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張靖媛, 李佳玉. AATS Foundation心臟瓣膜國際研討會:聚焦全球前沿,共筑心外未來.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 2024, 31(2): 1-3. doi: 10.7507/1007-4848.202312055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2023年12月8—10日,由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國家心血管病專家委員會微創心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主辦,AATS Foundation提供學術支持,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承辦的AATS Foundation心臟瓣膜國際研討會在上海盛大召開。
由來自Texas Heart Institute/Baylor St. Luke’s Medical Center的Marc R. Moon教授、Stanford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胸心外科主任Y. Joseph Woo教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外科主任王春生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威爾斯親王醫院胸心外科萬松教授共同擔任大會主席。
2023年12月8日,AATS Foundation心臟瓣膜國際研討會會前醫院學術交流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會議廳召開。開幕式由萬松教授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外科魏來教授共同主持。
1 手術現場演示
王春生教授簡短介紹了全部手術患者的術前檢查后,7臺精彩絕倫的手術演示隨即陸續開始。Clifford W. Barlow教授全程專業主持和精準解答。
單純根部擴大引起的主動脈瓣中心型反流的修復已成為普遍開展的手術方式,為眾多年輕患者提高了生活質量,但是合并瓣葉病變或是二葉式畸形導致的偏心反流仍是極大的挑戰。Gébrine El-Khoury教授為3例病因不同的重度主動脈瓣偏心反流的年輕患者施行3臺復雜而成功的主動脈根部成形手術。第1例患者主動脈瓣三葉式,右冠瓣脫垂,同時雙側冠脈均開口于右冠竇。Gébrine El-Khoury教授使用帶竇血管重建根部,通過瓣葉中心折疊調整三瓣高度,完成了主瓣的成形。后兩例患者均為二葉式主動脈瓣畸形,左右瓣融合,結合二者根部直徑的不同,Gébrine El-Khoury教授分別在不同的解剖修復手術的基礎上進行了二葉式主動脈瓣膜修復,術后食管超聲顯示修復結果非常完美。Gébrine El-Khoury教授通過3臺不同的手術展現了他對主動脈根部解剖的高超理解以及根部游離、處理的完美技巧。
微創二尖瓣成形手術已經成為國內大型心臟中心治療二尖瓣退行性病變的首選術式。Francesco Maisano教授和Tommaso Hinna Danesi教授分別通過微創小切口和全胸腔鏡手術向大家展示了4臺二尖瓣退行性病變的多種復雜修復手術的技巧。Francesco Maisano教授的第1例患者是二尖瓣后葉P2廣泛脫垂,他通過三角形切除冗長瓣葉巧妙地完成了瓣葉的修復。第2例患者是P2、P3脫垂的二尖瓣退行性病變,Francesco Maisano教授經過仔細精確地測量瓣葉長度、對合高度,決定通過處理P2根部,降低P2對合高度來完成瓣葉修復。兩例患者術后超聲提示成形效果滿意。Tommaso Hinna Danesi教授使用環乳暈2 cm小切口展示了近乎極致的微創入路,同時對兩例病因不同的患者通過人工腱索的植入分別完成了Barlow疾病和A2脫垂的二尖瓣成形手術,展現了他對人工腱索技術的純熟技巧。
2 “AATS旅行獎金”和“CMICS旅行獎金”頒獎
萬松教授與王春生教授共同為本次榮獲“AATS旅行獎金”的40位獲獎者以及榮獲“CMICS旅行獎金”的25位獲獎者頒發了榮譽證書。這兩個獎項都是首次設立,不僅是對獲獎者個人的認可,更是對中國心臟外科未來發展的積極推動。這次的獲獎者來自全國各地,包括中國香港地區和中國臺灣地區的年輕醫生,展現了中國心臟外科領域的全面才華。由于獎項名額有限,而上海的醫生無需承擔差旅費用,可以直接參與會議,因此上海地區的醫生并未參與本次評選,以便為其他地區的醫生提供更多的獲獎機會。這一決定體現了獎項設立的公平性和廣泛性,同時也鼓勵了全國各地區醫生積極參與,共同推動中國心臟外科的發展。
