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膽包蟲病外科(烏魯木齊 830054);
  • 2. 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血管外科中心(烏魯木齊 830054);
  • 3. 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皮膚與性病學科(烏魯木齊 830054);
  • 4. 新疆醫科大學省部共建中亞高發病成因與防治國家重點實驗室(烏魯木齊 830054);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分析肝細胞癌行根治性肝切除術后早期復發的危險因素并構建列線圖預測模型。方法 回顧性收集2017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間在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行根治性肝切除術的肝細胞癌患者的臨床資料,同時采用單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肝細胞癌行根治性肝切除術后早期復發的危險因素并據此建立列線圖預測模型,采用受試者操作特性曲線和校準曲線對該模型的預測效能進行評價,并用決策曲線分析評估其臨床實用性。結果 本研究根據納入和排除標準納入了302例患者,有145例(48.01%)發生了早期復發。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篩選出術前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率、血小板與淋巴細胞比率、γ-谷氨酰轉移酶、甲胎蛋白、腫瘤大小及微血管侵犯是肝細胞癌行根治性肝切除術后早期復發的影響因素(P<0.05),據此建立的列線圖預測模型區分術后早期復發的受試者操作特征曲線下面積為0.858 [95%CI(0.816,0.899)],校準曲線評價列線圖預測模型的Brier指數為0.152,列線圖預測模型的預測值與真實值之間比較接近(Hosmer–Lemeshow檢驗,P=0.913);決策曲線分析結果顯示,當閾值概率在0.1~0.8的范圍內,根據模型的預測概率來對肝細胞癌進行干預的臨床凈收益高于對所有肝細胞癌患者不進行干預和進行干預。結論 本研究結果提示,對于術前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率>2.13、血小板與淋巴細胞比率>108.15、γ-谷氨酰轉移酶>46.0 U/L、甲胎蛋白>18.96 μg/L、腫瘤大小>4.9 cm及術前存在微血管侵犯的患者需密切關注其術后早期復發,根據這些風險因素構建的列線圖模型具有良好的區分度和準確性,模型的閾值概率范圍0.1~0.8范圍內具有一定的臨床凈獲益。

引用本文: 叢赟, 李國煜, 王丹妮, 邵英梅, 吐爾干艾力·阿吉, 狄濤. 肝細胞癌行根治性肝切除術后早期復發的危險因素分析及其預測模型的建立.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24, 31(4): 433-438. doi: 10.7507/1007-9424.202312030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結直腸癌患者的文化程度對長期預后的影響:基于DACCA的真實世界數據研究
  • 下一篇

    藥涂球囊在腎動脈型大動脈炎治療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