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用高分辨CT( HRCT) 掃描測量支氣管哮喘患者和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 EB)患者段及亞段水平氣道壁的厚度, 評估支氣管哮喘與EB 的氣道重構, 探討氣道壁厚度與氣道高反應性( AHR) 的相關性。方法 用HRCT掃描哮喘、EB、咳嗽變異型哮喘( CVA) 患者和健康人共58 例,測量右肺上葉尖段( RB1) 支氣管和能顯示支氣管橫截面的內徑為1 ~6 mm支氣管的氣道壁的內外徑、內外腔面積, 通過公式計算出氣道壁厚度與外徑之比( T/D) ; 氣道腔面積( AI) ; 氣道壁面積占氣道總橫截面積百分比( WA% ) 。測量值以平均體表面積( BSA) 表示。結果 RB1 和1 ~6 mm水平的氣道壁T/D/BSA 健康對照組( 0. 13 ±0. 02, 0. 15 ±0. 08) 、EB 組( 0. 16 ±0. 07, 0. 15 ±0. 06) 、CVA 組( 0. 16 ±0. 06, 0. 16 ±0. 08) 、哮喘組( 0. 19 ±0. 09, 0. 19 ±0. 07) , 哮喘組較CVA 組、EB 組及健康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lt; 0. 05) ; RB1 和1 ~6 mm 水平的氣道壁WA% 各組數據從健康對照組( 58. 41 ±7. 41, 57. 81 ±7. 21) 、EB 組( 64. 67 ±7. 32, 64. 34 ±6. 32) 、CVA 組( 65. 27 ±6. 72, 65. 37 ±6. 52) 及哮喘組( 70. 23 ±8. 72,72. 13 ±8. 65) 逐漸增加, 哮喘組較CVA 組、EB 組及健康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lt;0. 05) ; EB 組T/D/BSA 和WA% 均較健康對照組顯著增加,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lt;0. 05) , 與CVA 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gt;0. 05) ; 說明EB 患者也存在氣道壁增厚, 但明顯輕于哮喘患者, 與CVA 患者氣道壁厚度無顯著性差異。RB1 和1 ~6 mm水平的氣道壁Al /BSA 面積哮喘組( 6. 64 ±2. 12, 3. 66 ±1. 12) 、CVA 組( 8. 66 ±3. 52, 5. 76 ±1. 52) 較健康對照組( 11. 04 ±4. 12, 7. 44 ±2. 12) 明顯減小( P lt;0. 05) , EB 組( 11. 54 ±3. 22, 7. 54 ±1. 72) 較健康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gt;0. 05) , 說明EB 患者不存在氣道狹窄。結論 HRCT 可測定氣道壁厚度, 評估患者氣道重構。EB 患者雖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氣道重構, 但氣道壁增厚顯著低于哮喘患者, 提示氣道重構程度不足以產生氣道高反應性。
目的探討B型超聲測定術前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膽囊壁厚度與術中膽囊三角顯示之間的關系。 方法將2011年7月-2012年12月42例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按術前B型超聲提示的膽囊壁厚情況分為壁厚≥4 mm組(n=17)和<4 mm組(n=25),分析膽囊三角與膽囊壁厚之間的關系。 結果42例患者術中膽囊三角可顯示率為52.4%,其中膽囊壁厚≥4 mm組顯示率僅為17.6%,<4 mm組顯示率為76.0%,兩組在術中膽囊三角分離顯示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著膽囊壁厚度的增加,膽囊三角顯示清晰度減低。 結論術前B型超聲測定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膽囊壁厚,可間接提示膽囊三角顯露難易程度,指導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手術時機與方法的選擇,避免因膽囊三角顯示不清而造成膽道損傷。
齒科印模廣泛用于口腔修復領域,是用于口腔內形成印模,便于后期在其內灌制模型。為了測試齒科印膜材料厚度,為臨床醫學使用提供參考,采用臨床印模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光學方法,利用電荷耦合裝置(CCD)進行采集待測印模切面灰度圖像,并且該切面與鋼刻度尺置于同一平面。利用實際標尺刻度與像素間的轉換關系,對印模試件進行壁厚測量。結果表明利用光學方法測試壁厚可行,能夠到達微米量級。為類似結構的生物組織工程材料的厚度測試提供了實驗方法和技術。
目的測量肥胖患者的胃壁厚度并探討它與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方法收集2023年2–8月期間在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接受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患者的臨床病理資料。使用組織測量裝置在8 g/mm2的壓縮壓力下于3個預定位置(胃竇、胃體和胃底)測量LSG術后切除的胃組織標本的胃壁厚度,采用多重線性回歸分析影響胃壁厚度的因素。結果本研究共收集到符合研究條件的232例患者,男49例,女183例;術前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為28.2~61.8 kg/m2、(38.4±5.3)kg/m2,BMI ≥40 kg/m2者82例、<40 kg/m2者150例。232例患者的胃竇、胃體及胃底的胃壁厚度分別為(3.04±0.38)mm、(2.26±0.51)mm、(1.63±0.32)mm。多重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胃竇處的胃壁厚度與患者性別有關,即女性相較于男性胃竇處的胃壁厚度更薄(標準系數β=–0.152,t=–2.167,P=0.031);而胃底處的胃壁厚度與患者的BMI有關,即BMI越高胃底處的胃壁厚度越厚(標準系數β=0.153,t=2.281,P=0.023)。結論從本研究結果看,胃壁厚度與胃壁的解剖位置有關,在LSG術中針對男性和BMI更高的肥胖患在不同的切緣線解剖位置選擇釘倉的大小和高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