3 學術亮點
Y. Joseph Woo教授總結了當前二尖瓣成形手術的進展,重點強調了人工腱索的使用技巧和處理經驗以及錯誤案例的分析。美國Mount Sinai醫學院心胸血管外科主任David H. Adams教授通過5例嚴重瓣葉瓣環鈣化患者展示了針對瓣環鈣化的成形技術以及瓣膜置換的指征。兩位線上的專家和現場的Gébrine El-Khoury教授、Clifford W. Barlow教授、Francesco Maisano教授、萬松教授和王春生教授對于當前二尖瓣成形的技術進展進行了討論,各位專家分別提出了自己對二尖瓣成形技術的看法。
Marc R. Moon教授在本次大會帶來了兩次精彩報告。在第一場報告中,他講解了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治療方案,從手術指征到三尖瓣反流的解剖基礎,從治療的基本原則到三尖瓣成形的各項手術技術,Marc R. Moon教授展示了一個完整的三尖瓣反流治療體系。在第二場報告中,Marc R. Moon教授全面系統地介紹了他對A型主動脈夾層的認識和處理原則,提出了對于A型主動脈夾層治療的外科目標:降低全因死亡率,提高或維持真腔血流,糾正弓上分支血供,盡可能保留主動脈根部及瓣膜功能,盡可能切除或封閉破口,減少或關閉假腔血流;提出了每例夾層患者都獨一無二,需要提供個體化治療方案的理念。
來自美國Stanford大學的Anson Lee教授分析了合并房顫的瓣膜病手術處理房顫的不同策略。通過對比是否同期進行射頻消融以及不同射頻消融方案的長期預后,Anson Lee教授提出合適的消融治療在不影響手術安全的基礎上具有更良好的遠期療效,建議更加積極的外科治療房顫。
針對大家普遍關心的生物瓣和機械瓣的選擇問題,美國Mount Sinai醫學院的Ani Anyanwu教授結合文獻和Mount Sinai的數據提出術后15年內生物瓣再次換瓣的概率雖然高于機械瓣,但總體維持在15%以下的低水平。相對于機械瓣較高的抗凝風險、較差的血流動力學參數和定期驗血對生活質量的影響,Ani Anyanwu教授更加推崇生物瓣膜的置換。
Z. Joseph Woo教授展示了其對主動脈根部解剖與主動脈瓣反流關系的高超見解,詳細說明了單純瓣膜修復和行根部重建或置換的決策依據。美國芝加哥Bluhm心血管中心的S. Chris Malaisrie教授為大家講解了自己對于根部直徑較小的患者行Bentall手術或是單純根部擴大手術的經驗。美國Mount Sinai醫學中心的Ismail El-Hamamsy教授為大家展示了其豐富的成人Ross手術的經驗,并且針對中國Homograft短缺的情況提出了肺動脈血管移植物的選擇建議。兩位女性心臟大血管專家:來自美國Washington大學心臟中心的Puja Kachroo教授和加拿大Peter Munk心臟中心的Maral Ouzounian教授講解了弓部手術處理的新進展。
來自英國Southampton Wessex心臟中心的Clifford W. Barlow教授的父親是Barlow’s Disease的命名者,他回顧了醫學界對二尖瓣關閉不全、Barlow綜合征、Barlow瓣膜不斷認識的歷史。Clifford W. Barlow教授第二場講座內容是關于二尖瓣瓣環鈣化的處理原則,為大家帶來了Southampton的成形技巧。Clifford W. Barlow教授也為大家帶來了二尖瓣成形的手術視頻,展示了他對二尖瓣病變和成形手術的獨特理解。
Gébrine El-Khoury教授為大家講解感染性心內膜炎的二尖瓣成形技術,強調完整切除感染組織,盡可能保留健康組織,盡最大可能保留自體瓣膜完成成形手術。在第二場講座中,Gébrine El-Khoury教授帶來了再次手術的二尖瓣成形修復手術視頻講解,展現了富有經驗的外科醫生對保留瓣葉的追求。在第三場講座中,Gébrine El-Khoury教授介紹了主動脈瓣成形手術的各種技巧、評估方法、整體的處理路線,二葉式、四葉式主動脈瓣處理原則。尤其是給大家講解了類似二尖瓣反流Carpentier分型的主動脈瓣反流分型,既為認識主動脈瓣反流提供了理論基礎,也為心臟外科同仁討論主動脈瓣相關病變提供了交流平臺。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鳳瑋教授講解了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處理原則,并針對中度反流是否需要處理,重度反流選擇成形還是置換,成形手術的技術選擇提出了阜外醫院的經驗。