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整形外科/燒傷科(成都 61004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研究年輕人、老年人正常皮膚和老年皮膚鱗狀細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SCC)患者的 cSCC 皮膚組織蛋白質組學變化,尋找與皮膚衰老和 cSCC 相關的蛋白質標志物,為 cSCC 治療的靶向篩選提供新依據。方法  選取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2019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的 5 例老年 cSCC 患者皮膚組織樣本和 10 例手術中切除的正常皮膚組織樣本(年輕人和老年人皮膚樣本各 5 例)。通過蘇木精-伊紅染色觀察組織形態結構差異,用壓力循環技術定性和定量分析全蛋白質組。結果  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皮膚組織結構和組成成分發生相應的變化,包括皮膚組織變薄,膠原密度增加以及膠原排列更加整齊;與正常皮膚相比,cSCC 組織表皮細胞異型增生,核分裂異常,細胞排列呈癌巢狀,伴有炎癥細胞浸潤和角化珠形成。全蛋白質組學分析鑒別出 3008 種特異性蛋白,其中 37 種為共同差異蛋白。進一步篩查數據庫發現,其中 8 種蛋白來自細胞外基質,主要參與形態結構形成、抗拉強度、與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及受體的相互作用、膠原分解代謝和細胞黏附作用等。結論  衰老導致皮膚結構發生了改變,衰老所導致的組織結構變化導致皮膚屏障功能減弱。同時衰老導致在細胞外基質中具有抑制腫瘤進展功能的蛋白表達下調,而具有促進腫瘤進展功能的蛋白表達上調。這些改變可能通過影響腫瘤細胞外微環境的調節機制,進而影響 cSCC 的發生與發展。

引用本文: 張師瑋, 陳俊杰. 基于高通量蛋白質組學分析的皮膚衰老與皮膚鱗狀細胞癌發生的相關機制研究. 華西醫學, 2024, 39(5): 763-770. doi: 10.7507/1002-0179.202310219 復制

版權信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期刊社《華西醫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 上一篇

    初診單純骨轉移乳腺癌局部手術獲益預測模型的構建與驗證:基于 SEER 數據庫的回顧性研究
  • 下一篇

    術前血小板與淋巴細胞比值與胰腺導管腺癌患者預后關系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