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老年人群的骨骼肌衰老嚴重影響國民健康并對公共衛生體系構成嚴峻挑戰。及早發現骨骼肌衰老,及早預警、預防和治療骨骼肌衰老,對實現健康老齡化具有重要意義。為篩選出一系列具有臨床可操作性骨骼肌衰老生物標志物,進一步規范骨骼肌衰老的早期識別和精準診斷,多學科團隊注冊并撰寫了本專家共識計劃書,以期規范共識制訂,提高共識制訂透明化。
引用本文: 李代萍, 黃寧, 葛美玲, 劉曉蕾, 張勇, 田旭, 尹鵬濱, 劉勇, 楊鐘力, 岳冀蓉, 董碧蓉. 中國骨骼肌衰老標志物專家共識(2024)計劃書.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24, 24(10): 1137-1140. doi: 10.7507/1672-2531.202404140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循證醫學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1 專家共識制訂背景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到2.97億,其中老年人群的肌少癥患病率為6.8%~18.5%,在養老機構中高達28.8%[1]。肌少癥及其相關肌肉功能的減退,顯著增加了老年人跌倒和死亡的風險,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并可能導致全身多器官系統性功能衰退。因此,及早發現骨骼肌衰老,及早預警、預防和治療骨骼肌衰老,對實現健康老齡化具有重要意義。
骨骼肌衰老是一個復雜的生物學過程,涉及分子、細胞、器官、機體和群體等多維度、多層次的改變。骨骼肌衰老是指骨骼肌隨增齡發生的結構和功能改變,主要表現為骨骼肌質量整體減少、肌纖維橫截面積縮小、骨骼肌中脂肪沉積、骨骼肌纖維化增生、骨骼肌收縮功能受損、肌纖維類型比例變化、骨骼肌分泌功能減弱和骨骼肌代謝功能失調等[2]。骨骼肌衰老標志物則是指能夠準確預測“骨骼肌真實年齡”“骨骼肌結構”“骨骼肌功能”的標志物,可以用來判斷骨骼肌衰老程度、評估抗衰老干預效果。尋找能夠評估骨骼肌衰老程度的生物標志物,有助于精準判斷骨骼肌的功能狀態、預測骨骼肌衰老發生的風險。
目前已發表5份關于衰老標志物的專家共識,包括肝臟衰老標志物、血管衰老標志物、心臟衰老標志物、腦衰老標志物、骨骼衰老標志物[3-7],但未有骨骼肌衰老標志物的相關專家共識發布。本專家共識旨在從骨骼肌功能、結構和體液三個維度,總結既往報道的骨骼肌衰老相關標志物,希望通過這些生物標志物能夠精準判斷骨骼肌衰老程度、評估抗衰老干預效果,以期為未來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參考和指導,共同推動骨骼肌衰老相關疾病的預防、早期診斷和有效治療策略的發展。
2 專家共識制訂方法
本部專家共識嚴格遵循《世界衛生組織指南制訂手冊》[8]、指南2.0清單[9]和《中國制訂/修訂臨床診療指南的指導原則(2022版)》?[10]關于指南和共識的制訂流程,采用歐洲心臟病學會(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標準[11]進行證據分級。參考指南研究與評價工具(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Ⅱ,AGREE Ⅱ)??[12]和臨床實踐指南的科學性、透明性和適用性評價工具(scientificity, transparency, applicability, rankings,STAR)[13]的具體要求,并按照衛生保健實踐指南的報告規范(reporting items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in healthcare,RIGHT)[14]報告共識全文。專家共識制訂流程見附件1,專家共識制訂進度安排見附件2。
2.1 專家共識的制訂機構
