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對比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及同步放化療治療ⅡB期宮頸癌的療效和并發癥。方法:選擇2001年1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ⅡB期宮頸鱗癌患者147例,分為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組(72例,術前予紫杉醇為主的化療,根治性手術后或需補充放療)和同步放化療組(75例,予順鉑為主的化療,同步給予放療),對兩組患者的療效及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結果:手術組化療有效率為73.6%,同步放化療組有效率為70.6%,其5年生存率分別為81.9%和78.6%,手術組的并發癥主要為血液毒性術后尿潴留和淋巴囊腫的發生,經對癥處理短時間內痊愈。同步放化療組的并發癥主要為骨髓抑制和放射性直腸炎、膀胱炎、陰道攣縮,前者可痊愈,后者嚴重者甚至穿孔。結論: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ⅡB期宮頸癌可明顯提高患者有效率、5年生存率及生活質量。
【摘要】 宮頸癌的傳統治療方式是根治性手術和放射治療。以往根據宮頸癌的演變過程,浸潤癌的高發年齡為50~55歲,且85%以上是鱗狀細胞癌,對放射治療敏感,放射治療可達到根治的效果。但近年來,宮頸癌發病有明顯年輕化趨勢,與其他年齡組比較,年輕宮頸癌患者具有顯著不同的臨床和病理特征,如非鱗癌比例高、淋巴結轉移率高和局部臨床期別晚等特點。對于這類患者,若單純手術或放射治療,不僅5年生存率低,而且術后易復發,放射治療者會嚴重影響其卵巢和陰道功能。為了提高局部晚期宮頸癌患者的生存率,減少復發,必須打破宮頸癌的傳統治療模式。如今,隨著化學療法藥物的開發利用和療效的提高,新輔助化學療法已成為局部晚期宮頸癌患者綜合治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化學療法后首選手術,正成為治療中青年宮頸癌患者的發展趁勢。
【摘要】 目的 采用組織多普勒成像(TDI)檢測右室心尖部起搏(RVAP)、右室流出道起搏(RVOTP)對于左室同步性的影響與比較。 方法 2008年3月-2010年3月20例安置RVAP患者及20例安置RVOTP患者術后3個月行TDI檢測,將左室12節段收縮達峰時間的標準差(TS-SD)、6個基底段收縮達峰時間差值、左室12個節段中任意兩個節段收縮達峰時間最大差值作為同步化參數。 結果 TDI結果顯示,兩組之間同步性參數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lt;0.01)。 結論 RVAP會導致左室內收縮不同步,TDI技術可以準確評價左室收縮同步性。【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right ventricular apex pacing (RVAP) and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pace-making (RVOTP) on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synchronization (LVSS) via tissue Doppler imaging (TDI). Methods A total of 20 patients with RVAP and 20 patients with RVOTP from March 2008 to March 2010 were collected. TDI detection was performed on all the patients three months after the operation. Synchronizing parameters included TS-SD of 12 regional contractions of left ventricle, 6 TS difference of basal segment, and maximum difference of TS in 12 regional contractions of left ventricle. Results The results of TDI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ynchronizing parameters between RVAP and RVOTP (Plt;0.01). Conclusion RVAP may lead to un-synchronization of the left systole. TDI can evaluate LVSS accurately.
