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ffp3e"><ins id="ffp3e"><ruby id="ffp3e"></ruby></ins></samp>

<menuitem id="ffp3e"><strong id="ffp3e"></strong></menuitem>

    <tbody id="ffp3e"></tbody>

    <tbody id="ffp3e"><bdo id="ffp3e"></bdo></tbody>
    1. <menuitem id="ffp3e"></menuitem>
    2. <progress id="ffp3e"><bdo id="ffp3e"></bdo></progress>

      <tbody id="ffp3e"></tbody>

    3. <progress id="ffp3e"><bdo id="ffp3e"><dfn id="ffp3e"></dfn></bdo></progress><tbody id="ffp3e"><nobr id="ffp3e"></nobr></tbody>
      華西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牟德武" 2條結果
      • 初診單純骨轉移乳腺癌局部手術獲益預測模型的構建與驗證:基于 SEER 數據庫的回顧性研究

        目的 預測初診單純骨轉移乳腺癌(bone-only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bMBC)患者局部手術的主要獲益人群。方法 使用 SEER 數據庫中 2010 年—2019 年初診為 bMBC 的病例資料,按 7∶3 將患者隨機分為訓練集與驗證集。在訓練集中采用 Cox 比例風險模型分析患者總生存的獨立預后因素,篩選變量并構建預后預測模型。采用一致性指數(concordance index, C-index)、時間依賴臨床受試者操作特征曲線及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curve, AUC)、校準曲線和決策曲線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 DCA)分別在訓練集和驗證集中評估模型的區分度、校準度和臨床適用度。使用模型計算患者風險得分并將患者分為低、中、高風險組,使用生存分析比較手術與未手術患者在不同風險組中的生存差異。結果 共納入 2057 例患者,中位年齡 45 歲(四分位間距 47~62 歲),中位隨訪 32 個月(四分位間距 16~53 個月),共死亡 865 例(42.1%)。多因素 Cox 比例風險模型分析結果顯示手術較未手術患者的總生存更優[風險比=0.51,95% 置信區間(0.43,0.60),P<0.001],而化療、婚姻狀態、分子分型、年齡、病理類型及組織學分級是總生存獨立預后因素(P<0.05),基于獨立預后因素構建預后預測模型。在訓練集和驗證集進行模型評價,C-index 分別為 0.702 和 0.703;訓練集和驗證集的 1、3、5 年 AUC 分別為 0.734、0.727、0.731 和 0.755、0.737、0.708;校準曲線顯示訓練集和驗證集 1、3、5 年的預測生存率與實際生存率高度吻合;DCA 顯示預測模型在訓練集和驗證集具有一定臨床適用度。根據患者風險得分將患者劃分為低、中、高風險亞組,對數秩檢驗結果顯示,局部手術能提高低風險組患者總生存(訓練集:P=0.013;驗證集:P=0.024),局部手術不改善中風險組(訓練集:P=0.45;驗證集:P=0.77)和高風險組(訓練集:P=0.56;驗證集:P=0.94)患者總生存。結論 局部手術可提高部分初診 bMBC 患者的總生存,基于臨床病理特征構建的預測模型對患者進行預后分層能評估初診 bMBC 患者中局部手術的獲益情況。

        發表時間:2024-06-24 02:56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基于SEER數據庫對符合ACOSOG Z0011試驗入組標準年輕乳腺癌的驗證性研究

        目的 探討有前哨淋巴結(SLN)1~2 枚轉移的 T1~T2 期年輕乳腺癌(≤40 歲)患者接受保乳手術聯合放射治療時能否安全豁免腋窩淋巴結清掃(ALND)。方法 提取 SEER 數據庫中 2004–2015 年期間病理學診斷為浸潤性乳腺癌的病例資料,根據腋窩處理方式將患者劃分為 SLN 活檢組(SLNB 組)和 ALND 組。采用傾向性匹配評分(PSM)法以 1∶1 進行匹配均衡 2 組患者的基線臨床病理特征;采用多因素 Cox 比例風險模型分析腋窩處理方式與乳腺癌特異生存(BCSS)的關系,根據臨床病理特征進行分層分析。結果 1 236 例患者納入分析,中位(四分位數)年齡為 37(34,39)歲;其中 SLNB 組 418 例(33.8%),ALND 組 818 例(66.2%)。中位(四分位數)隨訪時間為 82(44,121)個月,乳腺癌相關死亡 111 例(9.0%),其中 SLNB 組 33 例(7.9%),ALND 組 78 例(9.5%)。SLNB 組和 ALND 組的累積 5 年 BCSS 率分別為 90.8% 和 93.4%,log-rank 檢驗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70,P=0.401)。PSM 后 SLNB 組和 ALND 組樣本量均為 406 例,ALND 組較 SLNB 組的累積 5 年 BCSS 率提高 4.1%(94.8% 比 90.7%)。多因素 Cox 比例風險模型分析結果顯示,ALND 能進一步提高年輕乳腺癌患者的 BCSS [HR=0.578,95%CI為(0.335,0.998),P=0.049]。分層分析結果顯示,ALND 可以提高 2012 年前診斷患者及伴有淋巴結宏轉移、組織學分級 G3/4 以及 ER 陰性或 PR 陰性患者的 BCSS。結論 對接受保乳手術聯合放射治療的 T1~T2 期年輕乳腺癌患者,當 SLN 1~2 枚轉移時考慮免除 ALND 需慎重,尤其是腫瘤惡性程度高或淋巴結轉移負荷大的患者,該結論有待前瞻性研究進一步驗證。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

      小泉真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