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為了嬰幼兒心內直視手術順利進行,探討其體外循環(ECC)的特點。方法 對近3年來施行的59例10kg以下嬰幼兒ECC進行總結,并與同期205例成人ECC進行比較。結果 嬰幼兒組死亡5例,成人組死亡5例。兩組術中均未發生ECC意外和與其相關的并發癥。其中成人組在轉流時間、阻斷時間、預充液用量、鉀用量、碳酸氫鈉用量、庫血用量、轉流中尿量等方面明顯高于嬰幼兒組(P<0.05和P<0.01);而轉流中流量和使用庫血例數則較嬰幼兒組明顯減少(P<0.01),整個ECC期間嬰幼兒組血氣改變較大,特別是在轉流20分鐘時較明顯(P<0.05);兩組對血鉀的影響差別無顯著性意義。結論 對嬰幼兒ECC應采用高流量灌注,應用高質量膜肺,并注意心肌保護,酸堿平衡和電解質平衡,預充液應選擇不含糖溶液。
作為一種復律心室顫動和室性心動過速等惡性心律失常的重要醫療電子設備,心臟體外除顫儀已經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然而,目前臨床對這類患者的搶救成功率依然不盡人意。本文就心臟體外電擊除顫技術在近幾年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并從心臟電擊除顫的機制、新型體外除顫波形的設計、影響除顫結果的因素、除顫波形與室顫波形的相互作用和個性化體外除顫的方案等方面進行了分析與總結,為進一步優化心臟體外除顫儀的設計和臨床應用提供參考。
骨科患者全周期康復管理能夠解決骨科康復管理的規范化、系統化、全程化問題,預防近期和遠期并發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自 2023 年構建了基于多源數據的骨科患者全周期康復管理平臺,包括多源數據收集與整合模塊、智能化個體化康復方案設定模塊、可視化康復訓練模塊等 6 個模塊,進行了數字驅動的骨科患者全周期康復管理模式探索。該文從上述平臺的功能設計與實現、全周期康復管理模式、應用成效等方面進行闡述,以期為推動移動健康與骨科患者康復實踐的結合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