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視誘發電位(VEP)異常與多發性硬化癥的關系。
方法 對臨床確診的30例多發性硬化患者和30例神經內科診斷為非多發性硬化癥患者進行VEP檢查,并分析VEP的檢查結果與臨床癥狀間的關系。
結果 多發性硬化患者VEP檢查的異常率為76.7%。而82.6%的VEP異常者在臨床上表現出視覺癥狀。
結論 多發性硬化患者的VEP檢查中有較高的異常率,對多發性硬化的診斷有參考價值。
引用本文:
劉川,王淳,馮芹,劉平,廖段修,陳純,何妮. 30例多發性硬化患者視誘發電位檢測.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08, 08(10): 901-902. doi: 10.7507/1672-2531.20080198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循證醫學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1. |
盧祖能, 曾慶杏, 李承晏, 等. 實用肌電圖學.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0. 709.
|
2. |
胡學強, 麥衛華, 王敦敬. 誘發電位在多發性硬化診斷中的價值. 臨床神經電生理學雜志, 2004, 13(1): 8-10.
|
3. |
潘映輻. 臨床誘發電位學.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第2版. 2000. 482, 709.
|
4. |
孫相如, 王紀佐. 臨床誘發電位學.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88. 379.
|
5. |
耿同超. 多發性硬化的實驗室及輔助檢查. 中華神經精神科雜志, 1990, 23(3): 153.
|
- 1. 盧祖能, 曾慶杏, 李承晏, 等. 實用肌電圖學.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0. 709.
- 2. 胡學強, 麥衛華, 王敦敬. 誘發電位在多發性硬化診斷中的價值. 臨床神經電生理學雜志, 2004, 13(1): 8-10.
- 3. 潘映輻. 臨床誘發電位學.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第2版. 2000. 482, 709.
- 4. 孫相如, 王紀佐. 臨床誘發電位學.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88. 379.
- 5. 耿同超. 多發性硬化的實驗室及輔助檢查. 中華神經精神科雜志, 1990, 23(3):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