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關節外科(廣州 510120);
  • 2.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麻醉科(廣州 510120);
  • 3. 佛山中醫院關節外科(廣東佛山 52800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采用前瞻性對比研究,比較分析膝關節單髁置換術(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術中采用局部浸潤麻醉(local infiltration anesthesia,LIA)聯合單次收肌管阻滯(single adductor canal block,SACB)或連續收肌管阻滯(continuous adductor canal block,CACB)的早期鎮痛效果及對膝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 以2022年4月—2023年12月收治的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60例符合選擇標準納入研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以1∶1比例分配至SACB組或CACB組。兩組患者年齡、性別、身高、體質量、身體質量指數、手術側別以及術前靜息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活動VAS評分、牛津大學膝關節評分(OKS)和美國特種外科醫院(HSS)評分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接受LIA聯合SACB或CACB多模式鎮痛管理。記錄并比較兩組手術時間、疼痛相關指標(靜息以及活動VAS評分,發生突破性疼痛例數及時間,阿片類藥物消耗量)、關節功能相關指標(股四頭肌肌力、膝關節活動度、OKS評分和HSS評分)以及術后阻滯并發癥、不良事件。結果  兩組手術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均獲隨訪,SACB組隨訪時間為(9.70±4.93)個月、CACB組為(12.23±5.05)個月,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除CACB組術后24 h靜息VAS評分低于SAC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外,其余各時間點兩組靜息和活動VA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CACB組9例(30.00%)發生突破性疼痛,較SACB組17例(56.67%)減少,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突破性疼痛發生時間和阿片類藥物消耗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SACB組4例、CACB組7例發生不良事件,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ACB組術后1、2 d膝關節活動度優于SACB組(P<0.05);兩組術后0 d膝關節活動度以及各時間點股四頭肌肌力、OKS評分、HS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UKA術中LIA聯合SACB或CACB鎮痛效果以及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程度相似,但SACB具有操作簡便,能避免導管移位、脫位等不良事件發生,可能是一種更好選擇。

引用本文: 劉典琦, 黃文彬, 翟文潤, 李穎芬, 陳東峰, 鄭仕聰, 吳穎斌, 盧偉杰. 膝關節單髁置換術中單次與連續收肌管阻滯聯合局部浸潤麻醉前瞻性對比研究.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24, 38(4): 448-454. doi: 10.7507/1002-1892.202312103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橫向雙“8”字張力帶技術在第五跖骨基底部Lawrence Ⅰ區骨折中的應用研究
  • 下一篇

    人工智能術前規劃系統輔助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后翻修手術的療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