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莫佳麗, 張慧琴, 劉星雨, 杜慧杰, 劉祖婷, 楊學智, 況杰. 急性輕中度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一年生命質量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24, 24(11): 1241-1248. doi: 10.7507/1672-2531.202405073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中國循證醫學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腦卒中是我國成人致死、致殘的首位病因,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和巨大的經濟負擔等五大特點[1],對人群健康構成重大威脅。全球疾病負擔數據表明,中國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病率、死亡率、傷殘調整壽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均顯著上升,這一趨勢不僅加重了醫療負擔,同時對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構成嚴重威脅[2]。盡管近年來腦卒中防治已取得了一定進展,但輕中度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所面臨的需求和挑戰卻容易被忽視。此外,卒中嚴重程度與預后相關[3],通常輕中度患者展現了更高的干預潛力和更為積極的預后結果。健康相關生命質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用于描述患者在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健康方面的感受和功能水平,強調了患者對健康狀況的主觀體驗和生活質量的整體影響[4],可以作為臨床研究的重要終點指標,用于評估臨床治療的效果。因此,深入了解輕中度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出院后的生命質量及其影響因素有助于改善患者預后、提高生活質量。本研究旨在前瞻性了解輕中度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一年后生命質量狀況并分析其影響因素,為改善患者的HRQOL提供科學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連續、前瞻性納入江西省南昌市4所醫院接受住院治療的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由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倫理審查委員會批準〔2018醫研倫審(04號)〕,符合倫理學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參與該項研究的所有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均簽署了書面知情同意書。研究對象納入的時限是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經過數據核查,實際共納入1 181例患者。納入標準:① 年齡18周歲及以上;② 確診患有缺血性腦卒中(動脈粥樣硬化性缺血性腦卒中)或確診患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診斷符合2014年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制定的標準);③ 發病急性期內(2周);④ 輕中度卒中,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評分≤15分;⑤ 自愿參加并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符合以下任何一條標準的患者需要排除):① 癌癥患者;② 心源性梗死、小血管病變的缺血性腦卒中、其他原因缺血性腦卒中、不明原因缺血性腦卒中;③ 出血性腦卒中、混合性腦卒中和瘤卒中者;④ 近2周內有全血或血小板輸注,有凝血功能障礙或其他血液疾病的患者;⑤ 合并有嚴重的心、肺、肝臟系統疾病的患者;⑥ 研究者判斷依從性不良和不能完成長期隨訪的患者。
1.2 基線資料收集
采用項目統一制定的病例報告表收集患者入院時的一般資料及臨床檢查數據。一般資料調查表包括社會人口學資料:性別、年齡、教育水平、婚姻狀態、工作狀態;體格檢查資料:身高、體重、體質指數(body mass index,BMI)等;疾病相關資料:飲酒史、吸煙史、卒中家族史、既往卒中類型、腦卒中類型、卒中復發情況。采用NIHSS評估患者卒中嚴重程度、昏迷深度由格拉斯昏迷評分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評估,應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評估患者功能狀態。
