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討采用3D打印鈦合金骨小梁人工椎體治療頸椎后縱韌帶骨化癥(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臨床療效。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9年9月—2021年8月收治且符合選擇標準的45例頸椎OPLL患者臨床資料。患者均行頸前路椎體次全切除減壓、椎間植骨融合、鈦板內固定術,術中采用3D打印鈦合金骨小梁人工椎體21例(研究組)、鈦籠24例(對照組)。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病變節段以及術前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日本骨科協會(JOA)評分、頸椎功能障礙指數(NDI)、椎體高度、C2~7 Cobb角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記錄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失血量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術前及術后3、12個月,采用JOA評分、VAS評分及NDI評價患者功能及癥狀緩解情況;影像學檢測椎體高度、C2~7 Cobb角,觀察術后植入物下沉、椎間融合情況。結果 研究組手術時間、并發癥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術中失血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12~18個月;其中研究組隨訪時間為(14.28±4.34)個月,對照組為(15.23±3.54)個月,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809,P=0.423)。兩組術后JOA評分、VAS評分和NDI均較術前改善,術后12個月較3個月改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各時間點研究組JOA評分以及術后12個月改善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但VAS評分和NDI兩組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影像學復查示,兩組術后3、12個月椎體高度、C2~7 Cobb角均較術前增加(P<0.05),術后3、12個月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后各時間點椎體高度、C2~7 Cobb角大于對照組(P<0.05),植入物下沉少于對照組(P<0.05),但兩組椎間融合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與傳統鈦籠相比,采用3D打印鈦合金骨小梁人工椎體治療頸椎OPLL能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后并發癥及植入物下沉發生,在椎體重建方面更具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