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四川省婦科與乳腺疾病中心(乳腺外科)(四川瀘州 64600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篩選乳腺癌骨轉移發生的風險因素并構建一個預測它發生的預測模型。方法 從SEER*Stat(版本8.4.1)數據庫中獲取2010–2015年期間符合納入和排除標準的乳腺癌患者數據,同時搜集2021–2023年期間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診斷為遠處轉移的乳腺癌患者。使用R軟件將SEER數據庫中的患者按7∶3隨機分為訓練集及驗證集,其中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68例乳腺癌遠處轉移患者也納入驗證集。采用單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與乳腺癌發生骨轉移的危險因素并據此建立列線圖預測模型,采用受試者操作特征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校準曲線、決策曲線分析進一步評價列線圖預測模型的效能。結果 本研究共納入8 637例乳腺癌患者,其中訓練集5 998例,驗證集2 639例(包括從臨床病例中納入的68例乳腺癌患者),訓練集和驗證集除了在種族和N分期方面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外,二者在其余臨床病理特征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患者的種族為白種人、組織學分級低(Ⅰ~Ⅱ級)、雌和孕激素受體狀態陽性、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狀態陰性、乳腺原發灶部位未進行手術會增加乳腺癌發生骨轉移的風險(P<0.05),以這些風險因素構建的列線圖在訓練集和驗證集中的AUC(95%CI)分別為0.676(0.533,0.744)和0.690(0.549,0.739),通過Bootstrap采樣對列線圖進行1 000次內部校準顯示,訓練集與驗證集的校準曲線均接近理想的45° 參考線,訓練集與驗證集的決策曲線分析顯示在一定閾值概率范圍內有較強的臨床實用性。結論 本研究以與乳腺癌骨轉移風險有關的因素如種族、組織學分級、雌和孕激素受體以及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乳腺原發灶部位是否手術構建的列線圖預測模型在訓練集和驗證集中的實際結果與預測結果比較一致,有一定的準確性,同時也體現了列線圖有較強的臨床實用性,但也需要看到列線圖在訓練集和驗證集中對乳腺癌骨轉移的區分度一般,其原因需要進一步分析。

引用本文: 許詩元, 閔丹, 劉培, 吳斌. 乳腺癌骨轉移風險及其預測模型的構建與驗證.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24, 31(1): 56-61. doi: 10.7507/1007-9424.202309009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CT定量和定性特征聯合預測肺磨玻璃結節浸潤程度555例的回顧性隊列研究
  • 下一篇

    Mimics軟件系統行三維重建指導胸腔鏡下解剖性肺段切除術的臨床應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