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總結自噬及其在胃癌中的研究進展。 方法檢索并篩選近年來國內外發表的有關自噬與胃癌關系的文獻并分別對自噬的特點、分子標志、調控因素及其在胃癌中的意義和作用進行綜述。 結果自噬既可促進細胞的死亡,也可延長腫瘤形成中癌細胞的存活。調控自噬的藥物(包括中藥)在腫瘤治療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基于自噬調控的抗腫瘤治療效果仍取決于細胞內自噬的實際水平。 結論目前對胃癌自噬現象的了解仍然知之甚少,闡明自噬現象的分子機理并通過合理調控自噬來殺傷癌細胞仍然需要更為深入的實驗研究。
目的探討甲狀腺癌再次補充根治手術的原因及手術策略。方法回顧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期間在貴州省人民醫院實施補充甲狀腺癌根治手術的35例甲狀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 35例患者中女23例,男12例;年齡17~68歲(中位數為42歲)。22例患者初次手術前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或術中冰凍病理學檢查提示甲狀腺結節未定性,術后病理學檢查提示為甲狀腺癌;11例患者初次手術后的病理學檢查提示存在大量(>5個)中央區淋巴結(central lymph nodes,CLN)轉移,2例患者為甲狀腺髓樣癌。35例患者均在初次手術后 5~93 d行補充手術,其中3例患者行患側殘余腺葉及峽部切除±同側CLN清掃,18例患者行對側腺葉切除+CLN清掃,14例患者行對側腺葉切除+患側頸側區(Ⅲ~Ⅳ區)淋巴結清掃。手術時間為45~135 min(中位數為 105 min),術中出血量為10~50 mL(中位數為20 mL)。術后1例患者出現暫時性喉返神經損傷,術后5個月聲音恢復正常;6例患者出現暫時性甲狀旁腺功能減退,予對癥處理1~3個月后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恢復正常水平。19例患者行術后碘-131治療,術后隨訪觀察1~16個月(中位數為12個月),未見腫瘤復發或轉移征象。結論術前及術中對甲狀腺結節進行精確的診斷評估并進行規范的手術能夠減少補充手術的發生。對于確需補充甲狀腺手術的患者,圍手術期需進行充分的醫患溝通,及早采取應對措施并選擇恰當的手術方式,可以避免術后腫瘤早期復發,改善患者生存狀況。
目的比較單側頸部探查(unilateral neck exploration,UNE)和直接微創甲狀旁腺切除(direct minimally invasive parathyroidectomy,DMIP)治療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的臨床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貴州省人民醫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間采用術中甲狀旁腺激素監測輔助下經UNE和DMIP兩種手術方式治療的87例PHPT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全組患者年齡(47.5±13.1歲),男24例(27.6%),女63例(72.4%)。 87例患者的病理類型為甲狀旁腺腺瘤78例(89.7%),甲狀旁腺非典型腺瘤5例(5.7%),甲狀旁腺增生4例(4.6%),無甲狀旁腺癌。2例(2.3%)患者出現喉返神經損傷,3例(3.4%)患者出現術后持續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其中1例(1.1%)患者采取了二次手術。 UNE組及DMIP組患者在喉返神經損傷(2.0% 比2.6%,P=0.855)和術后持續性PHPT發生率(2.0%比5.3%,P=0.713)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DMIP組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切口長度和疼痛評分均少或短或低于 UNE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結論DMIP治療PHPT與UNE療效無明顯差異,但可明顯縮短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減少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