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青島大學附屬青島市海慈醫院 心臟外科(山東青島 266033);
  • 2. 青島大學附屬青島市市立醫院 心臟外科(山東青島 266071);
  • 3. 青島市優撫醫院 心理干預科(山東青島 26607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分析急性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術后急性腎損傷(acute kidney injury,AKI)發生情況及其對預后的影響及近中期預后相關危險因素。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4年5月—2019年5月于青島市市立醫院心臟中心行外科手術治療的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出院患者均進行電話或門診隨訪,根據術后是否發生AKI將患者分為AKI組和非AKI組。分析術后AKI對近中期預后的影響,并通過多因素Cox 風險回歸分析患者近中期死亡的危險因素。結果 共納入192例患者,其中男139例、女53例,年齡(53.3±11.4)歲。43例患者發生AKI,發生率為22.4%。出院患者平均隨訪時間(23.4±2.4)個月,失訪率5.1%。AKI組患者出院后2年生存率為88.2%,非AKI組為97.2%,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檢驗結果顯示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355,log-rank P=0.021)。Cox 風險回歸分析顯示:年齡[HR=1.070,95%CI(1.026,1.116),P=0.002]、術中體外循環時間[HR=1.026,95%CI(1.003,1.050),P=0.026]、術后AKI[HR=3.681,95%CI(1.579,8.582),P=0.003]、術中及術后24 h紅細胞輸注量[HR=1.548,95%CI(1.183,2.026),P=0.001]均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近中期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結論 急性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術后AKI發生率較高,術后AKI患者2年內死亡率明顯上升。同時,年齡、體外循環時間和術中及術后24 h內紅細胞輸注量也是近中期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

引用本文: 生偉, 王禎寶, 牛兆倬, 張文峰, 吳建濤, 王天毅, 李好友, 王吉顯, 楊海芹. 急性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術后急性腎損傷及其對預后的影響.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 2023, 30(12): 1725-1730. doi: 10.7507/1007-4848.202210094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一站式”頸動脈內膜剝脫術聯合非體外循環下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治療冠心病合并頸動脈狹窄
  • 下一篇

    基于血流動力學探究計算機有限元仿真胸主動脈腔內修復術的有效性及預測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