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唐瑞弦, 龍囿霖, 張娜, 王鑫瑤, 王心怡, 郭瓊, 杜亮, 李正赤, 王崢.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發表SCI論文被指南引用情況調查.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24, 24(2): 149-154. doi: 10.7507/1672-2531.202308076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循證醫學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論文發表的數量和質量是評價機構和個人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標。衡量論文質量的指標包括發表期刊被檢索系統收錄情況(如:SCI收錄)、學科排名、影響因子、論文的下載情況和被引情況以及是否為高被引/熱點論文[1]等。這些指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論文質量,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如高質量期刊上發表論文常受基金項目、作者影響力等因素影響,可能忽略論文本身的質量[3-5]。目前國際上通常使用論文被引次數來評估論文質量,但是有些論文由于多次引用而使得其引用次數較高,而這些引用可能僅是對方法、數據或背景資料的引用,或者被引用來批判先前研究的缺陷與不足。因此,論文發表期刊水平和論文被引情況等均不能完全反映論文質量及其臨床應用價值[6-8]。
2020年,國家科技部制訂了《關于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試行方案中實施分類考核評價,以破除“唯論文”不良導向,注重標志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取消過度看重論文數量多少、影響因子高低等指標[9]。近年來,國內外研究機構和科技量值評價已將論文是否被國際臨床指南引用作為衡量論文質量的指標之一[10-13];2022年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的研究結果已證明利用是否被指南引用指標來評價論文質量的科學性。論文是否對健康、社會以及經濟產生影響可用來衡量其應用價值,比如是否能夠改變診療方案或被臨床指南采用等[14]。故論文是否被指南引用受到越來越多醫務人員、研究者和衛生決策者的重視。
本研究采用橫斷面研究的方法來分析第一作者的第一署名單位為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以下簡稱華西)的論著、系統評價和傳統綜述被指南引用的情況,比較不同學科領域和分區的論文被指南引用的差異。為華西建立多維度論文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提供依據,為我國相關部門制訂科研成果管理政策提供參考,以鼓勵各學科領域及其研究人員發表具有國際影響力和臨床應用價值的高質量論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數據來源
1.1.1 文獻檢索與資料提取
計算機檢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數據庫,搜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已發表的論文,檢索式為:AD=(West China Hospital) AND OG=(Sichuan Univ*),檢索時間截至2022年12月31日。
由2名研究者獨立進行論文篩選,并交叉核對,如遇分歧,由第三方協助判斷。提取納入文獻的題目、作者、單位、期刊、年份、卷期頁碼、DOI、WOS號、關鍵詞、論文類型、分區、學科領域等內容,構建華西論文數據庫。
1.1.2 引文數據獲取
