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重癥醫學科(福建廈門 361000);
  • 2.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重癥醫學科(上海 200032);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背景  探討社區獲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所致重癥肺炎患者的血栓栓塞癥事件的發生率、病死率,并分析其相關高危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3年2月期間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重癥監護室收治重癥肺炎患者161例。根據肺炎類型劃分為COVID-19組88例、CAP組73例;根據是否發生血栓,劃分為血栓組及非血栓組。收集人口統計學資料、實驗室指標,并記錄兩組患者的血栓栓塞癥事件、結局。結果  CAP組中出現24例(32.9%)血栓,均為靜脈血栓,無動脈血栓形成;COVID-19組出現32例(36.4%)血栓,其中31例為靜脈血栓(2例合并新發腦梗),1例為新發心肌梗死;但兩組血栓發生率無顯著差異(P>0.05)。血栓組與非血栓組間的性別、年齡、靜脈血栓栓塞癥評分(venous thromboembolism score,VTE評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及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Logistics模型中,血栓發生與性別、年齡及APTT呈相關性;其中,性別[女性比值比(odds ratio,OR)=2.47,95%置信區間(confidential interval,CI)1.13~5.39,P<0.05)]與年齡(OR=1.04,95%CI 1.01~1.07,P<0.05)與血栓發生呈正相關。在住院隨訪中,CAP組和COVID-19組重癥肺炎患者的病死率分別為44.3%和42.5%(P>0.05)。將Logistics模型中因素納入受試者操作特征曲線(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線),急性生理學和慢性健康狀況評價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評分的ROC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ROC curve,AUC)為0.77(95%CI 0.70~0.84,敏感性74.3%,特異性68.1%),VTE評分的AUC為0.61(95%CI 0.53~0.70,敏感性31.4%,特異性81.7%),肌酐的AUC為0.64(95%CI 0.56~0.73,敏感性72.9%,特異性51.2%);而腎臟疾病的Kappa值為0.409(P<0.05),呈現中度一致性。結論  CAP和COVID-19所致的重癥肺炎患者的血栓栓塞癥事件發生率、病死率均高。血栓發生與性別、年齡及APTT呈相關性;APACHEⅡ評分、VTE評分、肌酐值為預測重癥肺炎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

引用本文: 張連芳, 謝榕城, 林雪烽, 馬杰飛. 重癥監護室內重癥肺炎患者新發血栓事件和病死率的研究分析. 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 2024, 23(1): 7-14. doi: 10.7507/1671-6205.202310019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PD-1/PD-L1軸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