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中國抗癲癇協會青年委員會, 譚啟富癲癇外科發展專項基金管理委員會, 北京神經科學學會腦功能疾病與認知發育專業委員會, 國家兒科及小兒外科專業醫療質量控制中心, 《癲癇雜志》編輯部. 癲癇外科手術技術專家共識—概述與編寫方法. 癲癇雜志, 2024, 10(3): 189-191. doi: 10.7507/2096-0247.202403002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癲癇雜志》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1 背景與意義
癲癇外科是藥物難治性癲癇重要的治療手段,包括切除性手術、離斷性手術、神經調控手術和其它手術[1]。除了神經調控手術、胼胝體切開術、多軟膜下橫切術等姑息性手術外,幾乎所有的癲癇外科根治性手術預后分析均顯示致癇區的完全切除(含離斷或毀損)是術后無癲癇發作的獨立影響因素[2-4],而合理的癲癇外科手術技術是達到致癇區的完全切除(離斷或毀損)的根本保障。國內在術前評估、術后處理等領域已經有多個專家共識[5-8],而癲癇外科手術技術尚需同步得到重視,尤其是青年癲癇外科醫生的成長需要癲癇外科手術技術專家共識的規范。2023年6月受《癲癇雜志》編輯部及主編周東教授邀請,組織編寫《癲癇外科手術技術專家共識》(以下簡稱“本共識”),遂著手此項工作。
2 內容與架構
在本共識實際編寫過程中,我們發現存在一些困難。癲癇外科技術、疾病類型和致癇區部位存在顯著差別,無法用一部專家共識涵蓋全部的癲癇外科手術。因此,我們決定依據疾病類型和致癇區進行分篇編寫。本著成熟一篇完成一篇的總體思路,本共識確定包括一個概述和六個部分:第一篇《腦內病變相關癲癇的手術技術專家共識》,主要就腦腫瘤、腦血管病和腦軟化灶相關癲癇的切除性手術技術達成共識;第二篇《腦皮質發育不良相關癲癇的手術技術專家共識》,聚焦于局灶性皮質發育不良及其它腦皮質發育不良相關癲癇的切除性手術技術,下丘腦錯構瘤(Hypothalamic hamartoma,HH)與腦室旁灰質異位(Paraventricular nodular heterotopia,PNH)的立體腦電圖(Stereo-electroencephalography,SEEG)與射頻熱凝(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RFTC)手術技術;第三篇《半球性癲癇的手術技術專家共識》,就所有半球性癲癇的切除性與離斷性手術技術達成專家共識;第四篇《顳葉癲癇的手術技術專家共識》,就顳葉內側癲癇及其它顳葉癲癇的手術技術達成專家共識;第五篇《島葉癲癇的手術技術專家共識》,聚焦于島葉癲癇的切除性手術技術,同時納入了島葉SEEG置入及RFTC治療的相關內容;第六篇《中央區癲癇的手術技術專家共識》,聚焦合理應用術前和術中檢查技術、顯微外科技術等進行腦功能保護,并涉及了中央區SEEG置入與RFTC治療的相關內容。
為保障各篇的獨立和相互融合,第一篇和第二篇中涉及到半球、島葉、顳葉和中央區癲癇的內容分別列入第三篇到第六篇專家共識之中,同時,并發癥部分采用分篇介紹的方法。第一篇中介紹了開顱術后常見手術并發癥,第二篇主要是癲癇術后早期癲癇發作的防治,第三篇重點在半球性手術后腦積水與失聯合綜合癥等特殊并發癥,第四篇重點是顳葉癲癇手術相關腦梗死、視野缺損等并發癥的防治,第五篇側重介紹島葉癲癇術后運動功能障礙等并發癥防治,第六篇關注中央區癲癇術后運動、感覺功能障礙并發癥的防治。
迷走神經刺激術已有相關的中國專家共識,而腦深部電刺激治療和激光間質熱凝治療(Laser-induced interstitial thermotherapy,LITT)目前尚未廣泛開展,大部分專家經驗不足,難以達成普遍適用的指導性意見,所以均未納入本部共識。胼胝體切開術和多處軟膜下橫切術目前在國內已經很少應用,所以未組織專家進行共識的編寫。