本專家共識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生物島實驗室、武漢大學、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和解放軍總醫院第四醫學中心組織多學科專家共同制訂。
2.2 專家共識工作組
根據參與臨床實踐工作組的具體要求[15],設置專家共識工作組,包括5個小組:指導委員會、秘書組、證據評價組、共識專家組和外審專家組。工作組的組成和主要職責詳見附件3。
2.3 專家共識注冊
本共識已在國際實踐指南注冊與透明化平臺(international practice guidelines registry platform,IPGRP)進行雙語注冊,注冊號為:PREPARE-2024CN552。
2.4 專家共識目的和范圍
本共識擬定題目為《中國骨骼肌衰老標志物專家共識(2024)》,專家共識旨在為骨骼肌衰老評估提供一個多維度的生物標志物框架,從骨骼肌的功能、結構和體液三個關鍵維度出發,篩選出一系列具有臨床可操作性的生物標志物,推動骨骼肌衰老相關疾病的預防、早期診斷和有效治療策略的發展。本共識的目標人群為中國骨骼肌衰老患者。共識的使用人群為骨骼肌衰老領域基礎研究人員、臨床醫生及其他醫藥衛生技術和管理人員。
2.5 利益沖突聲明和基金資助
專家共識的工作組所有成員均需填寫“中國骨骼肌衰老標志物專家共識(2024)利益沖突聲明表”,提交指導委員會進行審核。報告利益沖突情況,無利益沖突者可參與共識制訂全過程,若有利益沖突則由指導委員會根據利益沖突管理辦法討論后判定其參與程度。從以下4個方面規范管理利益沖突:確定利益聲明人員、處理利益聲明、評價利益沖突、報告利益沖突。共識制訂過程中對所有成員進行利益沖突管理。
本共識未接受任何醫藥企業基金資助,由四川省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編號:2023ZYD0173)提供經費支持,經費主要用于專家咨詢以及共識會議的召開。資助方不影響共識的制訂過程、內容和發布。
2.6 臨床問題的提出、收集與篩選
以訪談、問卷調查等形式收集臨床醫生和基礎研究人員意見,按照P(population)、I(intervention)、C(comparison)、O(outcome)原則構建中國骨骼肌衰老相關標志物的臨床問題和結局指標總條目。由共識指導委員會擬定初步骨骼肌衰老標志物的臨床問題和結局指標。邀請共識專家組召開臨床問題構建和結局指標遴選專項會議,對所有問題的重要程度進行評價。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進行重要性評分(5分制)。關鍵問題:平均分≥4分,必須在共識中產生推薦意見;若平均分≤3分,在本共識中不產生推薦意見;其余問題為一般重要問題,是否產生推薦意見取決于推薦意見共識會議情況。
本共識納入的臨床問題見附件4。由共識指導委員會擬定初步的結局指標。對結局指標的重要性按照建議、評估、發展和評價的分級(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s,GRADE)工作組推薦方法[16]進行評分。最終確定的結局指標見附件5。
2.7 證據的檢索與篩選
檢索數據庫范圍: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Embase、WanFang Data、CNKI、CBM和VIP數據庫及國際指南聯盟、英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所、ACP Journal Club。同時補充檢索臨床試驗注冊平臺和追溯納入文獻的參考文獻,檢索時間:從建庫至2024年3月30日,語言:中、英文,以主題詞和自由詞形式進行檢索。中、英文檢索詞、納入排除標準及文獻篩選流程見附件7。
證據評價組每2人一組進行獨立檢索,篩選文獻,提取文獻信息,記錄檢索所獲文獻以及最終納入文獻的數量。2名證據評價組成員根據納排標準對文獻進行篩選,并交叉核對;意見不一致時,通過討論或由第3名評價員協助解決。
2.8 證據質量評價