目的探討心臟再同步化治療(CRT)術中的觀察及護理,為手術成功提供保障。 方法2011年1月-12月對80例實施CRT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精心的術前準備,術中配合及護理。 結果79例患者順利成功植入CRT,參數良好,效果滿意。1例患者因冠狀靜脈彎曲、嚴重鈣化、狹窄,左室電極未成功置入,安置成雙腔起搏器。 結論術前的充分準備,術中良好的配合是取得手術成功的保障,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目的了解心臟再同步化治療(CRT)術后患者的生存質量(QOL)及心理狀況。 方法對2011年1月-2014年1月CRT術后患者及正常人各42例,應用健康調查簡表(MOS SF-36)及癥狀自評量表(SCL-90)分別對整體QOL及心理進行調查。 結果CRT術后患者QOL的評分比正常人群低,而心理SCL-90評分在CRT術后患者中比正常人群高,二者之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CRT術后患者中病程長短(以3年為分界點)、運動耐量不增加是患者QOL及心理狀況的影響因素,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CRT術后患者的QOL評分整體低于正常人,心理狀況評分高于正常人,說明CRT術后患者合并心理疾病如焦慮、恐慌。醫護人員在日常臨床工作中需要注意干預,尤其是病程長、運動耐量不增加、無配偶的部分患者,以進一步改善CRT術后患者的生活質量。
壓力支持通氣(PSV)是一種重要的機械通氣模式,PSV模式下的人機同步性分為吸氣觸發同步和呼氣觸發同步。能否很好地跟隨患者的吸氣和呼氣動作,是呼吸機性能的一個重要評價指標。在各種不同條件下(例如:不同的患者肺類型、不同的呼吸努力程度等),呼吸機都應該能夠及時響應患者的吸氣動作并給予所需氣體。同樣地,呼吸機也應該及時響應患者的呼氣動作,快速釋放肺內壓。本文在新型呼吸機E5、Servo i、Evital XL工作于PSV模式時,在主動模肺ASL5000觸發壓力或流量設置不變的情況下,改變呼吸機的吸氣/呼氣觸發靈敏度,測量流量傳遞至患者的延遲時間、PSV初始化前的最低吸氣氣道壓等參數,對PSV模式下的人機同步性能予以評價。
在口腔錐形束CT的設計中,X射線源的控制、平板探測器的實時采集以及機械結構的運動這三者的協同工作直接影響成像質量。本文在充分分析平板探測器時序信號特征基礎上,研究利用微處理機控制器(MCU)、復雜可編程邏輯器件(CPLD)和光耦等元件設計并實現同步曝光控制系統。利用該系統獲取投影圖像,分析其穩定性、線性一致性、信噪比(SNR)并進行FDK算法重建,以驗證同步曝光控制系統的設計性能。實驗結果表明該系統性能良好,可滿足三者間的協同工作。
2型糖尿病患者因長期代謝紊亂造成的認知功能障礙已經成為當前關注的重點。本文利用多通道同步方法——基于相位同步的S估計器對腦電信號進行同步分析, 以期發現與糖尿病輕度認知障礙有關的腦電特性。結果顯示:糖尿病輕度認知障礙患者與正常對照組相比各腦區各頻段的S值均減小, 尤其是δ和α頻段顯著降低, 表明腦電同步值降低; 患者MoCA得分與S值在α頻段具有顯著的正相關性。
阿爾茨海默癥(AD)是以進行性認知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征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如何識別其大腦認知障礙的早期改變并干預治療,對延緩癡呆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已有研究表明AD與腦連接的異常變化有關。本文選取AD組和正常對照組各15名志愿者,采集清醒閉目狀態的16導聯腦電圖(EEG)數據,分別對全頻段和alpha頻段(8~13 Hz)EEG進行同步似然分析,選擇合適閾值構建腦網絡并計算網絡的全局效率和聚類系數。結果表明,當閾值0.05≤T≤0.07時,AD組和正常對照組全頻段腦網絡的聚類系數無顯著差異,閾值為0.06和0.07時AD組全頻段網絡全局效率比正常對照組小(P<0.05);閾值范圍(0.05≤T≤0.07)內,alpha網絡AD組聚類系數和全局效率均低于正常對照組(P<0.05)。AD患者靜息態腦電alpha網絡可能存在功能連接減弱現象,為從腦網絡角度定量評估AD患者腦功能狀態提供支持。
目的觀察高強度超聲聚焦刀序貫同步放化療治療結腸癌肝轉移的臨床療效 方法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1年9月至2014年12月期間收治的結腸癌肝轉移患者120例,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給予同步放化療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高強度超聲聚焦刀序貫治療,2組均治療觀察3個月。 結果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的近期有效率分別為70.0%和40.0%,觀察組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期間的肝腎毒性、消化道出血、骨髓抑制、感染等毒性反應情況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隨訪(30.25±8.24)個月(12~48個月),觀察組1年生存率與中位生存時間分別為50.0%和(12.42±2.45)個月,高于或長于對照組的33.3%和(8.98±2.87)個月,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高強度超聲聚焦刀序貫同步放化療治療結腸癌肝轉移能提高近期療效,延長生存時間,有很好的應用安全性,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