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 胸外科(南京 210029);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根據CT影像及腫瘤標志物結果,建立低分化腺癌預測模型,并進行內部驗證。方法 選擇2023年在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胸外科行手術治療的實性與部分實性肺結節患者,按照7∶3比例將患者隨機分為訓練集和驗證集。收集患者CT特征,包括結節平均密度值、最大直徑、胸膜牽拉征和支氣管充氣征,以及腫瘤標志物結果。依據術后病理結果,將患者分為低分化腺癌組和非低分化腺癌組。對訓練集采用單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歸分析,并以此建立預測模型,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線評估模型區分度,校準曲線評估模型的一致性,繪制決策曲線評估該模型的臨床價值,并在驗證集中校驗模型。結果 共納入299例患者,其中男103例、女196例,中位年齡57.00(51.00,67.25)歲;訓練集211例,驗證集88例。多因素分析顯示癌胚抗原(CEA)值[OR=1.476,95%CI(1.184,1.983),P=0.002]、細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值[OR=1.388,95%CI(1.084,1.993),P=0.035]、腫瘤最大直徑[OR=6.233,95%CI(1.069,15.415),P=0.017]、腫瘤平均密度[OR=1.083,95%CI(1.020,1.194),P=0.040]是實性與部分實性肺結節低分化腺癌的獨立危險因素。基于此構建預測模型,ROC曲線下面積為0.896[95%CI(0.810,0.982)],最大約登指數對應截點值為0.103,靈敏度為0.750,特異度為0.936。Bootstrap法抽樣1000次,校準曲線圖預測概率與實際風險一致。決策曲線分析表明,在全預測概率下均有正收益,有較好臨床價值。結論 對于實性與部分實性肺結節患者,術前使用CT測量腫瘤平均密度值、最大直徑,同時聯合腫瘤標志物CEA、CYFRA21-1值可有效預測結節是否為低分化腺癌,以盡早予以干預。

引用本文: 蔣捷, 劉鋒, 王波, 王芹, 鐘健. CT聯合腫瘤標志物預測肺結節低分化腺癌的模型構建.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 2025, 32(1): 73-79. doi: 10.7507/1007-4848.202408069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基于SHOX2和RASSF1A甲基化水平的機器學習算法預測早期肺腺癌病理類型
  • 下一篇

    手汗癥ETS微創技術優化與日間手術質量控制中國專家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