臨床實踐指南質量評價采用AGREE Ⅱ。系統評價偏倚風險評估采用偏倚風險評價工具(a measurement tool to assess systematic reviews,AMSTAR 2)量表[17]。原始研究的偏倚風險評估根據不同研究類型分別采用以下評估工具:隨機對照試驗采用Cochrane偏倚風險評價工具(risk of bias 2,ROB 2.0)[18],非隨機對照試驗采用非隨機干預研究偏倚風險評價工具(risk of bias in non-randomized studies-of interventions,ROBINS-Ⅰ)[19],診斷性研究采用診斷準確性研究質量評價工具(quality assessment of diagnostic accuracy studies quality of evidence,QUADAS-2)[20],隊列研究和病例-對照研究采用紐卡斯爾-渥太華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21],橫斷面研究和患病率研究采用美國衛生保健研究與質量管理處推薦的評價量表(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AHRQ)[22]。
2.9 證據質量及推薦強度分級
采用ESC方法(附件6)進行證據質量評價和等級劃分,證據級別分為:A級、B級、C級。證據評價小組負責進行證據評價并在共識會議上進行報告。
2.10 形成推薦意見并達成共識
根據證據質量結合臨床經驗和利弊平衡等形成可能的推薦意見,并將推薦意見強度分為:Ⅰ級、Ⅱa級、Ⅱb級、Ⅲ級(附件7)。共識專家組成員通過德爾菲法對推薦意見達成共識(70%及以上),詳細記錄專家意見、處理情況及共識過程,最終以附件的形式呈現。推薦意見強度判定方法見附件8。
推薦意見達成共識后,交由指導委員會審定通過。指導委員會原則上不能對推薦意見進行增減或做較大的變更。
2.11 專家共識的撰寫與外審
共識專家組的推薦意見完成后,由秘書組和證據評價組參照指南研究與評價工具AGREE Ⅱ和臨床實踐指南的科學性、透明性和適用性評價工具STAR的具體要求,按照國際實踐指南報告規范RIGHT規范化撰寫共識全文的初稿。由外審專家組從贊同程度、表達清晰度和可行性3個方面進行意見反饋。收集外審專家組反饋意見后,指導委員會對反饋意見進行評審,指導秘書組和證據評價組修改初稿,形成終版專家共識。
2.12 專家共識的批準與發布
專家共識全文由指導委員會審定通過后發布。共識全文預計于2025年在相關領域期刊上發表。
2.13 專家共識的傳播
發表后,工作組將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對共識進行推廣:① 在國內外骨骼肌和衰老等相關領域的學術會議上進行報告,例如:中國衰老科學大會、全國骨骼肌生物學大會等;② 舉辦骨骼肌衰老精準診斷學習班,組織臨床醫生、骨骼肌衰老領域基礎研究人員等學習;③ 通過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進行科普、簡化版宣傳;④ 在國內外知名醫學期刊、網站、公眾號上發表共識解讀。后續將開展相關研究,了解共識傳播情況,評價共識實施后對骨骼肌衰老診斷與臨床實踐的影響。
2.14 專家共識的更新
專家共識發布后將對推薦意見相關證據信息進行及時跟進,后續根據證據情況決定是否啟動更新。該共識預計每3~5年更新,共識更新滿足以下幾點:① 出現新的重要高質量研究證據;② 有新的高質量證據不支持共識現有的推薦意見,建議修改更新;③ 有新的高質量證據表明現有的推薦意見的安全性、適用人群、注意事項等發生變化。
3 專家共識的意義與價值
中國骨骼肌衰老標志物專家共識的制訂具有重要意義與價值,不僅為預測和降低老年人骨骼肌衰老相關疾病風險提供了科學依據,還為臨床實踐和研究工作提供了全面的指導。通過推薦一系列生物標志物,本專家共識助力早期識別和監測肌肉質量和功能的變化,使醫生能夠更精確地評估老年人的骨骼肌健康狀況,并及時采取預防和治療措施,從而有效延緩肌少癥的進展。
共識綜合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臨床實踐經驗,全面評估了涉及功能、結構和體液等多方面的衰老標志物,并提出了一個系統性的框架,將這些標志物分為三個維度,以促進對衰老過程的系統理解和評估。此外,共識還強調了跨學科合作的重要性,鼓勵生物學、老年醫學、循證醫學和營養學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參與骨骼肌衰老的研究,以整合不同領域的知識和技術,推動創新性研究成果的產生。