3 本共識制訂人員
本共識編寫核心組成員包括中國抗癲癇協會(China Association Against Epilepsy,CAAE)青年委員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和部分青年委員。專家組分為兩部分:CAAE青年委員會中全體癲癇外科醫生和部分內科或兒科醫生共同組成青年專家組;同時,邀請從事癲癇外科相關工作的知名專家組成特邀專家組。每篇專家共識的編寫組由執筆小組、內審專家組和外審專家組組成,執筆小組由共識核心組指定,并邀請部分非青委低年資醫生參與。每篇共識的內審專家組由25~27名青年專家組人員組成,外審專家組由5~7名特邀專家組成員組成。指南制訂過程中全體成員無相關經濟與學術利益沖突。
4 本共識問題提出和文獻檢索
遵循研究對象(participants)-干預/暴露(intervention /exposures)-比較(control)-結局(outcome)[PI(E)CO]原則構建臨床問題;由核心組和本共識相應部分的青年專家組開展專家調查,收集整理相關問題,經過德爾菲法及專家討論等環節,最終每部分確定10~15個臨床問題。
根據構建的臨床問題,系統檢索PubMed、EMBASE(Ovid)、Cochrane Library、萬方數據庫、中國知網數據服務平臺等,獲取中文和英文的相關文獻。通過題目、摘要進行篩查,并通過全文進行復篩,確定最終納入的文獻。檢索范圍為1999年1月—2023年12月發表的中英文文獻。
5 本共識的整體編寫過程
執筆小組查詢文獻,確定編寫的核心內容,經核心組專家同意后,進行相關內容的編寫(第一稿)。在文獻中存在爭議的問題,先在執筆小組和核心專家組層面形成共識后,進行修改形成第二稿。執筆小組收集擬最終形成專家共識的推薦意見,提交全體專家組進行問卷調查,然后由執筆小組專家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并根據專家意見修改形成第三稿。如果存在問卷調查未達成共識,但執筆小組和核心專家組認為臨床意義重大的問題,由執筆小組補充文獻后再進行第二輪問卷調查;如果仍不能達成共識,由核心組成員商定是否保留該共識意見,確需保留時,應當注明兩輪專家同意該共識意見的比率和核心組確定保留該條共識意見的理由,最終形成第四稿,送外審專家進行評審。最后,根據外審專家組意見進行修改后確定最終版本。
6 專家意見的分析和共識達成
每個進行Delphi調查的問題對專家推薦意見分為:優先推薦、推薦、不明確、反對、強烈反對5級。
(1) 以下三種情況則認為達成一致共識:
① 優先推薦、推薦比率達到100%;
② 優先推薦、推薦比率達到90%,而無強烈反對;
③ 優先推薦、推薦比率達到80%,而無反對或強烈反對。
(2) 以下兩種情況則認為基本達到共識,需要進一步Delphi調查或核心組討論后修改或不修改通過:
④ 優先推薦、推薦比率達到80%,而無強烈反對;
⑤ 優先推薦、推薦比率達到70%,而無反對或強烈反對。
(3) 以下三種情況則認為不能達成共識,不再列入共識:
⑥ 優先推薦、推薦比率低于50%;
⑦ 強烈反對、反對比率達到40%;
⑧ 強烈反對比率達到25%。
(4) 其它情況可以通過修改后再進行Delphi調查,以達到上述①~⑧條其中一條。
7 本共識的使用、局限性與持續改進
本共識供我國各級醫療機構的癲癇外科、癲癇專科、小兒神經科、神經內科醫務人員使用。推薦意見的針對對象為癲癇外科患者。傳播途徑為《癲癇雜志》及其相關網絡資源。
本次共識制定盡管采用了文獻復習、專家會議和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模式,但可能存在資料復習不全和技術要點不細等問題。由于共識僅能在技術的原則和理念上去達成一致,而對于非常具體的問題(比如,不同手術部位雙極電凝功率、大腦半球切除術后引流管放置的時間等)并不希望、也不易完全達成統一共識,且容易限制臨床工作。隨著本共識的推廣應用和新臨床研究結果的出現,可能會有一些現有共識意見不再適用,而另外一些本次未達到共識的技術方法可能會在未來形成統一意見,所以本共識會每五年左右進行一次更新,以適應我國癲癇外科手術技術快速發展的現狀,并指導癲癇外科手術技術不斷持續改進。
