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胃腸外科/疝和腹壁外科(鄭州 450052);
  • 2. 山東中醫藥大學實驗中心(濟南 250355);
  • 3.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內科(濟南 450052);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建立胃食管反流致食管狹窄的大鼠模型,探討食管狹窄形成的機制。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均分為3組:手術+酸灌注組,先制作食管下括約肌松弛和食管裂孔疝模型,然后用鹽酸-胃蛋白酶灌注大鼠食管;酸灌注組,直接用鹽酸-胃蛋白酶灌注大鼠食管;對照組,用生理鹽水灌注大鼠食管。連續灌注4周后,觀察3組SD大鼠食管黏膜損傷情況,并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法檢測食管組織中相關的炎性細胞因子 [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和IL-18] 的濃度。 結果 在手術+酸灌注組中,有2只SD大鼠出現食管狹窄,而酸灌注組和對照組未發現食管狹窄。手術+酸灌注組和酸灌注組大鼠的體質量低于對照組(P<0.05)。大鼠的食管黏膜損傷評分手術+酸灌注組和酸灌注組高于對照組(P<0.001),手術+酸灌注組又高于酸灌注組(P=0.014)。食管組織中的TNF-α、IL-1β和IL-18濃度手術+酸灌注組和酸灌注組高于對照組(P<0.001),手術+酸灌注組又高于酸灌注組(P<0.001)。結論 抗反流屏障是防止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組成部分。抗反流屏障破壞、鹽酸-胃蛋白酶灌注和炎性細胞因子共同誘導食管炎癥和損傷,甚至造成食管狹窄的發生。

引用本文: 李治仝, 孔祥琳, 劉冰熔, 劉丹, 王盟, 李德亮. 胃食管反流致大鼠食管良性狹窄動物模型的初步驗證.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24, 31(6): 690-694. doi: 10.7507/1007-9424.202309076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Ⅰ~Ⅲ期MSS型結直腸癌患者RAS/BRAF基因不同密碼子突變的臨床病理特征、轉移部位及臨床預后比較
  • 下一篇

    土荊皮乙酸的抗多房棘球蚴作用及其機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