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總結單中心新生兒心臟術后急性腎損傷(acute kidney injury,AKI)相關的臨床經驗,分析新生兒心臟術后發生AKI的危險因素,探討新生兒心臟術后合并AKI是否與圍術期短期結局獨立相關。方法回顧性納入2014年1月—2021年9月在廣東省人民醫院行開胸心臟手術的新生兒。根據術后是否發生AKI將患兒分為AKI組和非AKI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患兒術后發生AKI的危險因素及術后AKI與術后早期結局的關系。 結果共納入609例患兒,其中男395例、女214例,手術年齡1.0~28.0 d,手術體重1.9~4.8 kg。術后139例患兒發生AKI。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術中尿量較少[OR=0.96,95%CI(0.94,0.99),P=0.005]、術中紅細胞輸注量較多[OR=1.49,95%CI(1.16,1.91),P=0.002]、術中深低溫停循環時間較長[OR=1.02,95%CI(1.00,1.04),P=0.020]、轉入ICU時正性肌力藥物評分較高[OR=1.03,95%CI(1.01,1.04),P<0.001]及血清乳酸升高>5 mmol/L[OR=2.90,95%CI(1.76,4.76),P<0.001]是心臟術后AKI的獨立危險因素;AKI是院內死亡率增加的獨立危險因素[OR=12.61,95%CI(3.00,37.48),P<0.001]。結論新生兒心臟術后AKI的獨立危險因素包括術中尿量較少、術中紅細胞輸注量較多、術中深低溫停循環時間較長、轉入ICU時正性肌力藥物評分較高、轉入ICU時血清乳酸升高,而新生兒心臟術后AKI又是圍術期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
目的分析 203 例低出生體重(<2 500 g)新生兒行心臟外科手術的早期療效,并對住院期間死亡的患者進行原因分析。方法回顧性分析 2003 年 6 月至 2017 年 6 月廣東省人民醫院心臟病研究所 203 例行開胸心臟手術的低出生體重新生兒的臨床資料,其中男 124 例、女 79 例,早產兒 151 例,平均出生體重(1 719±515)g,平均手術時年齡(32.7±20.2)d,平均手術時體重(1 994±486)g。對住院期間死亡的患者(包括家長放棄治療后死亡的病例)進行原因分析。結果術前 103 例患者合并肺炎,98 例患者需要術前機械通氣支持呼吸,26 例患者因病情需要急診手術。所有患者均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先天性心臟病矯治術,其中行非體外循環手術 107 例,體外循環手術 96 例,平均體外循環時間(96.5±71.7)min,平均主動脈阻斷時間(51.8±45.5)min。術后平均機械通氣時間(9.1±21.5)d,術后平均住院時間(26.7±19.3)d,術后主要的并發癥包括肺炎、貧血、肺不張、敗血癥、胸腔內出血、膈肌麻痹、心功能不全等。住院期間共死亡 29 例,總體死亡率為 14.3%,其中術中死亡 4 例,術后早期(72 h 內)死亡 14 例,放棄治療 2 例。住院期間患者心臟術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依次是低心排血量綜合征、重癥感染、彌漫性血管內凝血障礙、急性腎衰竭以及肺動脈高壓危象等。結論總的來說,對低出生體重新生兒早期施行心臟外科手術是安全而有效的。手術的難易程度是影響患者預后的關鍵,良好的圍手術期管理能夠降低患者圍手術期死亡和并發癥發生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