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老年食管癌患者術前衰弱現狀的影響因素,并構建及評估列線圖模型。方法選取2022年1月—2024年8月于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住院的老年食管癌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資料,根據衰弱評分將患者分為衰弱組與非衰弱組。借助單因素、多因素 logistic 回歸分析,對老年食管癌患者術前衰弱的獨立影響因素進行篩選,據此構建列線圖模型并進行評估。結果共納入332例老年食管癌患者,其中男256例、女76例,平均年齡(69.71±5.95)歲,術前衰弱發生率為45.48%。多因素分析顯示年齡≥70歲[OR=2.986,95%CI(1.796,4.965),P<0.001]、基礎疾病≥2種[OR=3.129,95%CI(1.794,5.457),P=0.012]、自理能力[OR=2.599,95%CI(1.512,4.467),P<0.001]、抑郁[OR=3.784,95%CI(2.135,6.706),P=0.005]是老年食管癌患者術前衰弱的獨立危險因素。以此構建列線圖模型:Z=?2.038+1.094×(年齡≥70歲)+1.141×(基礎疾病≥2種)+0.955×自理能力(非獨立)+1.331×抑郁,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下面積為0.802[95%CI(0.756,0.847)],靈敏度、特異度分別為78.8%、65.2%,擬合優度檢驗表明模型的區分度、校準度均較好(χ2=6.64,P>0.05)。結論年齡≥70歲、基礎疾病≥2種、自理能力、抑郁是老年食管癌患者術前衰弱的獨立危險因素,據此構建的列線圖模型表現出良好的預測性能,可識別術前發生衰弱的老年食管癌患者,為制定相應的干預措施提供參考。
目的 研究高流量濕化氧治療對重癥監護病房(ICU)危重患者脫離呼吸機后的呼吸功能保護作用。 方法 將 2014 年 1 月至 2016 年 12 月期間收入我院重癥醫學科需呼吸機支持 48 h 以上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患者在脫離呼吸機后分別給予高流量濕化氧治療(HFM 組)和常規鼻導管或面罩吸氧(TO 組)治療。其中,HFM 組共 236 例,男 116 例,女 120 例,平均年齡(55.3±21.1)歲;TO 組共 251 例,男 129 例,女 122 例,平均年齡(58.4±19.3)歲。監測患者動脈血氣分析,記錄動脈血氧分壓、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吸入氧濃度、呼吸頻率、自主呼吸時間,計算氧合指數、再次插管機械通氣率、ICU 停留時間以及住院時間。 結果 兩組患者氧合指數在拔管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而 HFM 組拔管后 2、4、8、24、48 h 氧合指數均明顯高于 TO 組 (P<0.05),PaCO2 及呼吸頻率方面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HFM 組需要再次插管機械通氣明顯低于 TO 組(4.2% 比 10.4%,P<0.05),自主呼吸天數明顯高于 TO 組[(5.4±3.2)d 比 (3.5±2.5)d,P<0.05]。盡管兩組患者在總住院天數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6.5±6.5)d 比 (27.8±5.8)d,P>0.05],而 HFM 組 ICU 滯留天數明顯低于 TO 組[(10.5±6.1)d 比 (14.3±8.5)d,P<0.05]。 結論 使用高流量濕化氧治療可以降低 ICU 危重患者脫機拔管后再次插管率,改善氧合功能,對呼吸功能有一定的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