通過API獲取華西論文數據庫中論文的引文列表,采用指南檢索詞 “practice guideline、guideline*、guidance、recommendation*、statement”[15,16]識別引文中題目包含“指南”的論文,并由2名研究者根據題目、摘要、關鍵詞獨立進行篩選,以獲取內容符合指南規范和要求的論文。提取指南的題目、作者、單位、期刊、年份、卷期頁碼、DOI、WOS號、關鍵詞、論文類型、分區、學科領域以及引用的華西論文WOS號等,構建臨床指南引文數據庫。
1.2 數據標準化及定義
論文類型以其正式發表的類型為標準,Web of Science中論文類型分為Article和Review,Article可能會混入Review,Review又被分為系統評價和傳統綜述,所以需要人工篩選。首先,根據檢索詞“systematic review*、meta-analy*、meta analy*”初步判斷論文是否為系統評價;若是系統評價,則查閱論文是否針對某一問題進行定量或定性研究,并且是否有明確的檢索策略以及文獻篩選的標準,若都滿足上述條件,則將其定義并標準化為“系統評價”。否則,應根據其數據是否來源于作者自己的一手資料且成果未發表,若是,將其定義并標準化為“論著”類型,若否,則定義并標準化為“傳統綜述”。學科領域以其所屬二級學科來做標準化處理。采用JCR分區規則,將納入論文及其指南引文的等級劃分為Q1、Q2、Q3、Q4。
1.3 統計分析
通過華西論文的WOS號鏈接華西論文數據庫和臨床指南引文數據庫,導出至Excel軟件中。采用R軟件(版本4.2.2)進行統計分析。計數指標采用頻數及百分比描述。采用χ2檢驗進行不同類型論文被指南引用差異的比較分析;采用秩和檢驗分析進行不同等級論文被指南引用的差異的比較分析。多重比較采用Benjamini and Hochberg校正P值,統計學檢驗水準設置為α=0.05。
2 結果
2.1 文獻篩選流程及結果
初篩納入第一作者的第一署名單位為華西的論文28 434篇,復篩后最終納入22 681篇,其中論著18 026篇(79.5%),系統評價2 773篇(12.2%),傳統綜述1 882篇(8.3%)。檢索獲取的總引文列表共252 336篇,其中指南引文947篇(0.4%),共引用華西論文1 344次。
2.2 納入論文的特征
2.2.1 學科領域分布
不同學科領域中,發表論著占比前三的學科分別是腫瘤學(1 977篇,11.0%)、神經科學與神經病學(1 594篇,8.8%)和普通內科學(1 399篇,7.8%);系統評價分別是普通內科學(554篇,20.0%)、神經科學與神經病學(246篇,8.9%)、腫瘤學(237篇,8.5%);傳統綜述分別是腫瘤學(252篇,13.4%)、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223篇,11.9%)、藥理學(181篇,9.6%)。
2.2.2 分區分布
華西在Q1、Q2、Q3、Q4區分別發表論文7 349篇(32.4%)、7 054篇(31.1%)、5 895篇(26.0%)、2 383篇(10.5%)。其中,論著分別有5 679篇(31.5%)、5 697篇(31.6%)、4 684篇(26.0%)、1 966篇(10.9%);系統評價分別有817篇(29.5%)、901篇(32.5%)、787篇(28.4%)、268篇(9.7%);傳統綜述分別有853篇(45.3%)、456篇(24.2%)、424篇(22.5%)、149篇(7.9%)。
2.2.3 總體趨勢
華西總體發文量呈逐年增長趨勢,且論著、系統評價和傳統綜述也呈逐年增長趨勢。總發表論文的指南引用率不超過10%。發表Q1區的論文數量呈明顯的逐年增長趨勢,Q4區的論文數量增長緩慢(圖1)。

2.3 被指南引用的論文情況
2.3.1 不同類型論文被指南引用的差異
納入華西論文中,被指南引用947篇(4.2%),其中傳統綜述、論著、系統評價的指南引用率分別為2.2%、2.6%、15.8%,系統評價的指南引用率明顯高于論著和傳統綜述(P<0.001),論著和傳統綜述的指南引用率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355)(圖2)。

2.3.2 不同學科領域論文被指南引用情況
所有論文中,泌尿與腎臟病學的指南引用率最高(338篇,13.9%);腫瘤學的指南引用率最低(2 466篇,2.6%)。論著中,胃腸病學和肝臟病學的指南引用率最高(728篇,10.7%);腫瘤學的指南引用率最低(1 977篇,1.6%)。系統評價中,泌尿與腎臟病學的指南引用率最高(129篇,30.2%);神經科學與神經病學的指南引用率最低(246篇,6.1%)。傳統綜述中,超聲醫學的指南引用率最高(2篇,50.0%);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的指南引用率最低(223篇,1.3%)(表1)。