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魏來教授為大家介紹了二尖瓣介入治療的新進展,詳細介紹了目前已上市的和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的各種二尖瓣介入技術。對于外科手術高危的二尖瓣反流患者,介入治療已經進入了新時代。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鄭哲教授在線講解主動脈瓣成形技術的阜外標準,展示了阜外醫院豐富的根部處理經驗。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王春生教授為大家專門展示了中山醫院處理主動脈瓣二葉畸形合并瓣膜反流的處理原則,根據不同根部情況選擇不同的解剖修復技巧。并且在具有優秀修復結果的基礎上,王春生教授為大部分患者選擇了胸骨上段小切口,體現了大型心臟中心對二葉式畸形修復的過人理解和對微創手術的追求。
Francesco Maisano教授帶來了重度三尖瓣反流的全面治療方案,從初始的藥物治療到手術治療方案再到最新的介入手術治療技術,豐富而立體。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董念國教授為大家展示了中國人工心臟的開展情況,人工心臟近年在國內快速發展,對于廣大等待心臟移植的心力衰竭患者帶來了生存的機會。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魏翔教授最后壓軸為大家帶來經心尖室間隔切除術治療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新技術分享,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手術治療帶來了非常微創的選擇。
美國West Virginia大學胸心血管外科主任Vinay Badhwar教授帶來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TAVR)和外科主動脈瓣置換(SAVR)的對比。近年隨著TAVR的飛速發展,適應證不斷拓展,開始從高齡、高危患者向相對低齡、低危患者過渡。Vinay Badhwar教授針對這一情況對比了TAVR和SAVR的預后、并發癥、術后血流動力學等指標,既為患者術式選擇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也展望了TAVR手術的未來。
美國Washington大學醫學院心外科的Puja Kachroo教授介紹了她所在中心對于TAVR后需要再次SAVR的經驗。展示了TAVR術后各種需要外科干預的原因,以及包括根部替換在內的各種外科技術的應用指征。
美國Michigan大學心外科主任Gorav Ailawadi教授介紹了經導管二尖瓣夾合技術(Mitraclip)的最新進展。來自美國Piedmont心臟中心的心外科主任Vinod Thourani教授緊隨其后講解了二尖瓣后葉瓣環鈣化(MAC)的經導管手術經驗,展現了二尖瓣介入手術的全球最高水平,也展示了未來介入手術治療各種二尖瓣病變的廣闊前景。
Piroze Davierwala教授介紹了多倫多總院治療感染性心內膜炎累及升主動脈和主動脈根部的外科技術。他指出外科治療心內膜感染的原則是切除所有感染累及的組織,并介紹了切除后重建各種累及結構的外科技巧和經驗。
萬松教授詳細講解了二尖瓣成形手術中對于前葉瓣環的處理原則。通過帶大家理解二尖瓣瓣環與主動脈瓣的關系,結合手術案例的分析,他闡述了C形環相對于全環的設計思路以及臨床優勢,也提出了兩種成形環的適用指征。
來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的孟旭教授作了風濕性二尖瓣病變的修復技術的報告。風濕性瓣膜病在歐美發生率遠低于亞洲,對風濕性心臟病累及二尖瓣的病變傳統認為是難以修復的。孟旭教授介紹了“SCORE”手術在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病變中的應用和預后,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對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治療的獨特理解和高超技巧。
Tommaso Hinna Danesi教授在12月8日會前學術交流中用兩臺微創小切口的二尖瓣手術驚艷了所有觀看手術轉播的觀眾,在本環節他通過理論講解和圖示為大家詳細介紹了全腔鏡二尖瓣成形手術從術前評估到手術入路以及全腔鏡下特殊的技術細節和復雜技巧。
