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骨傷科(南京 210029);
  • 2. 常州市中醫醫院骨傷科(江蘇常州 213004);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探究人工智能術前規劃系統(AIHIP 系統)輔助髖關節翻修手術的早期療效。方法  回顧分析 2019 年 6月—2023年3月收治且符合選擇標準的22例(23髖)髖關節翻修患者臨床資料。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齡 44~90歲,平均 69.7 歲。初次翻修19髖,2次翻修3髖,3次翻修1髖。翻修原因:假體松動12髖,髖臼杯松動4髖,骨溶解3髖,髖臼脫位2髖,術后感染1髖,假體磨損1髖。Paprosky髖臼骨缺損分期:ⅡA期6髖,ⅡB期9髖,ⅡC期4髖,ⅢA期3髖,ⅢB期1髖。記錄患者更換假體型號、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下地情況等,以及術后感染、骨折、假體松動等不良事件發生情況。術前、術后1周及6個月采用 Harris評分評價患肢功能,比較術前及術后6個月髖關節活動度。 結果  患者手術時間 85~510 min,平均 241.8 min;住院時間 7~35 d,平均 15.2 d;脫離助行器時間 2~108 d,平均42.2 d。22例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8~53個月,平均21.7個月。除1例患者術后出現大腿血腫、1髖發生髖關節脫位外,余患者均無假體松動、感染等不良事件發生。術后髖臼杯型號匹配程度為完全匹配22髖,不匹配1髖(+2號),匹配率95.65%;股骨柄型號匹配程度為完全匹配22例髖、一般匹配1髖(–1號),匹配率100%。術后1周及6個月 Harris 評分分別為(55.3±9.8)分和(89.6±7.2)分,較術前(33.0±8.6)分顯著改善(P<0.05),術后6個月較1周時進一步改善(P<0.05);術后6個月根據Harris 評分評價患者髖關節功能,獲良21髖、中2髖,可滿足日常生活需求。術后6個月髖關節活動度為(111.09±10.11)°,與術前(79.13±18.50)°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269,P<0.001)。結論  AIHIP 系統輔助治療THA術后翻修患者,可提升翻修手術的精準性,降低手術難度,患者術后恢復效果好,早期療效滿意。

引用本文: 朱家慶, 孫家豪, 劉金柱, 馬博聞, 張馳宇, 張超, 夏天衛, 沈計榮. 人工智能術前規劃系統輔助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后翻修手術的療效研究.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24, 38(4): 455-460. doi: 10.7507/1002-1892.202312099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膝關節單髁置換術中單次與連續收肌管阻滯聯合局部浸潤麻醉前瞻性對比研究
  • 下一篇

    X線透視下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臼杯假體覆蓋率評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