利益沖突聲明 所有作者無利益沖突。
1 背景與意義
癲癇外科是藥物難治性癲癇重要的治療手段,包括切除性手術、離斷性手術、神經調控手術和其它手術[1]。除了神經調控手術、胼胝體切開術、多軟膜下橫切術等姑息性手術外,幾乎所有的癲癇外科根治性手術預后分析均顯示致癇區的完全切除(含離斷或毀損)是術后無癲癇發作的獨立影響因素[2-4],而合理的癲癇外科手術技術是達到致癇區的完全切除(離斷或毀損)的根本保障。國內在術前評估、術后處理等領域已經有多個專家共識[5-8],而癲癇外科手術技術尚需同步得到重視,尤其是青年癲癇外科醫生的成長需要癲癇外科手術技術專家共識的規范。2023年6月受《癲癇雜志》編輯部及主編周東教授邀請,組織編寫《癲癇外科手術技術專家共識》(以下簡稱“本共識”),遂著手此項工作。
2 內容與架構
在本共識實際編寫過程中,我們發現存在一些困難。癲癇外科技術、疾病類型和致癇區部位存在顯著差別,無法用一部專家共識涵蓋全部的癲癇外科手術。因此,我們決定依據疾病類型和致癇區進行分篇編寫。本著成熟一篇完成一篇的總體思路,本共識確定包括一個概述和六個部分:第一篇《腦內病變相關癲癇的手術技術專家共識》,主要就腦腫瘤、腦血管病和腦軟化灶相關癲癇的切除性手術技術達成共識;第二篇《腦皮質發育不良相關癲癇的手術技術專家共識》,聚焦于局灶性皮質發育不良及其它腦皮質發育不良相關癲癇的切除性手術技術,下丘腦錯構瘤(Hypothalamic hamartoma,HH)與腦室旁灰質異位(Paraventricular nodular heterotopia,PNH)的立體腦電圖(Stereo-electroencephalography,SEEG)與射頻熱凝(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RFTC)手術技術;第三篇《半球性癲癇的手術技術專家共識》,就所有半球性癲癇的切除性與離斷性手術技術達成專家共識;第四篇《顳葉癲癇的手術技術專家共識》,就顳葉內側癲癇及其它顳葉癲癇的手術技術達成專家共識;第五篇《島葉癲癇的手術技術專家共識》,聚焦于島葉癲癇的切除性手術技術,同時納入了島葉SEEG置入及RFTC治療的相關內容;第六篇《中央區癲癇的手術技術專家共識》,聚焦合理應用術前和術中檢查技術、顯微外科技術等進行腦功能保護,并涉及了中央區SEEG置入與RFTC治療的相關內容。
為保障各篇的獨立和相互融合,第一篇和第二篇中涉及到半球、島葉、顳葉和中央區癲癇的內容分別列入第三篇到第六篇專家共識之中,同時,并發癥部分采用分篇介紹的方法。第一篇中介紹了開顱術后常見手術并發癥,第二篇主要是癲癇術后早期癲癇發作的防治,第三篇重點在半球性手術后腦積水與失聯合綜合癥等特殊并發癥,第四篇重點是顳葉癲癇手術相關腦梗死、視野缺損等并發癥的防治,第五篇側重介紹島葉癲癇術后運動功能障礙等并發癥防治,第六篇關注中央區癲癇術后運動、感覺功能障礙并發癥的防治。
迷走神經刺激術已有相關的中國專家共識,而腦深部電刺激治療和激光間質熱凝治療(Laser-induced interstitial thermotherapy,LITT)目前尚未廣泛開展,大部分專家經驗不足,難以達成普遍適用的指導性意見,所以均未納入本部共識。胼胝體切開術和多處軟膜下橫切術目前在國內已經很少應用,所以未組織專家進行共識的編寫。
3 本共識制訂人員
本共識編寫核心組成員包括中國抗癲癇協會(China Association Against Epilepsy,CAAE)青年委員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和部分青年委員。專家組分為兩部分:CAAE青年委員會中全體癲癇外科醫生和部分內科或兒科醫生共同組成青年專家組;同時,邀請從事癲癇外科相關工作的知名專家組成特邀專家組。每篇專家共識的編寫組由執筆小組、內審專家組和外審專家組組成,執筆小組由共識核心組指定,并邀請部分非青委低年資醫生參與。每篇共識的內審專家組由25~27名青年專家組人員組成,外審專家組由5~7名特邀專家組成員組成。指南制訂過程中全體成員無相關經濟與學術利益沖突。