大會的最后一個演講以Francesco Maisano教授3臺精彩的微創二尖瓣成形手術視頻圓滿收尾。
2023年12月8—10日,由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國家心血管病專家委員會微創心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主辦,AATS Foundation提供學術支持,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承辦的AATS Foundation心臟瓣膜國際研討會在上海盛大召開。
由來自Texas Heart Institute/Baylor St. Luke’s Medical Center的Marc R. Moon教授、Stanford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胸心外科主任Y. Joseph Woo教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外科主任王春生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威爾斯親王醫院胸心外科萬松教授共同擔任大會主席。
2023年12月8日,AATS Foundation心臟瓣膜國際研討會會前醫院學術交流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會議廳召開。開幕式由萬松教授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外科魏來教授共同主持。
1 手術現場演示
王春生教授簡短介紹了全部手術患者的術前檢查后,7臺精彩絕倫的手術演示隨即陸續開始。Clifford W. Barlow教授全程專業主持和精準解答。
單純根部擴大引起的主動脈瓣中心型反流的修復已成為普遍開展的手術方式,為眾多年輕患者提高了生活質量,但是合并瓣葉病變或是二葉式畸形導致的偏心反流仍是極大的挑戰。Gébrine El-Khoury教授為3例病因不同的重度主動脈瓣偏心反流的年輕患者施行3臺復雜而成功的主動脈根部成形手術。第1例患者主動脈瓣三葉式,右冠瓣脫垂,同時雙側冠脈均開口于右冠竇。Gébrine El-Khoury教授使用帶竇血管重建根部,通過瓣葉中心折疊調整三瓣高度,完成了主瓣的成形。后兩例患者均為二葉式主動脈瓣畸形,左右瓣融合,結合二者根部直徑的不同,Gébrine El-Khoury教授分別在不同的解剖修復手術的基礎上進行了二葉式主動脈瓣膜修復,術后食管超聲顯示修復結果非常完美。Gébrine El-Khoury教授通過3臺不同的手術展現了他對主動脈根部解剖的高超理解以及根部游離、處理的完美技巧。
微創二尖瓣成形手術已經成為國內大型心臟中心治療二尖瓣退行性病變的首選術式。Francesco Maisano教授和Tommaso Hinna Danesi教授分別通過微創小切口和全胸腔鏡手術向大家展示了4臺二尖瓣退行性病變的多種復雜修復手術的技巧。Francesco Maisano教授的第1例患者是二尖瓣后葉P2廣泛脫垂,他通過三角形切除冗長瓣葉巧妙地完成了瓣葉的修復。第2例患者是P2、P3脫垂的二尖瓣退行性病變,Francesco Maisano教授經過仔細精確地測量瓣葉長度、對合高度,決定通過處理P2根部,降低P2對合高度來完成瓣葉修復。兩例患者術后超聲提示成形效果滿意。Tommaso Hinna Danesi教授使用環乳暈2 cm小切口展示了近乎極致的微創入路,同時對兩例病因不同的患者通過人工腱索的植入分別完成了Barlow疾病和A2脫垂的二尖瓣成形手術,展現了他對人工腱索技術的純熟技巧。
2 “AATS旅行獎金”和“CMICS旅行獎金”頒獎
萬松教授與王春生教授共同為本次榮獲“AATS旅行獎金”的40位獲獎者以及榮獲“CMICS旅行獎金”的25位獲獎者頒發了榮譽證書。這兩個獎項都是首次設立,不僅是對獲獎者個人的認可,更是對中國心臟外科未來發展的積極推動。這次的獲獎者來自全國各地,包括中國香港地區和中國臺灣地區的年輕醫生,展現了中國心臟外科領域的全面才華。由于獎項名額有限,而上海的醫生無需承擔差旅費用,可以直接參與會議,因此上海地區的醫生并未參與本次評選,以便為其他地區的醫生提供更多的獲獎機會。這一決定體現了獎項設立的公平性和廣泛性,同時也鼓勵了全國各地區醫生積極參與,共同推動中國心臟外科的發展。
3 學術亮點
