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郭萬立, 劉娟, 潘媛, 馮敏, 謝依晉. 民航飛行學員膽囊息肉樣病變危險因素分析及健康管理探討.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24, 31(12): 1507-1511. doi: 10.7507/1007-9424.202407014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膽囊息肉樣病變(polypoid lesions of gallbladder,PLG)是泛指膽囊壁向腔內呈息肉狀生長的所有非結石性病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習慣的改變、對健康體檢的重視,以及輔助檢查設備精度的不斷提升,近些年PLG的檢出率呈逐年上升趨勢[1],目前已躍居膽囊疾病的第2位,成為全球廣泛關注的醫學問題[2]。PLG作為一種常見疾病,其大部分患者無癥狀或癥狀較輕,導致常常被忽略,但少數PLG的患者會出現上腹不適、惡心、食欲減退等一系列癥狀,還可引起膽囊炎、胰腺炎等并發癥。此外,PLG還存在惡變的風險,需要進行臨床針對性治療[3]。民航飛行學員作為一特殊的專業人群,雖身體素質普遍優于普通人群,但飛行學員在日常的生活作息、運動強度、飲食構成、學習訓練環境等方面和普通人群存在一定差別,導致其與普通人群在常見病、多發病的構成以及各項檢查指標上存在一定差異,在誘發PLG的相關危險因素上可能也和普通人群有所不同[4]。據此,本研究主要從民航在校飛行學員這一特殊群體著手,本著保障學員身體健康與保證飛行安全的出發點,研究探索民航飛行學員PLG的危險因素和健康管理應對策略。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回顧性選取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2022年參加飛行員年度體檢有腹部超聲檢查資料的學員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 飛行員工作年限 ≥5年;② 平素身體健康;③ 臨床資料齊全。排除標準:① 合并嚴重原發性臟器性疾病或血液性疾病;② 既往有外科手術史者;③ 既往有膽囊息肉樣病變者。
1.2 方法
納入研究對象均行腹部超聲檢查,使用美國飛利浦公司的PHILIPS EPIQ 7C 和GE 公司的LOGIQ P6 PRO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采用腹部凸陣探頭3.5 MHz。囑受檢者空腹10 h以上接受腹部超聲常規檢查。以超聲檢查報告是否診斷有PLG將研究對象分為PLG組和非PLG組,共選取了278例受檢者納入研究,均為男性,年齡19~29歲、 中位年齡21歲。其中PLG組128例,均為非腫瘤息肉(膽固醇性息肉與炎性息肉),非PLG組150例,均為健康人群。
1.3 資料收集及觀察分析指標判定標準
1.3.1 資料收集
利用民航空勤人員體檢系統,收集和整理納入研究的278例受檢者在2022年度體檢時的資料,包括年齡、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高血壓、高血糖、高脂血癥、高尿酸血癥、作息情況、飲食情況和運動情況,以及收縮壓 [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mmHg(1 mmHg=0.133 kPa)]、舒張壓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mmHg)、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mmol/L)、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mmol/L)、血清總膽紅素(total bilirubin,TBIL;μmol/L)、尿酸(uric acid,UA;μmol/L)、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mmol/L)等生化指標,使用Excel表格建立數據庫做好前期數據分析準備工作。
1.3.2 觀察分析指標判定標準