2.3.3 不同分區論文被指南引用情況
Q1、Q2、Q3、Q4區的論著占比分別是27.0%、33.9%、27.7%、11.4%;系統評價占比分別是41.2%、25.3%、26.4%、7.1%;傳統綜述分別是50.0%、14.3%、28.6%、7.1%(圖3)。

Q1、Q2、Q3、Q4區華西論文的指南引用率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圖4a),但是Q1華西論文的Q1指南引用率(39.3%)明顯高于Q2(28.1%)、Q3(23.9%)、Q4(8.7%)(圖4b)。

3 討論
本研究發現,華西論文的總發文量和指南引用率呈增長趨勢,被指南引用的論文在論著、系統評價和傳統綜述中分布不均衡,發表論文數量多的研究類型,其指南引用率不一定高。此外,被指南引用的論文在各學科領域中分布也不均衡,發表論文多的學科領域,被指南引用不一定多。不同水平的論文被指南引用無差異,但高水平論文易被高質量指南引用。
近年來,華西高度重視科研工作,積極進行科研平臺搭建,與哈佛大學、牛津大學、帝國理工大學等國際頂尖名校建立了密切合作關系,并于2018年開始完善科研激勵政策、建立科研管理新模式,鼓勵人員進行科研成果轉化[17]。除此之外,醫院重視人才發展和學生培養,建立了公平的職稱評定機制和SCI論文獎勵政策,制定了帶領學生志愿者參與科研的培養計劃,使得醫院論文的發文數量得到提升,被SCI收錄的論文數在全國醫療機構中連續12年排名第一[18]。但是本研究結果顯示,華西發表論文數及其被指南引用量在各學科領域中分布不均衡,發表論文數量多的學科領域,被指南引用量不一定高,究其原因,因醫學科研重基礎輕臨床[19],學科發展需求以及資源配置與利用在各學科領域間存在差異。不同學科領域的研究重點不一致,有些學科的研究重點在于臨床研究(如骨科學),而有些學科則偏重于基礎研究(如腫瘤學)。眾所周知,基礎研究的投入成本較高且研究周期較長[20,21],因此華西為滿足其研究需求,建成了多項基礎研究平臺和基礎與臨床研究平臺,配備了高精尖儀器設備群,引進了國內外頂尖研究人才及其團隊[22],以促進基礎研究成果的產出。然而基礎研究極少被指南引用[23],導致某些重基礎研究的學科領域論文產出量大,但其論文被指南引用率低。同時,優勢學科憑借其行業背景和影響力,在院內獲得科研資源傾斜,故產出論文數量多。有些學科只注重論文數量,或者為了評職稱而發論文,不注重論文的臨床價值,導致論文發文量大,但被指南引用較少。因此,未來可以建立學科交叉模式,通過平衡資源配置和提升資源利用率,來打破學科壁壘,從而提高科研論文質量。
被指南引用的論著、系統評價和傳統綜述分布不均衡。指南是在系統評價證據下綜合考慮不同干預措施優劣勢,并以此為患者提供最佳保健服務的推薦建議的文件[24]。根據最新循證醫學證據等級金字塔,系統評價是等級最高的證據。因此指南編寫過程中,在引用論著形成證據時,系統評價相比論著更有可能被直接引用,從而導致系統評價的指南引用率高于論著。
不同水平論文的指南引用率無差異,但高質量論文更容易被高質量指南引用。SCI醫學期刊為了提升自己的水平,對論文的要求越來越高。部分研究因其研究投入較多而較容易發表在高水平期刊上,如基礎研究,但其臨床價值較低,從而被指南引用較少。導致真正具有較高臨床價值的論文無法發表在高影響力期刊上,則不容易被指南發現,從而導致指南引用率降低。
胥美美等[14]對呼吸病學領域成功被指南引用的論文情況及特征進行了分析,但是研究中已發表但未被指南引用的論文數量未明確標注。王夢書等[25]分析了影響診斷領域系統評價被指南引用情況的因素,但是未報告其他類型論文被指南引用的情況。本研究是首次對華西發表論文及被指南引用情況進行系統分析,也是針對華西論文數據進行的規模最大的研究。不僅比較了論文的指南引用率差異,還全面分析了論著、系統評價、傳統綜述分別被指南引用的情況,以及不同分區的論文被指南引用的差異情況。
本研究的局限性:① 只考慮和使用了Web of Science數據庫中的SCI論文和指南作為數據來源,未包括中文指南、政策等其他類型的指南。可能導致本研究遺漏了一些與華西發表的SCI論文相關且具有影響力的指南,從而低估了華西論文在臨床實踐中的應用程度和影響力。② 根據實際情況對指南檢索詞進行了修訂,且只檢索了第一作者的華西論文,可能會遺漏部分華西論文和指南。③ 只對華西發表的SCI論文進行了比較分析,尚需與其他機構或地區的比較,以推廣至全國或全球范圍內的醫院科研論文研究。