最后,專家共識的發布為政策制定和健康教育提供了科學依據。政府和衛生部門可以根據專家共識的建議,有針對性地制定公共衛生政策,提高公眾對骨骼肌衰老及其健康影響的認識,促進老年人群的健康維護和疾病預防,為實現健康老齡化目標做出貢獻。
1 專家共識制訂背景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到2.97億,其中老年人群的肌少癥患病率為6.8%~18.5%,在養老機構中高達28.8%[1]。肌少癥及其相關肌肉功能的減退,顯著增加了老年人跌倒和死亡的風險,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并可能導致全身多器官系統性功能衰退。因此,及早發現骨骼肌衰老,及早預警、預防和治療骨骼肌衰老,對實現健康老齡化具有重要意義。
骨骼肌衰老是一個復雜的生物學過程,涉及分子、細胞、器官、機體和群體等多維度、多層次的改變。骨骼肌衰老是指骨骼肌隨增齡發生的結構和功能改變,主要表現為骨骼肌質量整體減少、肌纖維橫截面積縮小、骨骼肌中脂肪沉積、骨骼肌纖維化增生、骨骼肌收縮功能受損、肌纖維類型比例變化、骨骼肌分泌功能減弱和骨骼肌代謝功能失調等[2]。骨骼肌衰老標志物則是指能夠準確預測“骨骼肌真實年齡”“骨骼肌結構”“骨骼肌功能”的標志物,可以用來判斷骨骼肌衰老程度、評估抗衰老干預效果。尋找能夠評估骨骼肌衰老程度的生物標志物,有助于精準判斷骨骼肌的功能狀態、預測骨骼肌衰老發生的風險。
目前已發表5份關于衰老標志物的專家共識,包括肝臟衰老標志物、血管衰老標志物、心臟衰老標志物、腦衰老標志物、骨骼衰老標志物[3-7],但未有骨骼肌衰老標志物的相關專家共識發布。本專家共識旨在從骨骼肌功能、結構和體液三個維度,總結既往報道的骨骼肌衰老相關標志物,希望通過這些生物標志物能夠精準判斷骨骼肌衰老程度、評估抗衰老干預效果,以期為未來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參考和指導,共同推動骨骼肌衰老相關疾病的預防、早期診斷和有效治療策略的發展。
2 專家共識制訂方法
本部專家共識嚴格遵循《世界衛生組織指南制訂手冊》[8]、指南2.0清單[9]和《中國制訂/修訂臨床診療指南的指導原則(2022版)》?[10]關于指南和共識的制訂流程,采用歐洲心臟病學會(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標準[11]進行證據分級。參考指南研究與評價工具(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Ⅱ,AGREE Ⅱ)??[12]和臨床實踐指南的科學性、透明性和適用性評價工具(scientificity, transparency, applicability, rankings,STAR)[13]的具體要求,并按照衛生保健實踐指南的報告規范(reporting items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in healthcare,RIGHT)[14]報告共識全文。專家共識制訂流程見附件1,專家共識制訂進度安排見附件2。
2.1 專家共識的制訂機構
本專家共識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生物島實驗室、武漢大學、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和解放軍總醫院第四醫學中心組織多學科專家共同制訂。
2.2 專家共識工作組
根據參與臨床實踐工作組的具體要求[15],設置專家共識工作組,包括5個小組:指導委員會、秘書組、證據評價組、共識專家組和外審專家組。工作組的組成和主要職責詳見附件3。
2.3 專家共識注冊
本共識已在國際實踐指南注冊與透明化平臺(international practice guidelines registry platform,IPGRP)進行雙語注冊,注冊號為:PREPARE-2024CN552。