Y. Joseph Woo教授總結了當前二尖瓣成形手術的進展,重點強調了人工腱索的使用技巧和處理經驗以及錯誤案例的分析。美國Mount Sinai醫學院心胸血管外科主任David H. Adams教授通過5例嚴重瓣葉瓣環鈣化患者展示了針對瓣環鈣化的成形技術以及瓣膜置換的指征。兩位線上的專家和現場的Gébrine El-Khoury教授、Clifford W. Barlow教授、Francesco Maisano教授、萬松教授和王春生教授對于當前二尖瓣成形的技術進展進行了討論,各位專家分別提出了自己對二尖瓣成形技術的看法。
Marc R. Moon教授在本次大會帶來了兩次精彩報告。在第一場報告中,他講解了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治療方案,從手術指征到三尖瓣反流的解剖基礎,從治療的基本原則到三尖瓣成形的各項手術技術,Marc R. Moon教授展示了一個完整的三尖瓣反流治療體系。在第二場報告中,Marc R. Moon教授全面系統地介紹了他對A型主動脈夾層的認識和處理原則,提出了對于A型主動脈夾層治療的外科目標:降低全因死亡率,提高或維持真腔血流,糾正弓上分支血供,盡可能保留主動脈根部及瓣膜功能,盡可能切除或封閉破口,減少或關閉假腔血流;提出了每例夾層患者都獨一無二,需要提供個體化治療方案的理念。
來自美國Stanford大學的Anson Lee教授分析了合并房顫的瓣膜病手術處理房顫的不同策略。通過對比是否同期進行射頻消融以及不同射頻消融方案的長期預后,Anson Lee教授提出合適的消融治療在不影響手術安全的基礎上具有更良好的遠期療效,建議更加積極的外科治療房顫。
針對大家普遍關心的生物瓣和機械瓣的選擇問題,美國Mount Sinai醫學院的Ani Anyanwu教授結合文獻和Mount Sinai的數據提出術后15年內生物瓣再次換瓣的概率雖然高于機械瓣,但總體維持在15%以下的低水平。相對于機械瓣較高的抗凝風險、較差的血流動力學參數和定期驗血對生活質量的影響,Ani Anyanwu教授更加推崇生物瓣膜的置換。
Z. Joseph Woo教授展示了其對主動脈根部解剖與主動脈瓣反流關系的高超見解,詳細說明了單純瓣膜修復和行根部重建或置換的決策依據。美國芝加哥Bluhm心血管中心的S. Chris Malaisrie教授為大家講解了自己對于根部直徑較小的患者行Bentall手術或是單純根部擴大手術的經驗。美國Mount Sinai醫學中心的Ismail El-Hamamsy教授為大家展示了其豐富的成人Ross手術的經驗,并且針對中國Homograft短缺的情況提出了肺動脈血管移植物的選擇建議。兩位女性心臟大血管專家:來自美國Washington大學心臟中心的Puja Kachroo教授和加拿大Peter Munk心臟中心的Maral Ouzounian教授講解了弓部手術處理的新進展。
來自英國Southampton Wessex心臟中心的Clifford W. Barlow教授的父親是Barlow’s Disease的命名者,他回顧了醫學界對二尖瓣關閉不全、Barlow綜合征、Barlow瓣膜不斷認識的歷史。Clifford W. Barlow教授第二場講座內容是關于二尖瓣瓣環鈣化的處理原則,為大家帶來了Southampton的成形技巧。Clifford W. Barlow教授也為大家帶來了二尖瓣成形的手術視頻,展示了他對二尖瓣病變和成形手術的獨特理解。
Gébrine El-Khoury教授為大家講解感染性心內膜炎的二尖瓣成形技術,強調完整切除感染組織,盡可能保留健康組織,盡最大可能保留自體瓣膜完成成形手術。在第二場講座中,Gébrine El-Khoury教授帶來了再次手術的二尖瓣成形修復手術視頻講解,展現了富有經驗的外科醫生對保留瓣葉的追求。在第三場講座中,Gébrine El-Khoury教授介紹了主動脈瓣成形手術的各種技巧、評估方法、整體的處理路線,二葉式、四葉式主動脈瓣處理原則。尤其是給大家講解了類似二尖瓣反流Carpentier分型的主動脈瓣反流分型,既為認識主動脈瓣反流提供了理論基礎,也為心臟外科同仁討論主動脈瓣相關病變提供了交流平臺。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鳳瑋教授講解了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處理原則,并針對中度反流是否需要處理,重度反流選擇成形還是置換,成形手術的技術選擇提出了阜外醫院的經驗。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魏來教授為大家介紹了二尖瓣介入治療的新進展,詳細介紹了目前已上市的和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的各種二尖瓣介入技術。