綜上所述,華西被指南引用的論文在其論文類型和學科領域中分布不均衡,且高水平論文易被高質量指南引用。因此,醫院在制定科研管理政策的時候,可以將論文被指南引用的情況作為衡量論文質量的指標之一。
論文發表的數量和質量是評價機構和個人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標。衡量論文質量的指標包括發表期刊被檢索系統收錄情況(如:SCI收錄)、學科排名、影響因子、論文的下載情況和被引情況以及是否為高被引/熱點論文[1]等。這些指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論文質量,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如高質量期刊上發表論文常受基金項目、作者影響力等因素影響,可能忽略論文本身的質量[3-5]。目前國際上通常使用論文被引次數來評估論文質量,但是有些論文由于多次引用而使得其引用次數較高,而這些引用可能僅是對方法、數據或背景資料的引用,或者被引用來批判先前研究的缺陷與不足。因此,論文發表期刊水平和論文被引情況等均不能完全反映論文質量及其臨床應用價值[6-8]。
2020年,國家科技部制訂了《關于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試行方案中實施分類考核評價,以破除“唯論文”不良導向,注重標志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取消過度看重論文數量多少、影響因子高低等指標[9]。近年來,國內外研究機構和科技量值評價已將論文是否被國際臨床指南引用作為衡量論文質量的指標之一[10-13];2022年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的研究結果已證明利用是否被指南引用指標來評價論文質量的科學性。論文是否對健康、社會以及經濟產生影響可用來衡量其應用價值,比如是否能夠改變診療方案或被臨床指南采用等[14]。故論文是否被指南引用受到越來越多醫務人員、研究者和衛生決策者的重視。
本研究采用橫斷面研究的方法來分析第一作者的第一署名單位為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以下簡稱華西)的論著、系統評價和傳統綜述被指南引用的情況,比較不同學科領域和分區的論文被指南引用的差異。為華西建立多維度論文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提供依據,為我國相關部門制訂科研成果管理政策提供參考,以鼓勵各學科領域及其研究人員發表具有國際影響力和臨床應用價值的高質量論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數據來源
1.1.1 文獻檢索與資料提取
計算機檢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數據庫,搜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已發表的論文,檢索式為:AD=(West China Hospital) AND OG=(Sichuan Univ*),檢索時間截至2022年12月31日。
由2名研究者獨立進行論文篩選,并交叉核對,如遇分歧,由第三方協助判斷。提取納入文獻的題目、作者、單位、期刊、年份、卷期頁碼、DOI、WOS號、關鍵詞、論文類型、分區、學科領域等內容,構建華西論文數據庫。
1.1.2 引文數據獲取
通過API獲取華西論文數據庫中論文的引文列表,采用指南檢索詞 “practice guideline、guideline*、guidance、recommendation*、statement”[15,16]識別引文中題目包含“指南”的論文,并由2名研究者根據題目、摘要、關鍵詞獨立進行篩選,以獲取內容符合指南規范和要求的論文。提取指南的題目、作者、單位、期刊、年份、卷期頁碼、DOI、WOS號、關鍵詞、論文類型、分區、學科領域以及引用的華西論文WOS號等,構建臨床指南引文數據庫。
1.2 數據標準化及定義
