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血管外科(北京 10005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總結異位起源于主動脈弓的椎動脈狹窄患者采用腔內治療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期間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收治的5例異位起源于主動脈弓的椎動脈狹窄患者的治療過程及結果。結果 5例患者術前均行磁共振血管造影和CT血管造影檢查,椎動脈均起自主動脈弓,均為重度狹窄,CT血管造影示病變直徑1.1~1.5 mm、中位1.3 mm。5例患者均采用腔內治療獲得成功,手術時間為37~45 min、中位39 min。5例患者均未出現椎動脈破裂、栓塞或閉塞并發癥,術中未發生腦梗死、斑塊脫落,未見穿刺點血腫、假性動脈瘤及術后出血情況,圍術期未見肺部感染病例。術后隨訪13~30個月、中位隨訪20個月,5 例患者的血管均保持通暢,未發生臨床意義的血管再狹窄情況。結論 通過本組5例起源于主動脈弓的椎動脈狹窄患者的經驗總結,對于椎動脈狹窄患者術前采用CT血管造影檢查判斷狹窄的程度,對于中重度有癥狀者采用腔內治療是安全、有效的。

引用本文: 劉一人, 崔世軍, 楊盛家, 佟鑄, 郭建明, 谷涌泉, 郭連瑞. 腔內治療起自主動脈弓的異位椎動脈狹窄: 附5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24, 31(10): 1246-1250. doi: 10.7507/1007-9424.202404123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全球及中國胃癌的流行病學特點及趨勢:2018–2022《全球癌癥統計報告》解讀
  • 下一篇

    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危險因素分析及其風險預測模型構建:病例對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