1.3 HRQOL的測量
采用歐洲五維度健康量表(EuroQol five dimensions questionnaire,EQ-5D)進行HRQOL的測量。EQ-5D-5L量表期初所得的5個數字的組合僅能代表每個維度的困難程度,不能作為數值直接進行對比和分析,調查結果還需進行健康效用值的轉換才能說明受訪者的生命質量狀態[5]。即利用問卷結果提供的描述性健康信息,生成相應的健康狀態,并根據社會偏好權重,為每一種健康狀態賦予一個綜合性的效用指數得分。對于EQ-5D-5L量表轉化為健康效應值時所需系數,我國學者使用時間權衡法設定出適用于中國人群的EQ-5D-5L效用值積分體系[6]。經驗證,中文版EQ-5D量表是測量HRQOL的有效工具且中國EQ-5D-5L效用值積分體系對中國居民的測量性能良好[6,7]。本次研究采用羅楠等[6]建立的EQ-5D-5L中國效用值積分體系換算中國地區人群的健康效用值,其范圍為?0.391~1.000。例如某患者量表評分為“1、2、3、4、5”,那么參照積分體系,其效用值U=1?(0+0.048+0.107+0.252+0.258)=0.335。
1.4 Tobit模型簡介
Tobit模型的提出主要為應對截斷或截堵變量,用于解釋因變量中的左刪失和/或右刪失,屬于受限因變量模型之一;Tobit回歸分析是研究受限因變量與某些影響因素之間關系的一種回歸分析方法[8]。在此次研究中,使用EQ-5D-5L量表計算的效應值范圍為?0.391~1.000,且約82.4%受訪者的健康效應值為1,具有被刪截的特征,屬于受限因變量,因此適用于建立Tobit回歸模型探討EQ-5D-5L效用指數得分的潛在影響因素。
Tobit回歸模型的設定如下:
![]() |
![]() |
![]() |
式中:y表示個體通過EQ-5D-5L量表測量出來的效用值,y*表示個體實際健康效用值,x是影響實際健康效用值的因變量,β是未知參數,u是誤差項,L是模型的截斷點,取健康效用值最大值1。
1.5 統計分析
Shapiro-Wilk正態性檢驗結果顯示健康效用值呈偏態分布,故用中位數(M)和四分位數(P25,P75)描述,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和Kruskal-Wallis H檢驗各個因素不同組別之間的效用值得分的差異是否有統計學意義。最后使用Stata 17軟件將單因素分析中具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納入Tobit模型進一步分析。使用R軟件的missForest包對缺失數據進行處理。采用SPSS 27.0統計軟件,分析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資料數據,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雙側)。
2 結果
2.1 研究對象基本情況
本次研究共納入1 181名患者。其中男性791名(66.98%),女性390名(33.02%)。樣本平均年齡為(63.7±10.9)歲,參考年齡分組文獻[9],青壯年(19~59歲)占比35.06%,老年(≥60歲)占比64.94%。整體受教育程度較低,初中及以下人群占74.43%。目前在職人員有346名(29.30%),退休人員364名(30.82%),而失業/無業人群占比最多,有471名(39.88%)。在腦卒中疾病方面,僅有0.76%的患者有腦卒中家族史,既往發生過卒中的患者占20.58%,具體情況見表1。

2.2 EQ-5D-5L量表各維度分布
EQ-5D-5L測量的5個維度中,卒中1年時隨訪中處于完全健康狀態比例為69.3%。維度一(行動能力)存在困難的患者占比15.66%,維度二(自我照顧)存在困難的患者占比8.64%,維度三(日常生活)存在困難的患者占比10.33%,維度四(疼痛/不舒服)存在困難的患者占比22.69%,維度五(焦慮/沮喪)存在困難的患者占比17.27%(圖1)。

2.3 健康效用值分析
為進行Mann-Whitney U檢驗、Kruskal-Wallis H檢驗以及Tobit回歸分析,本研究對變量進行賦值,將相關數值變量轉換為有序的因子數據以便進行分析運算。賦值詳情見表2。

2.3.1 一年時健康效用值分析
1 181例患者的健康效用值為1.000(0.942,1.000),最小值為?0.391,最大值為1.000。不同健康效用值在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目前工作情況、吸煙史、高血壓家族史、既往高血壓、既往糖尿病、既往血脂異常、癥狀持續時間、入院NIHSS量表評分,GCS得分以及mRS評分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2 一年健康效用值影響因素分析
