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遂寧市中心醫院乳腺甲狀腺外科(四川遂寧 62900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預測初診單純骨轉移乳腺癌(bone-only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bMBC)患者局部手術的主要獲益人群。方法  使用 SEER 數據庫中 2010 年—2019 年初診為 bMBC 的病例資料,按 7∶3 將患者隨機分為訓練集與驗證集。在訓練集中采用 Cox 比例風險模型分析患者總生存的獨立預后因素,篩選變量并構建預后預測模型。采用一致性指數(concordance index, C-index)、時間依賴臨床受試者操作特征曲線及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curve, AUC)、校準曲線和決策曲線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 DCA)分別在訓練集和驗證集中評估模型的區分度、校準度和臨床適用度。使用模型計算患者風險得分并將患者分為低、中、高風險組,使用生存分析比較手術與未手術患者在不同風險組中的生存差異。結果  共納入 2057 例患者,中位年齡 45 歲(四分位間距 47~62 歲),中位隨訪 32 個月(四分位間距 16~53 個月),共死亡 865 例(42.1%)。多因素 Cox 比例風險模型分析結果顯示手術較未手術患者的總生存更優[風險比=0.51,95% 置信區間(0.43,0.60),P<0.001],而化療、婚姻狀態、分子分型、年齡、病理類型及組織學分級是總生存獨立預后因素(P<0.05),基于獨立預后因素構建預后預測模型。在訓練集和驗證集進行模型評價,C-index 分別為 0.702 和 0.703;訓練集和驗證集的 1、3、5 年 AUC 分別為 0.734、0.727、0.731 和 0.755、0.737、0.708;校準曲線顯示訓練集和驗證集 1、3、5 年的預測生存率與實際生存率高度吻合;DCA 顯示預測模型在訓練集和驗證集具有一定臨床適用度。根據患者風險得分將患者劃分為低、中、高風險亞組,對數秩檢驗結果顯示,局部手術能提高低風險組患者總生存(訓練集:P=0.013;驗證集:P=0.024),局部手術不改善中風險組(訓練集:P=0.45;驗證集:P=0.77)和高風險組(訓練集:P=0.56;驗證集:P=0.94)患者總生存。結論  局部手術可提高部分初診 bMBC 患者的總生存,基于臨床病理特征構建的預測模型對患者進行預后分層能評估初診 bMBC 患者中局部手術的獲益情況。

引用本文: 楊磊, 牟德武, 楊宏偉, 陳茂山. 初診單純骨轉移乳腺癌局部手術獲益預測模型的構建與驗證:基于 SEER 數據庫的回顧性研究. 華西醫學, 2024, 39(5): 754-762. doi: 10.7507/1002-0179.202309139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華西醫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基于 INTERACT3 的神經外科醫生對研究者發起的臨床研究偏好的現況調查
  • 下一篇

    基于高通量蛋白質組學分析的皮膚衰老與皮膚鱗狀細胞癌發生的相關機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