采用國際常用標準判定。 高血壓參照標準[5]為在未服用降壓藥情況下2次及2次以上SBP ≥140 mmHg,和(或) DBP ≥90 mmHg。高血糖參照標準[6]為 FBG ≥6.12 mmol/L。 高脂血癥參照標準[7]為TC >5.2 mmol/L,和(或)TG ≥1.71 mmol/L,和(或) LDL-C >3.13 mmol/L。高尿酸血癥參照標準[8]為UA ≥420 μmol/L。血清總膽紅素偏高(參照筆者所在醫院檢驗指標參考值)為TBIL >22.24 μmol/L。作息不規律:無固定的起床、睡眠、吃飯等時間,睡眠時間 <8 h/d。飲食不規律:每日未按時進食三餐,過量攝入高熱量食物,暴飲暴食。運動量充足:根據《2020年WHO運動和久坐行為指南》 [9]判定為運動量缺乏或充足,充足者每周進行>150 min的中等強度的運動。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經Kolmogorov-Smirnova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偏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中位數(M)和上下四分位數(P25,P75)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計數資料用例(%)表示,采用成組χ2檢驗。采用logistic回歸方程模型分析PLG的相關危險因素。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2組受檢者的一般資料
本研究共納入278例受檢者,其中PLG組128例,非PLG組150例。根據前述1.3.2項觀察分析指標判定標準,278例受檢者中3例有高血壓,275例血壓正常; 54例有高脂血癥,224例的血脂正常;38例的TBIL偏高,240例的TBIL正常;150例尿酸正常,128例尿酸增高;血糖增高1例,277例血糖正常。PLG組和非PLG組受檢者的具體資料見表1。由表1可見:在是否伴有高血壓、高脂血癥和高血糖方面2組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年齡、BMI、是否伴TBIL偏高和高尿酸血癥、作息和飲食是否規律以及運動量是否充足方面2組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PLG影響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以是否患有PLG為應變量,將有PLG賦值為1,無PLG賦值為0;自變量包括:血清總膽紅素偏高(0=是,1=否)、高尿酸血癥(0=是,1=否)、作息(0=規律,1=不規律)、飲食(0=規律,1=不規律)、運動(0=充足,1=缺乏),以及定量參數年齡和BMI,將上述因素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方程,分析結果顯示:年齡、血清總膽紅素偏高、高尿酸血癥、作息不規律、飲食不規律和運動缺乏為PLG的獨立危險因素(P<0.01)。見表2。

3 討論
3.1 PLG相關危險因素
隨著PLG檢出率的日益增高,各個國家對PLG的研究愈加重視[10]。目前,國內外臨床醫學和影像學對于PLG的探索研究已較為成熟,包括其流行病學研究、疾病診斷、治療以及預防[11]。 流行病學研究[12]表明,PLG在國外的發病率為3%~6%,國內發病率為4.5%~8.6%,約8%的軍航飛行員存在PLG,總體發病率均呈增長趨勢。有研究[13]表明,性別、生活方式、肝臟疾病、高脂血癥、內臟脂肪含量等多種因素是導致PLG的相關危險因素;另有研究[14]表明,直徑較大、生長速度較快、寬基底的PLG有較高的惡變風險。PLG的發生和進展對飛行人員的身體健康和正常履職均會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如何從飛行學員發病危險因素入手對飛行人員進行健康管理,以達到保證飛行學員身體健康和保障飛行安全的目的成為了研究的焦點[15-16]。
本研究中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PLG組的年齡和BMI,以及血清總膽紅素偏高、高尿酸血癥、作息不規律、飲食不規律和運動缺乏者所占比例均高于非PLG組,提示民航飛行學員發生的PLG受多種因素影響。進一步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結果顯示年齡、血清總膽紅素偏高、高尿酸血癥、作息不規律、飲食不規律和運動缺乏為PLG的獨立危險因素。① 年齡:2組學員雖然均處于年輕狀態,但作為影響PLG獨立影響因素,可能與受檢人群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有關,與姚貴賓等[17]的研究結果相似,但具體機制尚未明確。② 作息:本研究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作息不規律者更易并發PLG,可能是因為民航飛行學員需要通宵飛行,工作時間往往不固定,導致其睡眠不足,作息極不規律,長期如此,便會影響機體代謝、內分泌功能,增加PLG發生風險[18-19]。③ 飲食:飛行學員因為工作的特殊性,無法按時進食,尤其是早餐,長時間的不規律飲食,會導致膽汁在膽囊內長時間滯留,刺激膽囊壁,形成膽汁淤積,引起PLG形成;同時長期高脂等不規律飲食,也會增加PLG的概率[20]。④ 運動:由于工作作息不規律和繁忙,導致學員缺乏時間運動,長時間處于坐位狀態,從而影響機體代謝功能,增加脂質代謝紊亂概率,促使PLG發生[21]。⑤ 高尿酸血癥:長時間高尿酸狀態會導致尿酸鹽沉淀于機體各個部位,包括膽囊和肝臟,從而進一步引發局部炎癥反應,導致膽囊和肝臟功能受損,促使PLG形成[22]。⑥ 總膽紅素偏高:肝臟是膽紅素代謝的主要部位,一旦肝臟受損,會導致膽紅素的排泄和代謝受到影響,加重肝臟負擔,刺激膽囊壁,為PLG形成提供良好條件。⑦ BMI: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PLG組的BMI指數更高,可能是因不良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導致飛行員體質量變化,從而增加PLG概率[23]。
