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關節外科與運動醫學科(遼寧大連 11600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總結反肩關節置換術(reverse total shoulder arthroplasty,RTSA)療效的影響因素,以期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廣泛查閱國內外RTSA相關研究文獻,從手術技術、肌肉情況、患者一般狀況及其心理預期與生活方式方面總結可能影響療效的因素。結果  對于手術技術,不同手術入路各有優勢;肩胛盂切跡、骨長入不良、骨吸收增加與感染均會導致關節盂假體松動,肱骨側假體頸干角與后傾角分別影響著肩胛盂切跡的發生與術后關節內、外旋活動范圍。對于肌肉情況,小圓肌與三角肌質量對術后關節穩定有重要影響,適度增加三角肌張力可以改善術后關節活動度,術中縫合修復肩胛下肌腱可以改善關節疼痛、功能、活動范圍和力量。對于患者一般情況,性別、年齡、身體質量指數均與術后關節功能與并發癥發生有關,且不同職業與術后運動水平也會影響效果。退行性病變嚴重、術前功能較差、病程較長的患者對手術期望更低,對療效滿意度更高;不良生活方式會對療效產生消極影響。結論  RTSA的療效與手術技術、肌肉情況、患者一般狀況及其心理預期、生活方式有關。術者應選擇頸干角較小的肱骨側假體以及較大的肩盂球并下移下傾放置,選擇合適的手術入路配合引流消滅死腔以降低感染風險,術后患者應避免產生較高前后剪切力的活動,避免關節盂假體松動。此外,肱骨側假體后傾角設計為10°~20° 使術后關節內旋與外旋范圍獲得最佳平衡,保持合適三角肌張力以維持關節穩定與良好活動度,術中推薦縫合肩胛下肌腱。

引用本文: 劉學淼, 劉超, 栗智, 田康, 李杰. 反肩關節置換術的療效影響因素.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24, 38(2): 211-217. doi: 10.7507/1002-1892.202310088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可吸收支架負載外泌體方法研究
  • 下一篇

    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早期疼痛管理的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