對于外科手術高危的二尖瓣反流患者,介入治療已經進入了新時代。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鄭哲教授在線講解主動脈瓣成形技術的阜外標準,展示了阜外醫院豐富的根部處理經驗。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王春生教授為大家專門展示了中山醫院處理主動脈瓣二葉畸形合并瓣膜反流的處理原則,根據不同根部情況選擇不同的解剖修復技巧。并且在具有優秀修復結果的基礎上,王春生教授為大部分患者選擇了胸骨上段小切口,體現了大型心臟中心對二葉式畸形修復的過人理解和對微創手術的追求。
Francesco Maisano教授帶來了重度三尖瓣反流的全面治療方案,從初始的藥物治療到手術治療方案再到最新的介入手術治療技術,豐富而立體。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董念國教授為大家展示了中國人工心臟的開展情況,人工心臟近年在國內快速發展,對于廣大等待心臟移植的心力衰竭患者帶來了生存的機會。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魏翔教授最后壓軸為大家帶來經心尖室間隔切除術治療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新技術分享,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手術治療帶來了非常微創的選擇。
美國West Virginia大學胸心血管外科主任Vinay Badhwar教授帶來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TAVR)和外科主動脈瓣置換(SAVR)的對比。近年隨著TAVR的飛速發展,適應證不斷拓展,開始從高齡、高危患者向相對低齡、低危患者過渡。Vinay Badhwar教授針對這一情況對比了TAVR和SAVR的預后、并發癥、術后血流動力學等指標,既為患者術式選擇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也展望了TAVR手術的未來。
美國Washington大學醫學院心外科的Puja Kachroo教授介紹了她所在中心對于TAVR后需要再次SAVR的經驗。展示了TAVR術后各種需要外科干預的原因,以及包括根部替換在內的各種外科技術的應用指征。
美國Michigan大學心外科主任Gorav Ailawadi教授介紹了經導管二尖瓣夾合技術(Mitraclip)的最新進展。來自美國Piedmont心臟中心的心外科主任Vinod Thourani教授緊隨其后講解了二尖瓣后葉瓣環鈣化(MAC)的經導管手術經驗,展現了二尖瓣介入手術的全球最高水平,也展示了未來介入手術治療各種二尖瓣病變的廣闊前景。
Piroze Davierwala教授介紹了多倫多總院治療感染性心內膜炎累及升主動脈和主動脈根部的外科技術。他指出外科治療心內膜感染的原則是切除所有感染累及的組織,并介紹了切除后重建各種累及結構的外科技巧和經驗。
萬松教授詳細講解了二尖瓣成形手術中對于前葉瓣環的處理原則。通過帶大家理解二尖瓣瓣環與主動脈瓣的關系,結合手術案例的分析,他闡述了C形環相對于全環的設計思路以及臨床優勢,也提出了兩種成形環的適用指征。
來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的孟旭教授作了風濕性二尖瓣病變的修復技術的報告。風濕性瓣膜病在歐美發生率遠低于亞洲,對風濕性心臟病累及二尖瓣的病變傳統認為是難以修復的。孟旭教授介紹了“SCORE”手術在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病變中的應用和預后,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對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治療的獨特理解和高超技巧。
Tommaso Hinna Danesi教授在12月8日會前學術交流中用兩臺微創小切口的二尖瓣手術驚艷了所有觀看手術轉播的觀眾,在本環節他通過理論講解和圖示為大家詳細介紹了全腔鏡二尖瓣成形手術從術前評估到手術入路以及全腔鏡下特殊的技術細節和復雜技巧。
大會的最后一個演講以Francesco Maisano教授3臺精彩的微創二尖瓣成形手術視頻圓滿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