將單因素分析有統計學意義(P<0.05)的變量作為自變量,健康效用值為因變量,進行Tobit回歸分析,結果見表4。其中年齡、性別、目前工作狀態、既往高血壓、既往血脂異常、入院NIHSS評分、入院GCS評分及出院mRS評分是1年后的健康效用值的影響因素。年齡、性別、既往高血壓、既往血脂異常、入院NIHSS評分、mRS評分與1年后的健康效用值呈現負向關聯,其余因素呈正向關聯。即年齡越高的患者一年后的健康效用值越低,其生存質量狀況就會越差。與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一年后的生存質量狀況較差。既往發生過高血壓、血脂異常的患者一年后的健康效用值更低。入院時NIHSS評分及出院mRS評分越高,患者一年后的健康效用值更低,則其生存質量狀況更差。目前工作狀態、GCS評分與患者一年后的健康效用值呈正相關聯,提示退休人群患者生存質量狀況更可觀,GCS量表評分更高的患者一年后的生存質量狀況更好。

3 討論
在本次前瞻性隊列研究中,大多數卒中患者經治療在一年后已完全康復。EQ-5D-5L量表結果顯示存在疼痛/不舒服問題的患者最多。年齡較大、女性、既往高血壓、既往血脂異常、處于工作狀態、入院NIHSS及出院mRS高評分、入院GCS低評分等因素與較低的健康效用值相關。
一年隨訪時患者的EQ-5D指數平均值為0.936,處于完全健康的患者比例高達69.3%。EQ-5D指數平均值高于Jensen等[10]的研究,該研究發現未接受阿替普酶治療的患者在隨訪90天時EQ-5D指數平均值為0.67。這可能是由于EQ-5D高指數與mRS低評分相關,本研究中大多數(80.5%)患者在一年隨訪時顯示功能獨立。這一分析與Diegoli等[11]的研究一致,其結果顯示功能依賴患者(mRS>2)一年后的HRQOL顯著低于功能獨立患者,該研究75.0%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在一年隨訪時mRS≤2。另外,本次研究對象為輕中度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且四分之三的患者屬于輕度卒中,總體上表現出較好的預后,因而大多數患者在結束隨訪時已完全康復。研究發現,中風患者最常報告的問題是疼痛/不舒服維度,這一結果與一項大規模橫斷面研究一致[12]。相比其他維度,疼痛/不舒服問題最突出的原因可能是早期中風后的疼痛未能被充分認識,容易發生漏診與治療不足等問題[13]。中風后疼痛是一種常見的臨床問題,患病率為11%~66%[14]。它不僅會增加抑郁和認知障礙,還會阻礙患者身體康復,降低生命質量[15]。可見,臨床工作者在初診及隨訪期間應重視疼痛的評估以制定合適的診療計劃,幫助患者獲得最佳的療效和提高生活質量。
女性與健康效用值呈負向關聯,這與Bushnell等[16]學者所研究結果一致,該研究發現即使在調整了重要的社會人口學變量、卒中嚴重程度和殘疾等因素后,女性在卒中后長達12個月的生活質量仍比男性差。既往高血壓、既往血脂異常的患者其一年后的生命質量較差。高血壓是缺血性腦卒中的預后危險因素[17],Wang等[18]的臨床試驗發現比起既往高血壓的卒中患者,無高血壓患者在相同的抗栓治療中獲益更大。多篇文獻報道高血壓是血小板活化異常和血栓形成的關鍵,它與血管內皮功能障礙、早期血管老化、全身炎癥和基底膜增厚有關[19-21]。此外,與本次試驗分析結果一致,有研究指出血脂異常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結局的影響具有顯著意義,特別是血清TC、LDL-C和HDL-C水平與預后呈正相關[22]。可見控制血壓穩定,維持血脂平衡對卒中患者生命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中工作狀態與卒中患者一年后的健康效應值呈正向關聯,退休患者比在業患者的生命質量狀況更可觀,這可能由于退休人員面臨的經濟負擔壓力小,焦慮和痛苦相對較少,積極情緒較高[23,24]。
入院GCS評分與一年后卒中患者的健康效用值呈正相關,即GCS評分越高則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預后越好,這一結果與Hassan等[25]的前瞻性研究一致。GCS評分的增加與日常生活活動獨立性測量的功能結局改善相關,常用于卒中結局預測[26]。入院NIHSS評分和出院mRS評分與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一年后的生活質量相關,這與Do Rego等[27]的研究一致。NIHSS量表通常用于評估卒中神經功能缺損,可與改良mRS量表一起作為功能結局指標用于評估不同治療方法對患者預后的影響[28]。但以上功能指標缺乏對患者在癥狀負擔(例如疲勞)或情緒健康(例如焦慮抑郁)等問題的評估,而EQ-5D彌補了這一不足。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研究在患者出院后的隨訪調查時存在死亡或失訪情況,因此損失了部分患者資料,可能存在失訪偏倚。其次,本研究收集到的數據中部分變量存在缺失,盡管對數據使用了多重填補處理,得到的數據分析結果可能與實際結果情況存在一定偏差。最后,在數據分析時,僅選擇了社會人口學資料、體格檢查資料及疾病相關資料作為研究變量,未納入患者住院期間血糖、血壓及炎癥等臨床檢驗指標,這些因素可能也與其一年的生命質量狀況有關聯。
