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采用標準化感染比(standardized infection ratio, SIR)對小腸手術后手術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趨勢進行分析,客觀評價感染控制效果,為采取感染控制策略提供科學依據。方法 按照美國國家醫療保健安全網(National Healthcare Safety Network, NSHN)的醫院感染監測定義和 SSI 事件監測方法,對宜昌市中心人民醫院 2016 年 1 月 1 日—2022 年 12 月 31 日開展的小腸手術成年住院患者 SSI 及相關風險因素進行前瞻性監測。對符合國際疾病分類手術編碼系統(ICD-10-PCS)定義的小腸手術,使用多因素二元 logistic 回歸模型,以 7 年監測數據為基線,采用 NHSN 改良的復雜入院/再入院 SSI-SIR 模型中小腸手術的風險因素預測模型,計算各年度 SIR,采用 Mid-P 法進行差異統計學檢驗,采用線性回歸模型進行趨勢分析。結果 共納入患者 2 436 例,其中深部切口感染 48 例、器官/腔隙感染 49 例,總體感染發病率為 4.0%。2016 年—2022 年各年度行小腸手術分別為 151、244、222、260、320、408 和 831 例。Mid-P 法檢驗顯示,2016 年—2019 年 SIR 環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018 年較 2017 年有所上升,2019 年—2022 年環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SIR 趨勢分析結果顯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65)。結論 2017 年—2022 年小腸手術手術部位感染得到控制。除 2018 年以外,其他 5 年均取得成效,但 2020 年—2022 年未呈逐年下降趨勢。采用 SIR 為評估感染控制質量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