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昆明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云南省腫瘤醫院 胸心血管外科(昆明 650000);
  • 2. 湖北省十堰市太和醫院(湖北醫藥學院) 胸心大血管科(湖北十堰 442000);
  • 3. 昆明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云南省腫瘤醫院 放射科(昆明 650000);
  • 4. 昆明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云南省腫瘤醫院 病理科(昆明 65000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探討CT影像學定量和定性特征和肺磨玻璃結節浸潤程度的相關性,為磨玻璃結節患者術前規劃提供參考價值。方法 納入2020年9月—2022年7月期間在昆明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行手術治療術后確診為肺腺癌的磨玻璃結節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病理診斷結果將其分為兩組,非浸潤腺癌組(包括原位腺癌和微浸潤腺癌)和浸潤性腺癌組。收集其影像學特征,并進行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指標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最終確定浸潤性腺癌發生風險的獨立預測因素,建立預測模型。根據約登指數計算出靈敏度和特異度。使用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校準曲線和決策分析曲線評價模型的區分度、校準度和臨床實用價值。結果  555例納入研究。非浸潤腺癌組310例,其中女235例、男75例,年齡49(43,58)歲;浸潤性腺癌組245例,其中女163例、男82例,年齡53(46,61)歲。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腫瘤最大徑[OR=4.707,95%CI(2.060,10.758)]、實性成分占比(consolidation tumor ratio,CTR)[OR=1.027,95%CI(1.011,1.043)]、最大CT值[OR=1.025,95%CI(1.004,1.047)]、平均CT值[OR=1.035,95%CI(1.008,1.063)]、毛刺征[OR=2.055,95%CI(1.148,3.679)]、血管集束征[OR=2.508,95%CI(1.345,4.676)]是浸潤性腺癌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基于上述獨立預測因素構建浸潤性腺癌發病風險的預測模型。模型預測公式為Logit(P)=–1.293+1.549×腫瘤最大徑+0.026×CTR+0.025×最大CT值+0.034×平均CT值+0.72×毛刺征+0.919×血管集束征。模型AUC值為0.910[95%CI(0.885,0.934)],說明模型預測浸潤性腺癌具有良好的區分度,校準曲線顯示預測模型具有良好的校準度,決策分析曲線顯示模型具有良好的臨床實用性。結論 聯合CT定量和定性特征的預測模型對磨玻璃結節侵襲性具有良好的預測能力。其預測效能高于任意單一指標。

引用本文: 楊延濤, 王維, 楊逸辰, 王碧瑩, 胡慧蓮, 姜子奇, 蔡德忠, 段耀武, 蔣潔智, 羅佳, 趙光強, 黃云超, 葉聯華. CT定量和定性特征聯合預測肺磨玻璃結節浸潤程度555例的回顧性隊列研究.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 2024, 31(1): 51-58. doi: 10.7507/1007-4848.202302012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中美乳腺癌流行病學特征對比及防控策略分析
  • 下一篇

    乳腺癌骨轉移風險及其預測模型的構建與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