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對比分析3種不同濕化液加入方式在無創通氣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將2014年2月-10月期間90例接受無創通氣治療的患者隨機分為3組,每組30例,A組采用傳統水壺加水濕化法進行濕化,B組采用一次性自動給水濕化罐法進行濕化,C組采用輸液式加水濕化法進行濕化。對比3組患者濕化效果及濕化相關情況。 結果3組間濕化效果、舒適度評分、續水周期、工作耗時及經濟成本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C組濕化良好率明顯優于A組及B組(P<0.05),而A組與B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組濕化舒適度評分明顯高于A組及B組(P<0.05),而A組與B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組續水周期及工作耗時明顯短于A組及B組(P<0.05),而B組明顯短于A組(P<0.05)。同時A組與C組經濟成本明顯少于B組(P<0.05),而A組與C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輸液式加水濕化法在無創通氣治療患者的氣道濕化治療中有著良好的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目的 構建慢性氣道疾病吸入裝置使用關鍵技術評價表,為科學評價患者吸入裝置使用技能提供參考工具。方法? 通過文獻回顧及德爾菲專家咨詢法(Delphi)確定操作條目,通過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確定各項條目的權重并進行賦值。將形成的評價表用于患者臨床評估,通過臨界比值法檢驗各條目的區分度。結果 兩輪函詢,專家積極系數分別為95.24%、100%, 專家權威系數分別為0.988、0.990,專家協調系數分別為0.371(P<0.001)、0.654(P<0.001)。最終形成包括10個操作條目的慢性氣道疾病吸入裝置使用關鍵技術評價表。層次分析結果顯示,一致性比例CR為0.088<0.10,滿足一致性檢驗。排名前5的關鍵操作步驟為藥物準備(權重:0.150)、呼氣(權重:0.142),含住吸嘴(權重:0.144)、吸氣(0.145)、屏氣(0.145)。用于臨床患者評估后顯示條目區分度較好(t ≥ 3,P<0.05)。結論? 本研究構建的慢性氣道疾病吸入裝置使用關鍵技術評價表科學可信,方便實用,可作為評價患者吸入裝置使用技能的客觀評價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