論文類型以其正式發表的類型為標準,Web of Science中論文類型分為Article和Review,Article可能會混入Review,Review又被分為系統評價和傳統綜述,所以需要人工篩選。首先,根據檢索詞“systematic review*、meta-analy*、meta analy*”初步判斷論文是否為系統評價;若是系統評價,則查閱論文是否針對某一問題進行定量或定性研究,并且是否有明確的檢索策略以及文獻篩選的標準,若都滿足上述條件,則將其定義并標準化為“系統評價”。否則,應根據其數據是否來源于作者自己的一手資料且成果未發表,若是,將其定義并標準化為“論著”類型,若否,則定義并標準化為“傳統綜述”。學科領域以其所屬二級學科來做標準化處理。采用JCR分區規則,將納入論文及其指南引文的等級劃分為Q1、Q2、Q3、Q4。
1.3 統計分析
通過華西論文的WOS號鏈接華西論文數據庫和臨床指南引文數據庫,導出至Excel軟件中。采用R軟件(版本4.2.2)進行統計分析。計數指標采用頻數及百分比描述。采用χ2檢驗進行不同類型論文被指南引用差異的比較分析;采用秩和檢驗分析進行不同等級論文被指南引用的差異的比較分析。多重比較采用Benjamini and Hochberg校正P值,統計學檢驗水準設置為α=0.05。
2 結果
2.1 文獻篩選流程及結果
初篩納入第一作者的第一署名單位為華西的論文28 434篇,復篩后最終納入22 681篇,其中論著18 026篇(79.5%),系統評價2 773篇(12.2%),傳統綜述1 882篇(8.3%)。檢索獲取的總引文列表共252 336篇,其中指南引文947篇(0.4%),共引用華西論文1 344次。
2.2 納入論文的特征
2.2.1 學科領域分布
不同學科領域中,發表論著占比前三的學科分別是腫瘤學(1 977篇,11.0%)、神經科學與神經病學(1 594篇,8.8%)和普通內科學(1 399篇,7.8%);系統評價分別是普通內科學(554篇,20.0%)、神經科學與神經病學(246篇,8.9%)、腫瘤學(237篇,8.5%);傳統綜述分別是腫瘤學(252篇,13.4%)、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223篇,11.9%)、藥理學(181篇,9.6%)。
2.2.2 分區分布
華西在Q1、Q2、Q3、Q4區分別發表論文7 349篇(32.4%)、7 054篇(31.1%)、5 895篇(26.0%)、2 383篇(10.5%)。其中,論著分別有5 679篇(31.5%)、5 697篇(31.6%)、4 684篇(26.0%)、1 966篇(10.9%);系統評價分別有817篇(29.5%)、901篇(32.5%)、787篇(28.4%)、268篇(9.7%);傳統綜述分別有853篇(45.3%)、456篇(24.2%)、424篇(22.5%)、149篇(7.9%)。
2.2.3 總體趨勢
華西總體發文量呈逐年增長趨勢,且論著、系統評價和傳統綜述也呈逐年增長趨勢。總發表論文的指南引用率不超過10%。發表Q1區的論文數量呈明顯的逐年增長趨勢,Q4區的論文數量增長緩慢(圖1)。

2.3 被指南引用的論文情況
2.3.1 不同類型論文被指南引用的差異
納入華西論文中,被指南引用947篇(4.2%),其中傳統綜述、論著、系統評價的指南引用率分別為2.2%、2.6%、15.8%,系統評價的指南引用率明顯高于論著和傳統綜述(P<0.001),論著和傳統綜述的指南引用率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355)(圖2)。

2.3.2 不同學科領域論文被指南引用情況
所有論文中,泌尿與腎臟病學的指南引用率最高(338篇,13.9%);腫瘤學的指南引用率最低(2 466篇,2.6%)。論著中,胃腸病學和肝臟病學的指南引用率最高(728篇,10.7%);腫瘤學的指南引用率最低(1 977篇,1.6%)。系統評價中,泌尿與腎臟病學的指南引用率最高(129篇,30.2%);神經科學與神經病學的指南引用率最低(246篇,6.1%)。傳統綜述中,超聲醫學的指南引用率最高(2篇,50.0%);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的指南引用率最低(223篇,1.3%)(表1)。

2.3.3 不同分區論文被指南引用情況
Q1、Q2、Q3、Q4區的論著占比分別是27.0%、33.9%、27.7%、11.4%;系統評價占比分別是41.2%、25.3%、26.4%、7.1%;傳統綜述分別是50.0%、14.3%、28.6%、7.1%(圖3)。