3.2 健康管理對策探討
針對以上飛行學員PLG危險因素分析結果,航空醫師和體檢醫師在健康管理和體檢鑒定工作中應重點加以關注,并開展和實施一系列有效、可行的健康管理措施。① 生活習慣調整。航空醫師應加大宣傳力度,指導相關學員從改善飲食和生活習慣以及加強體育鍛煉等方面著手控制體質量,同時可聯系學校食堂,針對超重和肥胖學員為其定制低脂、低碳水、低鹽、高膳食纖維的飲食,構建營養健康的膳食結構,也有利于幫助其科學減重;在減重成功的同時對血脂、血尿酸、血壓等指標的控制也有積極的作用[24]。② 青少年高脂血癥與飲食習慣、肥胖、遺傳、代謝等因素密切相關,航空醫師可依照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的《成人高脂血癥食養指南(2023年版) 》 [25]相關人員進行健康宣傳和飲食指導,并同時關注其生活習慣,幫助其積極減重和治療相關原發疾病;同時,還需建立健康檔案,定期對其體質量、各項生化指標等進行動態監測,針對其指標超標項實施合理的干預措施,以控制疾病的進展。③ 原發病管理。血清膽紅素升高往往和肝臟疾病、膽囊疾病、飲酒、暴飲暴食、熬夜、高強度運動等因素有關,航空醫師應積極指導其查明膽紅素升高原因并治療原發疾病,建議其保持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限制飲酒和超過其自身能力的高強度運動;
綜上所述,民航飛行學員并發PLG主要原因為年齡、血清總膽紅素偏高、高尿酸血癥、作息不規律、飲食不規律和運動缺乏;針對上述因素需加以干預、控制,從而保證飛行學員的身體健康,提高飛行安全性。
重要聲明
利益沖突聲明:所有作者之間無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郭萬立負責實驗設計、數據把關、數據分析、文章撰寫和投稿; 劉娟負責協調數據分析和收集數據; 潘媛負責指導和把關數據收集工作;馮敏負責收集數據;謝依晉負責收集數據。
倫理聲明:該研究通過了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醫院的倫理審查。
膽囊息肉樣病變(polypoid lesions of gallbladder,PLG)是泛指膽囊壁向腔內呈息肉狀生長的所有非結石性病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習慣的改變、對健康體檢的重視,以及輔助檢查設備精度的不斷提升,近些年PLG的檢出率呈逐年上升趨勢[1],目前已躍居膽囊疾病的第2位,成為全球廣泛關注的醫學問題[2]。PLG作為一種常見疾病,其大部分患者無癥狀或癥狀較輕,導致常常被忽略,但少數PLG的患者會出現上腹不適、惡心、食欲減退等一系列癥狀,還可引起膽囊炎、胰腺炎等并發癥。此外,PLG還存在惡變的風險,需要進行臨床針對性治療[3]。民航飛行學員作為一特殊的專業人群,雖身體素質普遍優于普通人群,但飛行學員在日常的生活作息、運動強度、飲食構成、學習訓練環境等方面和普通人群存在一定差別,導致其與普通人群在常見病、多發病的構成以及各項檢查指標上存在一定差異,在誘發PLG的相關危險因素上可能也和普通人群有所不同[4]。據此,本研究主要從民航在校飛行學員這一特殊群體著手,本著保障學員身體健康與保證飛行安全的出發點,研究探索民航飛行學員PLG的危險因素和健康管理應對策略。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回顧性選取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2022年參加飛行員年度體檢有腹部超聲檢查資料的學員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 飛行員工作年限 ≥5年;② 平素身體健康;③ 臨床資料齊全。排除標準:① 合并嚴重原發性臟器性疾病或血液性疾病;② 既往有外科手術史者;③ 既往有膽囊息肉樣病變者。
1.2 方法
納入研究對象均行腹部超聲檢查,使用美國飛利浦公司的PHILIPS EPIQ 7C 和GE 公司的LOGIQ P6 PRO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采用腹部凸陣探頭3.5 MHz。囑受檢者空腹10 h以上接受腹部超聲常規檢查。以超聲檢查報告是否診斷有PLG將研究對象分為PLG組和非PLG組,共選取了278例受檢者納入研究,均為男性,年齡19~29歲、 中位年齡21歲。其中PLG組128例,均為非腫瘤息肉(膽固醇性息肉與炎性息肉),非PLG組150例,均為健康人群。
