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見文 1,2 , 朱濤 1,3 , 李為民 4,5,6 , 李培藝 1,2,3
  • 1.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麻醉科(成都 610041);
  • 2. 麻醉轉化醫學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麻醉與危重癥醫學實驗室,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成都 610041);
  • 3. 中國西部研究單位(2018RU012)-中國醫學科學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成都 610041);
  • 4.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成都 610041);
  • 5. 呼吸健康研究所,四川大學疾病分子網絡前沿科學中心,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成都 610041);
  • 6. 呼吸疾病全國重點實驗室,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成都 61004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系統評價人工智能在真實圍術期世界中實施阻礙及促進因素的質性研究。方法 計算機檢索PubMed、CINAHL、Scopus、Web of Science、ACM Digital library、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VIP數據庫,搜集圍術期人工智能臨床應用相關研究,檢索時限均為建庫至2023年12月31日。根據SPIDER模型構建問題,采用JBI流行病學量表對納入文獻進行質量評價,利用NASSS框架對圍術期人工智能系統實施過程所挖掘的質性因素進行整合、分析,建立問題條目池。結果 共納入22篇文獻,圍術期利益相關者主要聚焦在麻醉醫生、麻醉護士和外科醫生等圍術期人工智能技術使用者,圍術期人工智能服務內容領域主要以機器人手術為主。JBI評價得分為4~8分。NASSS實施因素框架共形成7個核心主題、27個次級條目。結論 圍術期人工智能對手術患者預后、醫療質量與效率有正向作用,但其在臨床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會面臨采納者、組織機構、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影響,使其最終實施效果受到影響。現有圍術期人工智能系統在臨床實施中的影響因素質性研究存在數量較少、質量中等、未基于系統性的實施因素框架科學開展等問題,開展科學規范的應用研究將對未來圍術期人工智能的使用有導向作用,并有望提升其最終服務效果。

引用本文: 蔡見文, 朱濤, 李為民, 李培藝. 基于NASSS框架的人工智能在真實圍術期世界中實施性研究的系統評價.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24, 24(11): 1284-1293. doi: 10.7507/1672-2531.202405012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循證醫學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自體NK細胞治療惡性腫瘤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統評價
  • 下一篇

    右美托咪定用于正頜手術控制性降壓效果的系統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