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1,2 , 劉帆 1,2 , 宋愛琳 1,2 , 周彥明 1,3
  • 1. 蘭州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蘭州 730030);
  • 2. 蘭州大學第二醫院普通外科(蘭州 730030);
  • 3.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肝膽胰血管外科(福建廈門 36100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了解程序性死亡受體-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劑在堿基錯配修復缺陷(defective mismatch repair,dMMR)/微衛星高度不穩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SI-H)型晚期結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應用的效果。方法 回顧近年來國內外關于PD-1抑制劑在dMMR/MSI-H型晚期CRC中的相關研究并進行歸納總結。結果 目前有較多研究探索了抗PD-1抑制劑治療dMMR/MSI-H型晚期CRC(包括局部進展期CRC和轉移性CRC),仍有部分研究正在試驗中。這些研究均發現,采用PD-1抑制劑作為dMMR/MSI-H型晚期CRC的一線或后線以及新輔助治療均呈現了較好的生存獲益,尤其在合并BRAF/RAS突變的dMMR/MSI-H型轉移性CRC和新輔助免疫治療后期望器官保留的局部進展期dMMR/MSI-H 型 CRC中已初見成效;而且有較多研究進一步探索了“雙免治療”,多數研究發現其療效優于單免治療,但同時也發現“雙免治療”較單免治療會有更多的不良事件報道。結論 從綜述的文獻研究結果總體看,PD-1抑制劑在dMMR/MSI-H型晚期CRC中臨床獲益明顯,然而仍有更多問題亟待進一步探討,比如提供更多的PD-1抑制劑一線藥物,克服耐藥性及其不良事件。未來需在臨床實踐中通過更精確的個體化識別以及更高效的聯合用藥方案,讓dMMR/MSI-H型晚期CRC患者進一步從中獲益。

引用本文: 張偉, 劉帆, 宋愛琳, 周彥明. 程序性死亡受體-1抑制劑在堿基錯配修復缺陷/微衛星高度不穩定型晚期結直腸癌中的研究進展.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24, 31(8): 998-1004. doi: 10.7507/1007-9424.202403085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腹主動脈瘤腔內修復術錨定區形態評估與臨床結局的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