綜上所述,本研究針對輕中度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探討其一年后的生命質量影響因素,研究發現年齡、性別、目前工作狀態、既往高血壓、既往血脂異常、入院NIHSS評分、GCS評分及mRS評分是影響生命質量的關鍵因素。建議臨床工作者應特別關注年齡較大、女性、以及有高血壓和血脂異常病史的高風險患者。同時,臨床醫師在診療初期要重視疼痛癥狀的評估,幫助患者緩解焦慮和抑郁,以改善其長期的生活質量。
腦卒中是我國成人致死、致殘的首位病因,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和巨大的經濟負擔等五大特點[1],對人群健康構成重大威脅。全球疾病負擔數據表明,中國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病率、死亡率、傷殘調整壽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均顯著上升,這一趨勢不僅加重了醫療負擔,同時對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構成嚴重威脅[2]。盡管近年來腦卒中防治已取得了一定進展,但輕中度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所面臨的需求和挑戰卻容易被忽視。此外,卒中嚴重程度與預后相關[3],通常輕中度患者展現了更高的干預潛力和更為積極的預后結果。健康相關生命質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用于描述患者在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健康方面的感受和功能水平,強調了患者對健康狀況的主觀體驗和生活質量的整體影響[4],可以作為臨床研究的重要終點指標,用于評估臨床治療的效果。因此,深入了解輕中度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出院后的生命質量及其影響因素有助于改善患者預后、提高生活質量。本研究旨在前瞻性了解輕中度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一年后生命質量狀況并分析其影響因素,為改善患者的HRQOL提供科學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連續、前瞻性納入江西省南昌市4所醫院接受住院治療的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由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倫理審查委員會批準〔2018醫研倫審(04號)〕,符合倫理學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參與該項研究的所有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均簽署了書面知情同意書。研究對象納入的時限是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經過數據核查,實際共納入1 181例患者。納入標準:① 年齡18周歲及以上;② 確診患有缺血性腦卒中(動脈粥樣硬化性缺血性腦卒中)或確診患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診斷符合2014年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制定的標準);③ 發病急性期內(2周);④ 輕中度卒中,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評分≤15分;⑤ 自愿參加并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符合以下任何一條標準的患者需要排除):① 癌癥患者;② 心源性梗死、小血管病變的缺血性腦卒中、其他原因缺血性腦卒中、不明原因缺血性腦卒中;③ 出血性腦卒中、混合性腦卒中和瘤卒中者;④ 近2周內有全血或血小板輸注,有凝血功能障礙或其他血液疾病的患者;⑤ 合并有嚴重的心、肺、肝臟系統疾病的患者;⑥ 研究者判斷依從性不良和不能完成長期隨訪的患者。
1.2 基線資料收集
采用項目統一制定的病例報告表收集患者入院時的一般資料及臨床檢查數據。一般資料調查表包括社會人口學資料:性別、年齡、教育水平、婚姻狀態、工作狀態;體格檢查資料:身高、體重、體質指數(body mass index,BMI)等;疾病相關資料:飲酒史、吸煙史、卒中家族史、既往卒中類型、腦卒中類型、卒中復發情況。采用NIHSS評估患者卒中嚴重程度、昏迷深度由格拉斯昏迷評分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評估,應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評估患者功能狀態。
1.3 HRQOL的測量
