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普外科,胃癌中心/胃癌研究室(成都 610041);
  • 2. 雅安市人民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雅安醫院,雅安市癌癥防治中心(四川雅安 625000);
  • 3. 雅安市人民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雅安醫院,雅安市高原醫學重點實驗室(四川雅安 62500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解讀和對比2018–2022年全球和中國的胃癌發病與死亡的流行病學數據,分析我國的胃癌疾病負擔。方法 基于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發布的GLOBOCAN 2018、2020、2022全球癌癥登記數據,提取全球和中國的胃癌發病和死亡的粗數據與年齡標化數據,對比中國與全球的胃癌發病、死亡情況。結果 與全球胃癌發病和死亡情況比較,雖然我國胃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持續降低趨勢,但是新發和死亡例數仍居全球首位,是我國嚴重的癌癥疾病負擔之一。2022年,全球胃癌新發及死亡病例數分別為96.8萬例和66.0萬例,其中中國胃癌新發和死亡病例數最高,分別為35.8萬例(占全球的37.0%)和26.0萬例(占全球的39.5%);全球胃癌年齡標準化發病率(age-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e,ASIR)和年齡標準化死亡率(age-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ASMR)分別為9.2/10萬和6.1/10萬,我國胃癌ASIR和ASMR分別為13.7/10萬和9.4/10萬,均處于全球較高水平;同樣,以人群病死指數(population mortality index,PMI)評估來看,我國的胃癌病例病死風險呈下降趨勢,但仍高于全球水平;非常高和高人類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國家/地區胃癌的ASIR和ASMR高于中等和低HDI國家/地區,按人均國民總收入(gross national income,GNI)分層表現出與之相似的趨勢,而非常高HDI或高GNI國家/地區的PMI均低于其他分層國家/地區。我國胃癌ASMR分布存在一定的地域差異,西部地區特別是青藏高原地區胃癌死亡負擔最重,此外中東部地區的少數省份胃癌死亡負擔亦重。與全球相同的是,中國男性人群的胃癌發病和病死風險均高于女性人群,男性ASIR和ASMR均高于女性2倍以上,而男性和女性PMI相當。全球在50歲及以上、中國在45歲及以上進入胃癌高發病率階段。結論 我國胃癌疾病負擔仍然沉重且高于全球水平。HDI、GNI、地區分布、性別及年齡是影響胃癌發病和病死風險的相關因素。我國胃癌防治主要的發力點應聚焦在全人群癌防健康意識提高、基層三級預防體系建設、規模性人群篩查項目支撐、系統性高危人群監測、規范化癌癥診療技術推廣、全生命周期患者管理與照護等方面。

引用本文: 李茁鈺, 劉凱, 張維漢, 陳心足, 胡建昆, SIGES 研究組. 全球及中國胃癌的流行病學特點及趨勢:2018–2022《全球癌癥統計報告》解讀.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24, 31(10): 1236-1245. doi: 10.7507/1007-9424.202409074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結直腸癌患者職業與手術難度和術后并發癥的關系:基于DACCA的真實世界數據研究
  • 下一篇

    腔內治療起自主動脈弓的異位椎動脈狹窄: 附5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