2.4 專家共識目的和范圍
本共識擬定題目為《中國骨骼肌衰老標志物專家共識(2024)》,專家共識旨在為骨骼肌衰老評估提供一個多維度的生物標志物框架,從骨骼肌的功能、結構和體液三個關鍵維度出發,篩選出一系列具有臨床可操作性的生物標志物,推動骨骼肌衰老相關疾病的預防、早期診斷和有效治療策略的發展。本共識的目標人群為中國骨骼肌衰老患者。共識的使用人群為骨骼肌衰老領域基礎研究人員、臨床醫生及其他醫藥衛生技術和管理人員。
2.5 利益沖突聲明和基金資助
專家共識的工作組所有成員均需填寫“中國骨骼肌衰老標志物專家共識(2024)利益沖突聲明表”,提交指導委員會進行審核。報告利益沖突情況,無利益沖突者可參與共識制訂全過程,若有利益沖突則由指導委員會根據利益沖突管理辦法討論后判定其參與程度。從以下4個方面規范管理利益沖突:確定利益聲明人員、處理利益聲明、評價利益沖突、報告利益沖突。共識制訂過程中對所有成員進行利益沖突管理。
本共識未接受任何醫藥企業基金資助,由四川省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編號:2023ZYD0173)提供經費支持,經費主要用于專家咨詢以及共識會議的召開。資助方不影響共識的制訂過程、內容和發布。
2.6 臨床問題的提出、收集與篩選
以訪談、問卷調查等形式收集臨床醫生和基礎研究人員意見,按照P(population)、I(intervention)、C(comparison)、O(outcome)原則構建中國骨骼肌衰老相關標志物的臨床問題和結局指標總條目。由共識指導委員會擬定初步骨骼肌衰老標志物的臨床問題和結局指標。邀請共識專家組召開臨床問題構建和結局指標遴選專項會議,對所有問題的重要程度進行評價。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進行重要性評分(5分制)。關鍵問題:平均分≥4分,必須在共識中產生推薦意見;若平均分≤3分,在本共識中不產生推薦意見;其余問題為一般重要問題,是否產生推薦意見取決于推薦意見共識會議情況。
本共識納入的臨床問題見附件4。由共識指導委員會擬定初步的結局指標。對結局指標的重要性按照建議、評估、發展和評價的分級(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s,GRADE)工作組推薦方法[16]進行評分。最終確定的結局指標見附件5。
2.7 證據的檢索與篩選
檢索數據庫范圍: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Embase、WanFang Data、CNKI、CBM和VIP數據庫及國際指南聯盟、英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所、ACP Journal Club。同時補充檢索臨床試驗注冊平臺和追溯納入文獻的參考文獻,檢索時間:從建庫至2024年3月30日,語言:中、英文,以主題詞和自由詞形式進行檢索。中、英文檢索詞、納入排除標準及文獻篩選流程見附件7。
證據評價組每2人一組進行獨立檢索,篩選文獻,提取文獻信息,記錄檢索所獲文獻以及最終納入文獻的數量。2名證據評價組成員根據納排標準對文獻進行篩選,并交叉核對;意見不一致時,通過討論或由第3名評價員協助解決。
2.8 證據質量評價
臨床實踐指南質量評價采用AGREE Ⅱ。系統評價偏倚風險評估采用偏倚風險評價工具(a measurement tool to assess systematic reviews,AMSTAR 2)量表[17]。原始研究的偏倚風險評估根據不同研究類型分別采用以下評估工具:隨機對照試驗采用Cochrane偏倚風險評價工具(risk of bias 2,ROB 2.0)[18],非隨機對照試驗采用非隨機干預研究偏倚風險評價工具(risk of bias in non-randomized studies-of interventions,ROBINS-Ⅰ)[19],診斷性研究采用診斷準確性研究質量評價工具(quality assessment of diagnostic accuracy studies quality of evidence,QUADAS-2)[20],隊列研究和病例-對照研究采用紐卡斯爾-渥太華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21],橫斷面研究和患病率研究采用美國衛生保健研究與質量管理處推薦的評價量表(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AHRQ)[22]。