1.3 資料收集及觀察分析指標判定標準
1.3.1 資料收集
利用民航空勤人員體檢系統,收集和整理納入研究的278例受檢者在2022年度體檢時的資料,包括年齡、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高血壓、高血糖、高脂血癥、高尿酸血癥、作息情況、飲食情況和運動情況,以及收縮壓 [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mmHg(1 mmHg=0.133 kPa)]、舒張壓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mmHg)、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mmol/L)、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mmol/L)、血清總膽紅素(total bilirubin,TBIL;μmol/L)、尿酸(uric acid,UA;μmol/L)、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mmol/L)等生化指標,使用Excel表格建立數據庫做好前期數據分析準備工作。
1.3.2 觀察分析指標判定標準
采用國際常用標準判定。 高血壓參照標準[5]為在未服用降壓藥情況下2次及2次以上SBP ≥140 mmHg,和(或) DBP ≥90 mmHg。高血糖參照標準[6]為 FBG ≥6.12 mmol/L。 高脂血癥參照標準[7]為TC >5.2 mmol/L,和(或)TG ≥1.71 mmol/L,和(或) LDL-C >3.13 mmol/L。高尿酸血癥參照標準[8]為UA ≥420 μmol/L。血清總膽紅素偏高(參照筆者所在醫院檢驗指標參考值)為TBIL >22.24 μmol/L。作息不規律:無固定的起床、睡眠、吃飯等時間,睡眠時間 <8 h/d。飲食不規律:每日未按時進食三餐,過量攝入高熱量食物,暴飲暴食。運動量充足:根據《2020年WHO運動和久坐行為指南》 [9]判定為運動量缺乏或充足,充足者每周進行>150 min的中等強度的運動。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經Kolmogorov-Smirnova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偏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中位數(M)和上下四分位數(P25,P75)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計數資料用例(%)表示,采用成組χ2檢驗。采用logistic回歸方程模型分析PLG的相關危險因素。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2組受檢者的一般資料
本研究共納入278例受檢者,其中PLG組128例,非PLG組150例。根據前述1.3.2項觀察分析指標判定標準,278例受檢者中3例有高血壓,275例血壓正常; 54例有高脂血癥,224例的血脂正常;38例的TBIL偏高,240例的TBIL正常;150例尿酸正常,128例尿酸增高;血糖增高1例,277例血糖正常。PLG組和非PLG組受檢者的具體資料見表1。由表1可見:在是否伴有高血壓、高脂血癥和高血糖方面2組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年齡、BMI、是否伴TBIL偏高和高尿酸血癥、作息和飲食是否規律以及運動量是否充足方面2組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PLG影響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以是否患有PLG為應變量,將有PLG賦值為1,無PLG賦值為0;自變量包括:血清總膽紅素偏高(0=是,1=否)、高尿酸血癥(0=是,1=否)、作息(0=規律,1=不規律)、飲食(0=規律,1=不規律)、運動(0=充足,1=缺乏),以及定量參數年齡和BMI,將上述因素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方程,分析結果顯示:年齡、血清總膽紅素偏高、高尿酸血癥、作息不規律、飲食不規律和運動缺乏為PLG的獨立危險因素(P<0.01)。見表2。

3 討論
3.1 PLG相關危險因素
