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普外科(南昌 330000);
  • 2. 南昌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南昌 330000);
  • 3.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科(南昌 33000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探討雙硫死亡相關基因(disulfidptosis-related genes,DRGs)與胰腺癌患者預后及免疫治療反應的關系。方法 從癌癥基因組圖譜中下載胰腺癌患者的轉錄組數據、體細胞突變數據及對應的臨床信息,從已知的15個DRGs中篩選出在胰腺癌中發生突變的DRGs,通過共識聚類算法識別出DRGs亞型,然后分析識別出的DRGs亞型與胰腺癌患者預后、免疫細胞浸潤和功能富集通路的關系,進一步根據DRGs基因表達量進行風險評分并根據風險評分的均值將患者分為高風險(≥均值)和低風險(<均值)組,比較DRGs不同亞型患者的風險評分及總生存情況,同時評估風險評分與患者預后及腫瘤突變負荷的關系。結果 從癌癥基因組圖譜中下載了177例胰腺癌患者的轉錄組數據和對應的臨床信息,其中有161例含有體細胞突變數據,共篩選出10個DRGs在胰腺癌中發生突變,共識聚類算法識別出2個DRGs亞型即A亞型和B亞型。A亞型胰腺癌患者的總生存情況優于B亞型胰腺癌患者(χ2=8.316,P=0.003),A亞型胰腺癌患者具有更高的免疫細胞浸潤豐度,在代謝和傳導相關通路上顯著富集。177例胰腺癌患者樣本的風險評分均值為1.921,其中高風險組157例、低風險組20例,B亞型患者的風險評分高于A亞型(t=14.031,P<0.001),低風險組的總生存情況優于高風險組(χ2=17.058,P<0.001),高風險胰腺癌患者的TMB值較低風險胰腺癌患者更高(t=5.642,P=0.014);161例含有體細胞突變數據患者的TMB均值為2.767,其中高TMB組128例、低TMB組33例,高TMB組患者的總生存情況較低TMB組患者差(χ2=7.425,P=0.006)。結論 DRGs與胰腺癌患者的預后及免疫治療反應有關,對DRGs展開針對性靶點治療可能為胰腺癌的診療提供一種新的思路。

引用本文: 熊遠鵬, 孔小玉, 周世發. 雙硫死亡相關基因與胰腺癌預后及免疫治療的關系探索:基于生物信息學分析.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23, 30(11): 1359-1366. doi: 10.7507/1007-9424.202308012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機器人與腔鏡手術治療甲狀腺癌對嗓音功能影響的回顧性病例對照研究
  • 下一篇

    腹股溝富于細胞性血管纖維瘤1例報道并文獻復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