4 本共識問題提出和文獻檢索
遵循研究對象(participants)-干預/暴露(intervention /exposures)-比較(control)-結局(outcome)[PI(E)CO]原則構建臨床問題;由核心組和本共識相應部分的青年專家組開展專家調查,收集整理相關問題,經過德爾菲法及專家討論等環節,最終每部分確定10~15個臨床問題。
根據構建的臨床問題,系統檢索PubMed、EMBASE(Ovid)、Cochrane Library、萬方數據庫、中國知網數據服務平臺等,獲取中文和英文的相關文獻。通過題目、摘要進行篩查,并通過全文進行復篩,確定最終納入的文獻。檢索范圍為1999年1月—2023年12月發表的中英文文獻。
5 本共識的整體編寫過程
執筆小組查詢文獻,確定編寫的核心內容,經核心組專家同意后,進行相關內容的編寫(第一稿)。在文獻中存在爭議的問題,先在執筆小組和核心專家組層面形成共識后,進行修改形成第二稿。執筆小組收集擬最終形成專家共識的推薦意見,提交全體專家組進行問卷調查,然后由執筆小組專家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并根據專家意見修改形成第三稿。如果存在問卷調查未達成共識,但執筆小組和核心專家組認為臨床意義重大的問題,由執筆小組補充文獻后再進行第二輪問卷調查;如果仍不能達成共識,由核心組成員商定是否保留該共識意見,確需保留時,應當注明兩輪專家同意該共識意見的比率和核心組確定保留該條共識意見的理由,最終形成第四稿,送外審專家進行評審。最后,根據外審專家組意見進行修改后確定最終版本。
6 專家意見的分析和共識達成
每個進行Delphi調查的問題對專家推薦意見分為:優先推薦、推薦、不明確、反對、強烈反對5級。
(1) 以下三種情況則認為達成一致共識:
① 優先推薦、推薦比率達到100%;
② 優先推薦、推薦比率達到90%,而無強烈反對;
③ 優先推薦、推薦比率達到80%,而無反對或強烈反對。
(2) 以下兩種情況則認為基本達到共識,需要進一步Delphi調查或核心組討論后修改或不修改通過:
④ 優先推薦、推薦比率達到80%,而無強烈反對;
⑤ 優先推薦、推薦比率達到70%,而無反對或強烈反對。
(3) 以下三種情況則認為不能達成共識,不再列入共識:
⑥ 優先推薦、推薦比率低于50%;
⑦ 強烈反對、反對比率達到40%;
⑧ 強烈反對比率達到25%。
(4) 其它情況可以通過修改后再進行Delphi調查,以達到上述①~⑧條其中一條。
7 本共識的使用、局限性與持續改進
本共識供我國各級醫療機構的癲癇外科、癲癇專科、小兒神經科、神經內科醫務人員使用。推薦意見的針對對象為癲癇外科患者。傳播途徑為《癲癇雜志》及其相關網絡資源。
本次共識制定盡管采用了文獻復習、專家會議和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模式,但可能存在資料復習不全和技術要點不細等問題。由于共識僅能在技術的原則和理念上去達成一致,而對于非常具體的問題(比如,不同手術部位雙極電凝功率、大腦半球切除術后引流管放置的時間等)并不希望、也不易完全達成統一共識,且容易限制臨床工作。隨著本共識的推廣應用和新臨床研究結果的出現,可能會有一些現有共識意見不再適用,而另外一些本次未達到共識的技術方法可能會在未來形成統一意見,所以本共識會每五年左右進行一次更新,以適應我國癲癇外科手術技術快速發展的現狀,并指導癲癇外科手術技術不斷持續改進。
利益沖突聲明 所有作者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