Q1、Q2、Q3、Q4區華西論文的指南引用率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圖4a),但是Q1華西論文的Q1指南引用率(39.3%)明顯高于Q2(28.1%)、Q3(23.9%)、Q4(8.7%)(圖4b)。

3 討論
本研究發現,華西論文的總發文量和指南引用率呈增長趨勢,被指南引用的論文在論著、系統評價和傳統綜述中分布不均衡,發表論文數量多的研究類型,其指南引用率不一定高。此外,被指南引用的論文在各學科領域中分布也不均衡,發表論文多的學科領域,被指南引用不一定多。不同水平的論文被指南引用無差異,但高水平論文易被高質量指南引用。
近年來,華西高度重視科研工作,積極進行科研平臺搭建,與哈佛大學、牛津大學、帝國理工大學等國際頂尖名校建立了密切合作關系,并于2018年開始完善科研激勵政策、建立科研管理新模式,鼓勵人員進行科研成果轉化[17]。除此之外,醫院重視人才發展和學生培養,建立了公平的職稱評定機制和SCI論文獎勵政策,制定了帶領學生志愿者參與科研的培養計劃,使得醫院論文的發文數量得到提升,被SCI收錄的論文數在全國醫療機構中連續12年排名第一[18]。但是本研究結果顯示,華西發表論文數及其被指南引用量在各學科領域中分布不均衡,發表論文數量多的學科領域,被指南引用量不一定高,究其原因,因醫學科研重基礎輕臨床[19],學科發展需求以及資源配置與利用在各學科領域間存在差異。不同學科領域的研究重點不一致,有些學科的研究重點在于臨床研究(如骨科學),而有些學科則偏重于基礎研究(如腫瘤學)。眾所周知,基礎研究的投入成本較高且研究周期較長[20,21],因此華西為滿足其研究需求,建成了多項基礎研究平臺和基礎與臨床研究平臺,配備了高精尖儀器設備群,引進了國內外頂尖研究人才及其團隊[22],以促進基礎研究成果的產出。然而基礎研究極少被指南引用[23],導致某些重基礎研究的學科領域論文產出量大,但其論文被指南引用率低。同時,優勢學科憑借其行業背景和影響力,在院內獲得科研資源傾斜,故產出論文數量多。有些學科只注重論文數量,或者為了評職稱而發論文,不注重論文的臨床價值,導致論文發文量大,但被指南引用較少。因此,未來可以建立學科交叉模式,通過平衡資源配置和提升資源利用率,來打破學科壁壘,從而提高科研論文質量。
被指南引用的論著、系統評價和傳統綜述分布不均衡。指南是在系統評價證據下綜合考慮不同干預措施優劣勢,并以此為患者提供最佳保健服務的推薦建議的文件[24]。根據最新循證醫學證據等級金字塔,系統評價是等級最高的證據。因此指南編寫過程中,在引用論著形成證據時,系統評價相比論著更有可能被直接引用,從而導致系統評價的指南引用率高于論著。
不同水平論文的指南引用率無差異,但高質量論文更容易被高質量指南引用。SCI醫學期刊為了提升自己的水平,對論文的要求越來越高。部分研究因其研究投入較多而較容易發表在高水平期刊上,如基礎研究,但其臨床價值較低,從而被指南引用較少。導致真正具有較高臨床價值的論文無法發表在高影響力期刊上,則不容易被指南發現,從而導致指南引用率降低。
胥美美等[14]對呼吸病學領域成功被指南引用的論文情況及特征進行了分析,但是研究中已發表但未被指南引用的論文數量未明確標注。王夢書等[25]分析了影響診斷領域系統評價被指南引用情況的因素,但是未報告其他類型論文被指南引用的情況。本研究是首次對華西發表論文及被指南引用情況進行系統分析,也是針對華西論文數據進行的規模最大的研究。不僅比較了論文的指南引用率差異,還全面分析了論著、系統評價、傳統綜述分別被指南引用的情況,以及不同分區的論文被指南引用的差異情況。
本研究的局限性:① 只考慮和使用了Web of Science數據庫中的SCI論文和指南作為數據來源,未包括中文指南、政策等其他類型的指南。可能導致本研究遺漏了一些與華西發表的SCI論文相關且具有影響力的指南,從而低估了華西論文在臨床實踐中的應用程度和影響力。② 根據實際情況對指南檢索詞進行了修訂,且只檢索了第一作者的華西論文,可能會遺漏部分華西論文和指南。③ 只對華西發表的SCI論文進行了比較分析,尚需與其他機構或地區的比較,以推廣至全國或全球范圍內的醫院科研論文研究。
綜上所述,華西被指南引用的論文在其論文類型和學科領域中分布不均衡,且高水平論文易被高質量指南引用。因此,醫院在制定科研管理政策的時候,可以將論文被指南引用的情況作為衡量論文質量的指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