規預沖管路方式。透析預充管路是在開始透析治療之前對透析機器和管路進行清洗和準備的過程。旨在確保透析用物的清潔衛生,避免感染和并發癥的發生。規范沖洗透析管路以避免透析管路出現凝血。在治療開始前,確保透析機器和管路的完好無損,充分預充管路:將透析器翻轉,首先使用 0.9%氯化鈉注射液 500 mL 以 100 mL/min 速度預沖體外循環回路,使透析器動脈端朝下向上排盡氣體,并連接透析旁路,排盡動脈和靜脈壺的空氣,再次翻轉透析器,保持動脈端向上,并將泵速調整為 200 mL/min,進行膜外排氣,確保透析器膜充分濕化。0.9%氯化鈉注射液預沖管路后,將 NM 100 mg+5%葡萄糖注射液 20 mL 完全溶解后配制為 NM 稀釋液 20 mL,取已按溶解方法配置好的 NM 稀釋液 4 mL 注入 0.9%氯化鈉注射液 500 mL 中,密閉式預沖體外循環管路 15~20 min,剩余已按溶解方法配置好的 NM 稀釋液 16 mL 連接透析機微量泵備用。預充完畢后檢查管路是否有漏水、氣泡,并確保所有連接處緊固牢靠,以確保治療順利進行。嚴格遵照血液凈化標準操作規程(2021 版)[11]完成中心靜脈導管護理,避免感染和血栓形成,確保通路通暢。
③ 全程精準透析護理。血液透析上機連接體外循環過程中,引血血流量調整為 50~100 mL/min,避免引血過快造成休克。體外循環開始后,將 NM 稀釋液以 4 mL/h 微量泵持續泵入體外循環回路。調整血流量為 220~240 mL/min,設置治療參數:透析速率、超濾量、透析時間等。確保 cuff 管連接、固定的有效性,以高舉平抬法妥善固定透析管路,膠布雙重固定透析管路,避免漏血、空氣進入管路或血管通路打折,導致血流量不足,進而引起血栓形成或透析通路凝血[18]。透析期間每隔 1 h 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監測機器超濾參數、靜脈壓、跨膜壓等變化,觀察管路凝血情況,透析器顏色有無變深、血液發黑,管路變硬。實時監測 NM 微量泵泵入通暢,觀察抗凝藥物 NM 不良反應,例如:過敏、休克、出血、高鉀血癥等。
透析治療結束后,從靜脈壺緩慢推注靜脈用藥人促紅素注射液,避免因推注過快將靜脈壺的血塊掉入壺底,引起血栓栓塞;回血完畢后,立即以脈沖式推注生理鹽水,彈丸式推注肝素鈉封管,防止血栓形成。回血完畢后檢查是否存在透析器凝血、血管路凝血。
④ 精準護理健康教育。重點對患者進行個體化的健康教育,以一對一的教育模式滿足患者的特殊需求,幫助他們理解疾病的本質、治療的原理以及日常生活需要注意的事項。例如:囑咐患者臥床安靜休息、減少活動,透析后由醫院專人輪椅護送回病房,以避免情緒波動、活動引起囊腫破裂出血的風險。同時,對患者的飲食進行了詳細的指導[19],建議他們透析前避免過度飲食,遵循低鹽低脂、高蛋白的飲食原則,并避免攝入高鉀、高磷食物,以控制血壓和體液、電解質平衡。除了身體健康管理,還需注重患者心理健康的關懷,聆聽患者心聲,針對患者因血尿引起的焦慮和恐懼可進行心理健康宣教[20],鼓勵患者患者積極表達情緒,給予情感支持;用簡單明了的方式分享成功的案例,讓患者及家屬了解疾病的起因、發展過程以及治療計劃,從而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逐步提升患者的健康素養和自我護理能力,樹立治療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另外,應強調患者家庭和社會支持的重要性,這將有助于他們更好地應對疾病的挑戰,并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
該例患者在使用 NM 抗凝的治療期間未增加出血風險,且沒有出現消化道癥狀,如惡心、嘔吐等;同時,未觀察到嚴重不良反應,如休克、過敏癥狀或高鉀血癥等;并且未發生動、靜脈壺和透析器 2 級以上凝血情況。在接受 NM 抗凝方案治療后,患者血壓保持穩定,血尿逐日變淡至無肉眼血尿,透析充分性提升,并且未出現透析并發癥。患者病情明顯好轉后予出院,患者滿意度和生存質量[21]明顯提高。
綜上,在患者的整個透析過程中應用預見性護理干預,加強和提高了發現患者存在和潛在護理問題的能力。這種模式不是被動地執行醫囑,而是根據疾病的發展規律和臨床表現,對患者各層面進行綜合考慮,主動對其進行評估和關懷。目前 NM 作為維持性血液透析抗凝劑的臨床研究相對有限。因此,針對該藥的治療和護理需要積累更多的臨床經驗并持續觀察和總結 NM 的療效特點以及可能的不良反應。這將為各個透析中心提供寶貴的參考和支持,幫助優化治療措施,提高患者護理水平。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