采用歐洲五維度健康量表(EuroQol five dimensions questionnaire,EQ-5D)進行HRQOL的測量。EQ-5D-5L量表期初所得的5個數字的組合僅能代表每個維度的困難程度,不能作為數值直接進行對比和分析,調查結果還需進行健康效用值的轉換才能說明受訪者的生命質量狀態[5]。即利用問卷結果提供的描述性健康信息,生成相應的健康狀態,并根據社會偏好權重,為每一種健康狀態賦予一個綜合性的效用指數得分。對于EQ-5D-5L量表轉化為健康效應值時所需系數,我國學者使用時間權衡法設定出適用于中國人群的EQ-5D-5L效用值積分體系[6]。經驗證,中文版EQ-5D量表是測量HRQOL的有效工具且中國EQ-5D-5L效用值積分體系對中國居民的測量性能良好[6,7]。本次研究采用羅楠等[6]建立的EQ-5D-5L中國效用值積分體系換算中國地區人群的健康效用值,其范圍為?0.391~1.000。例如某患者量表評分為“1、2、3、4、5”,那么參照積分體系,其效用值U=1?(0+0.048+0.107+0.252+0.258)=0.335。
1.4 Tobit模型簡介
Tobit模型的提出主要為應對截斷或截堵變量,用于解釋因變量中的左刪失和/或右刪失,屬于受限因變量模型之一;Tobit回歸分析是研究受限因變量與某些影響因素之間關系的一種回歸分析方法[8]。在此次研究中,使用EQ-5D-5L量表計算的效應值范圍為?0.391~1.000,且約82.4%受訪者的健康效應值為1,具有被刪截的特征,屬于受限因變量,因此適用于建立Tobit回歸模型探討EQ-5D-5L效用指數得分的潛在影響因素。
Tobit回歸模型的設定如下:
![]() |
![]() |
![]() |
式中:y表示個體通過EQ-5D-5L量表測量出來的效用值,y*表示個體實際健康效用值,x是影響實際健康效用值的因變量,β是未知參數,u是誤差項,L是模型的截斷點,取健康效用值最大值1。
1.5 統計分析
Shapiro-Wilk正態性檢驗結果顯示健康效用值呈偏態分布,故用中位數(M)和四分位數(P25,P75)描述,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和Kruskal-Wallis H檢驗各個因素不同組別之間的效用值得分的差異是否有統計學意義。最后使用Stata 17軟件將單因素分析中具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納入Tobit模型進一步分析。使用R軟件的missForest包對缺失數據進行處理。采用SPSS 27.0統計軟件,分析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資料數據,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雙側)。
2 結果
2.1 研究對象基本情況
本次研究共納入1 181名患者。其中男性791名(66.98%),女性390名(33.02%)。樣本平均年齡為(63.7±10.9)歲,參考年齡分組文獻[9],青壯年(19~59歲)占比35.06%,老年(≥60歲)占比64.94%。整體受教育程度較低,初中及以下人群占74.43%。目前在職人員有346名(29.30%),退休人員364名(30.82%),而失業/無業人群占比最多,有471名(39.88%)。在腦卒中疾病方面,僅有0.76%的患者有腦卒中家族史,既往發生過卒中的患者占20.58%,具體情況見表1。

2.2 EQ-5D-5L量表各維度分布
EQ-5D-5L測量的5個維度中,卒中1年時隨訪中處于完全健康狀態比例為69.3%。維度一(行動能力)存在困難的患者占比15.66%,維度二(自我照顧)存在困難的患者占比8.64%,維度三(日常生活)存在困難的患者占比10.33%,維度四(疼痛/不舒服)存在困難的患者占比22.69%,維度五(焦慮/沮喪)存在困難的患者占比17.27%(圖1)。

2.3 健康效用值分析
為進行Mann-Whitney U檢驗、Kruskal-Wallis H檢驗以及Tobit回歸分析,本研究對變量進行賦值,將相關數值變量轉換為有序的因子數據以便進行分析運算。賦值詳情見表2。

2.3.1 一年時健康效用值分析
1 181例患者的健康效用值為1.000(0.942,1.000),最小值為?0.391,最大值為1.000。不同健康效用值在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目前工作情況、吸煙史、高血壓家族史、既往高血壓、既往糖尿病、既往血脂異常、癥狀持續時間、入院NIHSS量表評分,GCS得分以及mRS評分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2 一年健康效用值影響因素分析
將單因素分析有統計學意義(P<0.05)的變量作為自變量,健康效用值為因變量,進行Tobit回歸分析,結果見表4。其中年齡、性別、目前工作狀態、既往高血壓、既往血脂異常、入院NIHSS評分、入院GCS評分及出院mRS評分是1年后的健康效用值的影響因素。年齡、性別、既往高血壓、既往血脂異常、入院NIHSS評分、mRS評分與1年后的健康效用值呈現負向關聯,其余因素呈正向關聯。即年齡越高的患者一年后的健康效用值越低,其生存質量狀況就會越差。與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一年后的生存質量狀況較差。既往發生過高血壓、血脂異常的患者一年后的健康效用值更低。入院時NIHSS評分及出院mRS評分越高,患者一年后的健康效用值更低,則其生存質量狀況更差。目前工作狀態、GCS評分與患者一年后的健康效用值呈正相關聯,提示退休人群患者生存質量狀況更可觀,GCS量表評分更高的患者一年后的生存質量狀況更好。

