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骨科/骨科研究所(成都 61004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對股骨近段大段瘤性骨缺損的修復重建方式進行綜述,探討其臨床應用效果、優缺點及未來研究方向。方法 檢索中外文數據庫,篩選與股骨近段瘤性骨缺損修復重建相關的基礎與臨床研究文獻,按照保髖重建與非保髖重建兩大策略進行分類總結與分析。結果 保髖重建中,同種異體骨移植和血管化自體骨移植是傳統重建方式,但存在骨整合不良、骨吸收等并發癥風險;滅活瘤段回植和牽張成骨技術的臨床應用受到限制。近年來3D打印技術日益成熟,個性化假體和精準化手術成為發展趨勢。非保髖重建主要包括同種異體骨復合人工關節置換和全股骨置換,前者的關鍵在于提高同種異體骨存活率和骨整合效率,后者需兼顧髖、膝關節穩定性重建。結論 股骨近段瘤性骨缺損修復重建方面已取得長足進步,但仍面臨諸多挑戰。3D打印技術與數字化設計的結合有望實現精準骨缺損修復。未來需借助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新理念、新技術、新材料,為患者提供個體化、精準化的整體解決方案,不斷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引用本文: 譚淋云, 王一天, 虎鑫, 何宣虹, 杜貴鋒, 王浩, 湯小迪, 孫銘昊, 屠重棋, 閔理. 股骨近段瘤性骨缺損修復與重建研究進展.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24, 38(10): 1269-1275. doi: 10.7507/1002-1892.202404018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殼聚糖水凝膠/聚丙烯網片復合材料修復大鼠腹壁缺損的實驗研究
  • 下一篇

    內側髕股韌帶重建術中股骨側定位點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