2.9 證據質量及推薦強度分級
采用ESC方法(附件6)進行證據質量評價和等級劃分,證據級別分為:A級、B級、C級。證據評價小組負責進行證據評價并在共識會議上進行報告。
2.10 形成推薦意見并達成共識
根據證據質量結合臨床經驗和利弊平衡等形成可能的推薦意見,并將推薦意見強度分為:Ⅰ級、Ⅱa級、Ⅱb級、Ⅲ級(附件7)。共識專家組成員通過德爾菲法對推薦意見達成共識(70%及以上),詳細記錄專家意見、處理情況及共識過程,最終以附件的形式呈現。推薦意見強度判定方法見附件8。
推薦意見達成共識后,交由指導委員會審定通過。指導委員會原則上不能對推薦意見進行增減或做較大的變更。
2.11 專家共識的撰寫與外審
共識專家組的推薦意見完成后,由秘書組和證據評價組參照指南研究與評價工具AGREE Ⅱ和臨床實踐指南的科學性、透明性和適用性評價工具STAR的具體要求,按照國際實踐指南報告規范RIGHT規范化撰寫共識全文的初稿。由外審專家組從贊同程度、表達清晰度和可行性3個方面進行意見反饋。收集外審專家組反饋意見后,指導委員會對反饋意見進行評審,指導秘書組和證據評價組修改初稿,形成終版專家共識。
2.12 專家共識的批準與發布
專家共識全文由指導委員會審定通過后發布。共識全文預計于2025年在相關領域期刊上發表。
2.13 專家共識的傳播
發表后,工作組將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對共識進行推廣:① 在國內外骨骼肌和衰老等相關領域的學術會議上進行報告,例如:中國衰老科學大會、全國骨骼肌生物學大會等;② 舉辦骨骼肌衰老精準診斷學習班,組織臨床醫生、骨骼肌衰老領域基礎研究人員等學習;③ 通過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進行科普、簡化版宣傳;④ 在國內外知名醫學期刊、網站、公眾號上發表共識解讀。后續將開展相關研究,了解共識傳播情況,評價共識實施后對骨骼肌衰老診斷與臨床實踐的影響。
2.14 專家共識的更新
專家共識發布后將對推薦意見相關證據信息進行及時跟進,后續根據證據情況決定是否啟動更新。該共識預計每3~5年更新,共識更新滿足以下幾點:① 出現新的重要高質量研究證據;② 有新的高質量證據不支持共識現有的推薦意見,建議修改更新;③ 有新的高質量證據表明現有的推薦意見的安全性、適用人群、注意事項等發生變化。
3 專家共識的意義與價值
中國骨骼肌衰老標志物專家共識的制訂具有重要意義與價值,不僅為預測和降低老年人骨骼肌衰老相關疾病風險提供了科學依據,還為臨床實踐和研究工作提供了全面的指導。通過推薦一系列生物標志物,本專家共識助力早期識別和監測肌肉質量和功能的變化,使醫生能夠更精確地評估老年人的骨骼肌健康狀況,并及時采取預防和治療措施,從而有效延緩肌少癥的進展。
共識綜合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臨床實踐經驗,全面評估了涉及功能、結構和體液等多方面的衰老標志物,并提出了一個系統性的框架,將這些標志物分為三個維度,以促進對衰老過程的系統理解和評估。此外,共識還強調了跨學科合作的重要性,鼓勵生物學、老年醫學、循證醫學和營養學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參與骨骼肌衰老的研究,以整合不同領域的知識和技術,推動創新性研究成果的產生。
最后,專家共識的發布為政策制定和健康教育提供了科學依據。政府和衛生部門可以根據專家共識的建議,有針對性地制定公共衛生政策,提高公眾對骨骼肌衰老及其健康影響的認識,促進老年人群的健康維護和疾病預防,為實現健康老齡化目標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