3 討論
在本次前瞻性隊列研究中,大多數卒中患者經治療在一年后已完全康復。EQ-5D-5L量表結果顯示存在疼痛/不舒服問題的患者最多。年齡較大、女性、既往高血壓、既往血脂異常、處于工作狀態、入院NIHSS及出院mRS高評分、入院GCS低評分等因素與較低的健康效用值相關。
一年隨訪時患者的EQ-5D指數平均值為0.936,處于完全健康的患者比例高達69.3%。EQ-5D指數平均值高于Jensen等[10]的研究,該研究發現未接受阿替普酶治療的患者在隨訪90天時EQ-5D指數平均值為0.67。這可能是由于EQ-5D高指數與mRS低評分相關,本研究中大多數(80.5%)患者在一年隨訪時顯示功能獨立。這一分析與Diegoli等[11]的研究一致,其結果顯示功能依賴患者(mRS>2)一年后的HRQOL顯著低于功能獨立患者,該研究75.0%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在一年隨訪時mRS≤2。另外,本次研究對象為輕中度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且四分之三的患者屬于輕度卒中,總體上表現出較好的預后,因而大多數患者在結束隨訪時已完全康復。研究發現,中風患者最常報告的問題是疼痛/不舒服維度,這一結果與一項大規模橫斷面研究一致[12]。相比其他維度,疼痛/不舒服問題最突出的原因可能是早期中風后的疼痛未能被充分認識,容易發生漏診與治療不足等問題[13]。中風后疼痛是一種常見的臨床問題,患病率為11%~66%[14]。它不僅會增加抑郁和認知障礙,還會阻礙患者身體康復,降低生命質量[15]。可見,臨床工作者在初診及隨訪期間應重視疼痛的評估以制定合適的診療計劃,幫助患者獲得最佳的療效和提高生活質量。
女性與健康效用值呈負向關聯,這與Bushnell等[16]學者所研究結果一致,該研究發現即使在調整了重要的社會人口學變量、卒中嚴重程度和殘疾等因素后,女性在卒中后長達12個月的生活質量仍比男性差。既往高血壓、既往血脂異常的患者其一年后的生命質量較差。高血壓是缺血性腦卒中的預后危險因素[17],Wang等[18]的臨床試驗發現比起既往高血壓的卒中患者,無高血壓患者在相同的抗栓治療中獲益更大。多篇文獻報道高血壓是血小板活化異常和血栓形成的關鍵,它與血管內皮功能障礙、早期血管老化、全身炎癥和基底膜增厚有關[19-21]。此外,與本次試驗分析結果一致,有研究指出血脂異常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結局的影響具有顯著意義,特別是血清TC、LDL-C和HDL-C水平與預后呈正相關[22]。可見控制血壓穩定,維持血脂平衡對卒中患者生命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中工作狀態與卒中患者一年后的健康效應值呈正向關聯,退休患者比在業患者的生命質量狀況更可觀,這可能由于退休人員面臨的經濟負擔壓力小,焦慮和痛苦相對較少,積極情緒較高[23,24]。
入院GCS評分與一年后卒中患者的健康效用值呈正相關,即GCS評分越高則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預后越好,這一結果與Hassan等[25]的前瞻性研究一致。GCS評分的增加與日常生活活動獨立性測量的功能結局改善相關,常用于卒中結局預測[26]。入院NIHSS評分和出院mRS評分與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一年后的生活質量相關,這與Do Rego等[27]的研究一致。NIHSS量表通常用于評估卒中神經功能缺損,可與改良mRS量表一起作為功能結局指標用于評估不同治療方法對患者預后的影響[28]。但以上功能指標缺乏對患者在癥狀負擔(例如疲勞)或情緒健康(例如焦慮抑郁)等問題的評估,而EQ-5D彌補了這一不足。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研究在患者出院后的隨訪調查時存在死亡或失訪情況,因此損失了部分患者資料,可能存在失訪偏倚。其次,本研究收集到的數據中部分變量存在缺失,盡管對數據使用了多重填補處理,得到的數據分析結果可能與實際結果情況存在一定偏差。最后,在數據分析時,僅選擇了社會人口學資料、體格檢查資料及疾病相關資料作為研究變量,未納入患者住院期間血糖、血壓及炎癥等臨床檢驗指標,這些因素可能也與其一年的生命質量狀況有關聯。
綜上所述,本研究針對輕中度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探討其一年后的生命質量影響因素,研究發現年齡、性別、目前工作狀態、既往高血壓、既往血脂異常、入院NIHSS評分、GCS評分及mRS評分是影響生命質量的關鍵因素。建議臨床工作者應特別關注年齡較大、女性、以及有高血壓和血脂異常病史的高風險患者。同時,臨床醫師在診療初期要重視疼痛癥狀的評估,幫助患者緩解焦慮和抑郁,以改善其長期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