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索懸浮培養構建源于胃癌患者類器官的可行性。方法選取2021年7–12月期間于蘭州大學第一醫院行手術切除的3例胃癌患者的新鮮胃癌組織,將新鮮組織經混合消化酶消化后制成細胞懸液,將此細胞懸液接種于超低吸附板中懸浮培養類器官,待類器官生長到一定大小后進行傳代、凍存,然后在倒置顯微鏡下觀察胃癌類器官的形成過程,再通過蘇木精-伊紅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觀察類器官與原發腫瘤的一致性。結果本研究中有1例患者成功培養出可傳代、凍存的類器官。在倒置顯微鏡下見類器官初始時(培養至第5天時)呈球形結構,至第10天時見類器官逐漸呈短棒狀結構,至第15天時出現分枝樣改變,至第20天時形成不規則的腺管樣結構。蘇木精-伊紅染色結果顯示類器官與原發胃癌組織的結構高度相似,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結果顯示在類器官及它對應的原發胃癌組織中低分子量細胞角蛋白、p53、Ki67表達情況基本相同,即在類器官及原發胃癌組織中低分子量細胞角蛋白、p53均呈陽性表達,Ki67均呈高比例(陽性率約為70%)表達。結論本研究初步研究結果提示,采用懸浮培養可以構建出在組織和細胞層面與原發胃癌組織基本一致的類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