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不同文化程度的糖耐量正常人群血糖、胰島功能情況,探討文化程度與血糖及胰島素抵抗的相關性。 方法電話聯系2007年1月-2011年1月體檢空腹血糖正常人群,進一步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及胰島功能檢測,完成相關檢查且糖耐量正常者340人,據文化程度分為高文化程度組(n=92)、中等文化程度組(n=194)、低文化程度組(n=54),詢問相關病史,測量血糖、血脂、胰島素等指標,計算胰島素敏感指數(HOMA-S)、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β細胞分泌指數(HOMA-β),并比較3組間的差異。 結果隨著文化程度的下降,空腹血糖、體質量指數(BMI)、空腹胰島素、餐后胰島素、HOMA-β、HOMA-IR逐漸升高,而HOMA-S逐漸下降。其中高文化程度組BMI、空腹胰島素水平、HOMA-IR低于低文化程度組,中等文化程度組BMI、HOMA-IR顯著低于低文化程度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以空腹血糖為因變量行回歸分析顯示空腹血糖與文化程度、年齡、BMI相關(P<0.05)。 結論隨著文化程度的下降,BMI升高,HOMA-S下降,HOMA-IR升高,提示在糖耐量正常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中,已經出現糖代謝及胰島功能的差異,預示在低文化程度人群中未來發展為糖尿病的比例升高。
目的綜述基質剛度對內皮細胞出芽的作用與機制研究進展。方法廣泛查閱近年來國內外相關文獻,分析不同細胞培養條件下,基質剛度對內皮細胞出芽的作用,詳細闡述基質剛度在內皮細胞出芽中調控相關信號通路的分子機制。結果二維細胞培養條件下,在一定范圍內提高基質剛度能促進內皮細胞出芽。然而,三維細胞培養條件下,基質剛度對內皮細胞出芽及成血管的作用尚不明確。現階段相關分子機制研究主要聚焦于YAP/TAZ及其上、下游信號分子的作用,基質剛度可通過激活或抑制信號通路調控內皮細胞出芽來參與血管生成。結論基質剛度對內皮細胞出芽的調控起重要作用,但不同環境下的具體作用及分子機制尚不明確,需進一步研究。
目的 評價度普利尤單抗治療中重度哮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顧性研究方法,選擇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在北京朝陽醫院呼吸科門診就診的中重度哮喘患者。研究組采用度普利尤單抗治療,對照組采用中高劑量的吸入性糖皮質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ICS)和長效β2受體激動劑(long acting beta-agonist,LABA)治療方案。采用配對t檢驗或曼–惠特尼U檢驗比較治療前后患者的哮喘控制測試(Asthma Control Test,ACT)評分、年急性加重次數、2型炎癥標志物、血總IgE及肺功能指標的差異,記錄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結果 共納入47例中重度哮喘患者,經臨床評估采用度普利尤單抗治療17例(研究組)、中高劑量ICS/LABA治療30例(對照組)。度普利尤單抗治療后第12個月,患者ACT評分和肺功能各項指標均明顯升高,而呼出氣一氧化氮、總IgE、血嗜酸性粒細胞計數、血嗜堿性粒細胞計數及年急性加重次數明顯下降,相較治療前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7例基線時添加口服糖皮質激素的患者在度普利尤單抗治療期間劑量逐漸減少至最終停藥。不良反應均為輕度,包括4例注射部位腫痛、2例皮膚瘙癢、1例紅斑、1例乏力,均自行緩解;1例帶狀皰疹經對癥治療后痊愈。結論 度普利尤單抗治療中重度哮喘療效明顯,且具有良好安全性。
循證醫學是現代臨床研究的方法學,對于指導臨床實踐發揮重要作用,已逐漸成為醫學高等院校的核心課程之一。在信息時代數智化背景下,循證醫學為應對研究問題、數據方法和研究證據多樣化等多重挑戰,逐漸形成了基于多模態數據,利用人工智能方法等醫工結合的創新研究模式。但當前醫學院校的教學內容與學科日新月異的變革相互割裂,阻礙了醫學生對學科知識體系、前沿理論和發展方向的全面認知。對此,本文以我校研究生課程改革為契機,在原有循證醫學課程設置中加入真實世界數據研究、人工智能和生物信息等內容,對信息時代下循證醫學課程改革進行初步探索。力圖讓學生能夠真正理解循證醫學對醫學發展的作用和價值,同時具備堅實的理論基礎、開闊的國際視野和敏銳的科研觸角,為循證醫學學科發展儲備人才。
真實世界數據和真實世界證據日益受到廣泛重視。患者登記研究作為一種觀察性設計是真實世界研究的重要組成。本文介紹了患者登記研究的概念、分類與應用,探討了患者登記研究的策劃與患者登記數據庫構建,為開展高質量患者登記研究提供方法引導。
回顧性數據庫研究是真實世界研究的重要組成,受到廣泛關注。但如何正確認識和開展回顧性數據庫研究還存在很多誤區。本文系統介紹了回顧性數據庫研究的概念、特征及應用,探討了回顧性數據庫研究的策劃及研究數據庫構建,為高質量生產和正確使用回顧性數據研究提供引導。
目的分析成都市醫保單病種定額付費的實施效果。方法采用成都市 2009~2013 年的醫保患者數據,通過建立雙重差分模型比較實行單病種定額付費與未實行單病種定額付費患者的次均住院費用、住院日、再入院率等指標的變化情況。結果定額付費政策有效控制了總體醫療費用并對藥費、檢查費的影響顯著(P<0.01),但再入院率也有明顯上升(P<0.10)。結論四川省成都市單病種定額付費的實施有效控制了費用增長,但需要積極防范其副作用。
真實世界證據作為上市后藥品監測、評價與決策的關鍵證據已得到廣泛重視。但目前缺乏針對此重要領域的完整研究框架和總體設計;研究者、決策者和證據使用者對上市藥品的真實世界研究及其證據的使用存在差異,導致了諸多問題。本文從藥物監管和臨床決策角度出發,提出了真實世界數據在藥品上市后研究和評價中的技術框架體系,為上市后藥品評價與監管以及臨床決策提供參考。
近年來,真實世界數據與證據受到全球醫療衛生和監管決策部門的重視。尤其是藥械監管決策的需求推動了真實世界證據的產生和使用。但在不同藥械評價與監管決策環境下,對真實世界數據及證據的應用模式不同。本文探討不同數據來源的真實世界證據在上市前藥械評價、上市后藥械監測與評價中的作用及其在監管決策中的價值,為正確生產和使用真實世界證據,推動藥械監管決策提供參考。
基于真實世界數據開展觀察性研究,為治療結局評價提供的證據日益增多。采用真實世界數據開展觀察性研究,可為決策提供及時、重要的證據。雖然基于真實世界數據開展觀察性研究在數據采集層面可以節約時間、經費,但在設計層面的復雜程度遠遠超出隨機對照試驗設計。為提高真實世界研究中因果推斷的真實性、降低潛在偏倚風險,中國真實世界數據與研究聯盟(ChinaREAL)工作組特制訂基于真實世界數據評價治療結局的觀察性研究設計規范。該技術規范針對此類研究的適用場景介紹了常用的設計類型;并針對選擇研究對象、定義暴露因素和暴露分組、定義隨訪起始時間及結局評價指標、以及統計分析計劃等研究關鍵要素進行了介紹;最后歸納了此類研究的潛在偏倚及控制措施。本技術規范雖然基于提高因果推斷真實性的目的對以上設計要素進行了闡述,但其適用范圍可能有限,需要未來不斷地進行完善與補充。