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膽包蟲病外科(烏魯木齊 830054);
  • 2. 新疆醫科大學省部共建中亞高發病成因與防治國家重點實驗室(烏魯木齊 830054);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總結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對肝細胞癌根治性肝切除術后患者生存預后的影響,分析其相關危險因素及預測方法,并為術后早期復發的治療提供參考和支持。方法 通過檢索國內外醫學文獻數據庫,篩選與肝細胞癌MVI相關的研究,重點分析MVI的定義、分級、危險因素、術前預測方法和術后治療策略,并對現有研究成果進行總結。結果 MVI是肝細胞癌肝內轉移和術后早期復發的危險因素。目前可用于預測MVI的方法主要包括檢驗指標、影像組學和基因組學,其中檢驗指標包括甲胎蛋白、異常凝血酶原、乙型肝炎病毒、腫瘤直徑、血管表皮生長因子A、循環腫瘤細胞;影像組學特征包括術前MRI表現為腫瘤不規則形狀且體素內不相干運動彌散加權成像D值<1.16×10-3 mm2/S、CT增強影像征象中腫瘤邊緣不光滑、腫瘤多灶性、超聲造影門靜脈期和延遲期評分;基因組學包括循環腫瘤DNA的最大變異等位基因頻率。對于MVI陽性的術后患者,輔助治療引起廣泛關注,如經導管動脈化療栓塞術、經肝動脈持續灌注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放射療法、抗病毒治療、局部治療聯合系統治療等。結論 MVI的研究及其針對性治療策略對降低肝細胞癌術后復發率和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義,未來應優化術前預測模型和術后治療方案,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療參考。

引用本文: 王愷悌, 巴登才仁·安蕊, 叢赟, 張瑞青, 邵英梅, 吐爾干艾力·阿吉. 肝細胞癌微血管侵犯術后早期復發的研究進展.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24, 31(11): 1399-1405. doi: 10.7507/1007-9424.202406037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后綜合征合并動靜脈瘺形成1例報道
  • 下一篇

    PST技術在預防直腸癌術后吻合口漏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