隨著PLG檢出率的日益增高,各個國家對PLG的研究愈加重視[10]。目前,國內外臨床醫學和影像學對于PLG的探索研究已較為成熟,包括其流行病學研究、疾病診斷、治療以及預防[11]。 流行病學研究[12]表明,PLG在國外的發病率為3%~6%,國內發病率為4.5%~8.6%,約8%的軍航飛行員存在PLG,總體發病率均呈增長趨勢。有研究[13]表明,性別、生活方式、肝臟疾病、高脂血癥、內臟脂肪含量等多種因素是導致PLG的相關危險因素;另有研究[14]表明,直徑較大、生長速度較快、寬基底的PLG有較高的惡變風險。PLG的發生和進展對飛行人員的身體健康和正常履職均會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如何從飛行學員發病危險因素入手對飛行人員進行健康管理,以達到保證飛行學員身體健康和保障飛行安全的目的成為了研究的焦點[15-16]。
本研究中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PLG組的年齡和BMI,以及血清總膽紅素偏高、高尿酸血癥、作息不規律、飲食不規律和運動缺乏者所占比例均高于非PLG組,提示民航飛行學員發生的PLG受多種因素影響。進一步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結果顯示年齡、血清總膽紅素偏高、高尿酸血癥、作息不規律、飲食不規律和運動缺乏為PLG的獨立危險因素。① 年齡:2組學員雖然均處于年輕狀態,但作為影響PLG獨立影響因素,可能與受檢人群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有關,與姚貴賓等[17]的研究結果相似,但具體機制尚未明確。② 作息:本研究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作息不規律者更易并發PLG,可能是因為民航飛行學員需要通宵飛行,工作時間往往不固定,導致其睡眠不足,作息極不規律,長期如此,便會影響機體代謝、內分泌功能,增加PLG發生風險[18-19]。③ 飲食:飛行學員因為工作的特殊性,無法按時進食,尤其是早餐,長時間的不規律飲食,會導致膽汁在膽囊內長時間滯留,刺激膽囊壁,形成膽汁淤積,引起PLG形成;同時長期高脂等不規律飲食,也會增加PLG的概率[20]。④ 運動:由于工作作息不規律和繁忙,導致學員缺乏時間運動,長時間處于坐位狀態,從而影響機體代謝功能,增加脂質代謝紊亂概率,促使PLG發生[21]。⑤ 高尿酸血癥:長時間高尿酸狀態會導致尿酸鹽沉淀于機體各個部位,包括膽囊和肝臟,從而進一步引發局部炎癥反應,導致膽囊和肝臟功能受損,促使PLG形成[22]。⑥ 總膽紅素偏高:肝臟是膽紅素代謝的主要部位,一旦肝臟受損,會導致膽紅素的排泄和代謝受到影響,加重肝臟負擔,刺激膽囊壁,為PLG形成提供良好條件。⑦ BMI: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PLG組的BMI指數更高,可能是因不良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導致飛行員體質量變化,從而增加PLG概率[23]。
3.2 健康管理對策探討
針對以上飛行學員PLG危險因素分析結果,航空醫師和體檢醫師在健康管理和體檢鑒定工作中應重點加以關注,并開展和實施一系列有效、可行的健康管理措施。① 生活習慣調整。航空醫師應加大宣傳力度,指導相關學員從改善飲食和生活習慣以及加強體育鍛煉等方面著手控制體質量,同時可聯系學校食堂,針對超重和肥胖學員為其定制低脂、低碳水、低鹽、高膳食纖維的飲食,構建營養健康的膳食結構,也有利于幫助其科學減重;在減重成功的同時對血脂、血尿酸、血壓等指標的控制也有積極的作用[24]。② 青少年高脂血癥與飲食習慣、肥胖、遺傳、代謝等因素密切相關,航空醫師可依照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的《成人高脂血癥食養指南(2023年版) 》 [25]相關人員進行健康宣傳和飲食指導,并同時關注其生活習慣,幫助其積極減重和治療相關原發疾病;同時,還需建立健康檔案,定期對其體質量、各項生化指標等進行動態監測,針對其指標超標項實施合理的干預措施,以控制疾病的進展。③ 原發病管理。血清膽紅素升高往往和肝臟疾病、膽囊疾病、飲酒、暴飲暴食、熬夜、高強度運動等因素有關,航空醫師應積極指導其查明膽紅素升高原因并治療原發疾病,建議其保持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限制飲酒和超過其自身能力的高強度運動;
綜上所述,民航飛行學員并發PLG主要原因為年齡、血清總膽紅素偏高、高尿酸血癥、作息不規律、飲食不規律和運動缺乏;針對上述因素需加以干預、控制,從而保證飛行學員的身體健康,提高飛行安全性。
重要聲明
利益沖突聲明:所有作者之間無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郭萬立負責實驗設計、數據把關、數據分析、文章撰寫和投稿; 劉娟負責協調數據分析和收集數據; 潘媛負責指導和把關數據收集工作;馮敏負責收集數據;謝依晉負責收集數據。
倫理聲明:該研究通過了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醫院的倫理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