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蕾 1 , 李子豪 2 , 李楠 3 , 程鈞 2 , 張鋒 3 , 夏平會 2 , 呂望 2 , 胡堅 2
  • 1.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干部保健中心(杭州 310003);
  • 2.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普胸外科(杭州 310003);
  • 3.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健康管理中心(杭州 31000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通過聯合生物學檢測與影像學評估,在大型隊列基礎上構建臨床預測模型,以提高肺結節良惡性鑒別的準確性。 方法 回顧性分析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2020年1月—2024年4月接受胸部CT和7種肺癌相關血清自身抗體(7-AABs)檢測32 627例肺結節患者的臨床資料。通過單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肺結節良惡性的獨立風險因素,并構建列線圖模型。通過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線、校準曲線及決策曲線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評估模型性能。結果 共納入1 017例肺結節患者。訓練集共712例,其中男291例、女421例,平均年齡(58±12)歲;驗證集共305例,其中男129例、女176例,平均年齡(58±13)歲。單因素ROC曲線分析顯示,CT聯合7-AABs檢測的診斷效能[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curve,AUC)=0.794],高于單獨使用CT(AUC=0.667)或7-AABs(AUC=0.514)。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影像學結節直徑、結節性質及CT聯合7-AABs檢測為肺結節良惡性診斷的獨立預測因子,以此構建列線圖預測模型。該模型在訓練集和驗證集的AUC值分別為0.826和0.862。DCA結果顯示,該模型能夠為臨床決策提供較高的凈收益。 結論 聯合7-AABs與CT能夠顯著提高肺結節良惡性鑒別的準確性。構建的預測模型為臨床決策提供了有力支持,有助于肺結節的精準診斷與治療。

引用本文: 張蕾, 李子豪, 李楠, 程鈞, 張鋒, 夏平會, 呂望, 胡堅. 生物學檢測與影像學綜合評估1 017例肺部結節良惡性的回顧性隊列研究.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 2025, 32(1): 60-66. doi: 10.7507/1007-4848.202409051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人工智能在心血管手術圍術期應用的研究進展
  • 下一篇

    基于SHOX2和RASSF1A甲基化水平的機器學習算法預測早期肺腺癌病理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